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让中国电影走得更远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闻思 参加讨论

    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过去一部电影放映几年、题材单一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人们越来越多地走进电影院,他们观看《唐山大地震》,期待《山楂树之恋》,希望新锐导演能够带来更多惊喜;谍战片、爱情片、古装片、灾难片、战争片、传记片层出不穷,国产影片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娱乐产品。然而,现在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中国电影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电影制作投入越来越大,票房期待跟着水涨船高,制作方为了商业利润开始刻意研究和迎合时下流行的趣味,表面上宣称站在民间立场、强调市场需求,但其实仅肤浅地停留在表面,其作品的内在是远离日常生活、脱离真正大众审美的。
    举例来讲,一些“国产大片”片面追求“技术上”的胜利,力图以炫目的奇观为人们奉上视觉与听觉的“饕餮盛宴”。《英雄》获得票房成功后,不少导演相继跟风,都是以超强的明星阵容、华丽的服饰背景、帝王将相、英雄美女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眼球,风格一部比一部更浮华夸张。但是此类影片金玉其外,模式化人物、枯燥乏味的情节、匪夷所思的对白等越来越暴露了其苍白空洞的内核。观众只见炫目的光影,却找不到情感的依托,对此类“巨制”逐渐产生厌倦心理。
    另一些电影作品,则一味满足低趣味,试图以“三俗”取胜,哗众取宠。它们往往打着“喜剧”旗号,精心算计:当红明星招揽票房;加入时下最流行的“恶搞”桥段、“无厘头”表演;再穿插点缀些动作场面、三角恋情等。这些快餐式的喜剧片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消解了一切意义和中心,只求让观众哈哈一乐。然而讽刺的是,影片上映后却总是恶评如潮,或者引发激烈争议。比如去年底重磅推出的某部“喜剧大片”虽票房大捷,却少有叫好甚至恶评如潮。而某网站评选的2010上半年十大烂片中,此类“喜剧”片占了6部之多。
    由此可见,“大片”也好,“低成本”也罢,缺乏现实意义和人文主义关怀的浮躁作品,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事实上,它们也不是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走的长远之路。必须看到,我国电影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影片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品种和数量也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水平。有统计表明,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有2/3仍被进口大片所占据。
    在读图时代,一个国家若没有独立、成熟的民族电影,将在世界上失去自己的文化话语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重量级的文化商人早已对庞大的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中国的电影人将在国际舞台上与这些老牌的电影大鳄正面交锋。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只顾追求一时的票房胜利却无视民族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此这般,我们将如何应对大量涌入的进口影片冲击,如何让弘扬民族文化的民族电影傲立世界电影之林?
    与其视国外的竞争对手为假想敌,不如将眼光收回到自身,从自我壮大做起,首先以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的优质电影满足中国电影观众,赢得他们的欣赏和信任,这样的电影将是中国电影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电影界始终不缺乏有眼光的制片人、优秀的导演和德艺双馨的演员,如果能够摒弃浮躁的心态,沉下心来,放眼长远,牢牢把握电影观众的真实需要,才会制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为中国电影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让民族电影走得更远。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08月17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