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影视翻新何时休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鲁民 参加讨论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无论任何一种文艺形式,离开了创新,就没有了艺术魅力,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存在价值,就必然会被无情淘汰。所以,一切有作为的艺术家,都应该把主要精力和心血放在艺术创新上,不断推出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手法,让大家眼前一亮,喜闻乐见,尽情享受你的艺术成就。
    然而,时下的影视界,却有许多人不肯在创新上下功夫,精力大都放在“翻新”上。所谓翻新,就是把过去拍过的影视剧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拉长加厚,然后重新问世。譬如《小兵张嘎》、《五十一号兵站》、《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抓壮丁》、《英雄虎胆》、《红日》、《龙门客栈》、《四世同堂》、《茶馆》、《夜半歌声》等,过去有影响的作品几乎都被翻新一遍了。有的翻新作品还算差强人意,略可一观,但大多反映平平,有的就有些等而下之甚至滥竽充数了。因为先天不足,新瓶老酒,即便是再强的演员班子,再高水平的导演,再充裕的拍摄经费,也难拍出惊艳盖世的精品来,毕竟是在“翻新”——吃人家嚼过的馍,没味道。
    虽然反映欠佳,但“翻新”之风却并未收敛,最近,又有《新少林寺》、《新英雄本色》、《同福客栈》、《永不瞑目》、《倩女幽魂》等一批翻新的影视剧已问世或即将问世,虽说阵容强大,耗资惊人,又全力炒作,但估计也不会有多大意思。不知别人什么态度,我反正是一概不看翻新影视作品,因为内容我都熟悉了,人物也不新鲜了,主要情节也了然于胸,翻新作品无非是再节外生枝,穿靴戴帽,就好比酒里兑水,越多越淡,喝起来没一点滋味。
    为何翻新成风,创新不足?我认为,一是影视创作者自信可以超越旧作,二是想借旧名获新誉以求赢。而深层原因,则是因为没有新鲜的好剧本;没有好剧本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好的剧作家,没有人肯潜心去创作费心费力的新作品。同时,许多作家也缺乏才气和生活积淀,根本就写不出好剧本。所以,只好图省事,图轻松,在前人的经典作品里找“生活”,耍点小聪明,添点新情节,靠翻新重复过日子。
    影视翻新的确是“终南捷径”,但也注定是走不远的,更是走不出成功与辉煌的。从没听说哪个导演靠翻新而赢得业界认可,也没听说过哪部翻新作品获得影视大奖,更没有听说过哪部翻新作品能够青史留名。所以,一切有出息、想有所作为的艺术家,都要拒绝翻新“捷径”的诱惑,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当然,创新是在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要比翻新困难得多,但收获也要大得多,前景也辉煌得多。打个比方来说,创新如同逆水行舟,翻新则好比顺水走船;创新是自成机杼,翻新是落入窠臼;创新是苦心孤诣,翻新是人云亦云;创新是钻木取火,翻新是围炉小酌;创新是愚公移山,翻新是智叟论衡。一难一易,一艰辛一轻松,摆在我们的影视艺术家面前,何去何从,每个人都在选择。愿我们的影视艺术家都能不怕创业之艰难,敢于踏平创新之路上的坎坷,历经千难万险后,摘取属于自己的艺术硕果。
    另外,还要提倡艺术家“喜新厌旧”的性格,永不停顿,永不满足,以创新为己任,以勇于探索为荣。想想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动人故事,时代提供了多少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什么不去品尝这些新鲜丰富的“菜肴”,而要重嚼人家已经嚼过的“馍馍”呢?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03月28日第07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