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刀光剑影话金庸——对金庸小说争鸣现象的历史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高东洋 参加讨论

     有文坛争鸣现象以来,涉及的读者面最广、参加的人数最多的,恐怕当属二十世纪末的关于金庸小说和金庸现象的争鸣了。
     金庸,原名查良铺,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中学期间抗战爆发,随校流亡,辗转求学,后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1946年以后在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任职,并在上海东吴法学院法学系攻读。四十年代末移居香港后,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现任香港明河集团公司、明河出版公司董事长。金庸从1955年到1972年的十七年里,先后推出《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中长篇小说十五部二十六卷(计一千一百万字),赢得了“文坛侠圣”、“武侠宗师”的声誉。
     四十多年来,金庸小说在海内外所拥有的读者恐怕是其他任何作品所不能及的(他的书光盗版就在中国卖出了上亿册,大陆读者以上亿计)。宋代时说“凡有井水处,人人歌柳词。”二十世纪末金庸小说的流行状况可以说是“凡有华人处,人人读金庸”。他的书被喻为“成年人的童话”、“俗极而雅,奇而致真”。这也造就了无数金庸迷。金庸早已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作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一、初次对峙
     1979年以前,大陆与香港近在咫尺,书店书摊从未出现过武侠小说。1979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文坛的复苏,尤其是邓小平的《中国文艺上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发表后大陆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随即增多,1980年10月广州《武侠》杂志首次连载了《射雕英雄传》,从此新武侠小说进入了大陆。就金庸小说在大陆的流通史而台,1987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是金庸小说登临大陆的开始,而且这种登临并非出自金庸本人的念愿,他大多以盗版形式将金庸小说强行裹挟而来 (大陆最早公开发行的港台新派武侠小说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和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于1981年分别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印行)掀起一股出版热、读者热。至1985年金庸小说的盗版达到最高峰。以金庸为主的新武侠小说广受读者喜爱,把金庸武侠小说热推向新的高峰,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1986年《中国》第八期上刊登了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的《读金庸》一文。他认为:“金庸小说所包含的历史的、社会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当代的侠义小说家中是极为突出极为罕见的。”在文末赞同把关于研究金庸小说的学问叫做“金学”。
     1988年是有特殊念义的一年,学术界认识到对于新武侠小说二十年来风行世界华语区的现象和其文学价值,已经到了应当严肃研讨的时候了。3月12日的《文艺报》以《武侠小说初登学术殿堂》为题,对首届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作了报道,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全国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出版社高度重视,相继掀起了出版金庸小说的高潮,各杂志纷纷为“金学”研究鸣锣开道。更令“金迷”和“金学”研究者振奋的是,1994年10月,金庸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的九位大师中被排为第四,紧随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而在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之前。与此同时他又被北京大学隆重授予名誉教授的头衔。北大著名学者严家炎在授衔仪式上致贺词,认为“金庸的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这是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的进行着的革命。”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