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观《单身男女》 品“港式奶茶”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赵卫防 参加讨论

    出自杜琪峰“银河映像”团队的都市爱情小品《单身男女》3月31日在内地开始上映,仅几天时间就在影迷中引起巨大波澜,观众反响热烈,一些资深院线人士也称之为是一部资质成熟的院线电影。截至4月3日,该片在内地的票房过亿。影片之所以成功,应归于杜琪峰和“银河映像”的一种适当的美学调整:在基本不丧失“港味”美学的基础上,再对内地观众进行一定的妥协。其中不丧失本土特色尤为重要,这种调整也将会为两地电影的发展提供某种新示范。
    杜琪峰之前也曾高调表示要进军内地市场,但历经波折后,他的影片在内地无一获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倒是赢得了许多“小众圈”的影迷。《单身男女》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杜琪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港式”的味道,表现了一场港男如何“北上”追爱的爱情小品剧。首先,影片真实地表现出内地普遍存在着的“漂流一族”的情感状态,《单身男女》拍的是“港漂”,如同“北漂”、“沪漂”、“穗漂”一般,颇能获得内地观众在情感上的认同。其次,《单身男女》很直接地表现“北上”寻爱——纵使在香港送房送车,最终抱得美人归,还是要“北上”苏州建房子。于是,“北上”成为爱情的出路。这样将内地作为情感归宿的主题呈现,引起了内地观众极强的情感认同。第三,女主角程子欣虽然始终处于一种游移的选择状态,但她最终选择了“火星人”方启宏却是一种求安稳的选择,这样的“稳妥”决择,亦是杜琪峰团队在情感层面与内地趋同化的表现。
    在情感层面尽力“内地化”的同时,杜琪峰在其他美学层面的表现却不像其他香港商业片导演那样,基本放弃其“港味”特色,趋同于内地,他依然坚守着较浓郁的本土特色。在价值观的呈现方面,影片仍以香港价值观为主。比如,这个爱情童话并没有像大部分内地爱情片那样对所谓爱情观进行思辨。大部分内地爱情电影都是通过主人公对爱情的取舍传达某种爱情观,往往告诫观众什么样的爱是对的,什么样的爱是不对的。《单身男女》似乎并不触及此类的思考,尽管程子欣选择了“稳妥”,但在所有观众看来,即便是她作出对“贱男”张申然的选择也不存在什么价值观上的对错,她无论如何取舍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样的爱情故事,明显是发生在香港的年轻人身上的爱情故事,充斥着“港味”,不是北京年轻人的状态,也不是上海的感觉,更不是其他任何内地城市的。
    杜琪峰的“银河映像”团队最擅长的应当是黑帮类型片,在《单身男女》中,黑帮类型片中的某些元素也被移植过来。如“双雄”表现是香港电影的特色,更是“银河映像”黑帮片的最主要类型元素,尽管《单身男女》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时尚爱情片,但影片中“双雄”角力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方启宏和张申然两个追求者的设置即为“双雄”模式,他们有相同的特质:都是总裁级的成功人士,英俊潇洒,事业有成,深情款款,还都有着健康而昂贵的嗜好。但此“双雄”各有千秋——张申然为财富阶级,方启宏则属情趣阶级,他们对程子欣的追求虽都使尽浑身解数,但方式方法又有显著差异。前者用尽资源进行金钱攻击,送车送房,后者则是主打温馨牌,亲手煮小菜;这边以写纸条隔空传情,那边升级版魔术博你欢心;这边爬上高楼巨幅求婚真情告白,那边点亮整座大厦以表心扉。“双雄”元素非常成功地被用于爱情片。
    尽管有着如此的艺术成就和票房,但《单身男女》也并非完美之作,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对杜琪峰团队来说,它也不是转型之作,甚至连重要作品都谈不上。这部爱情片,只不过像杜琪峰团队的其他爱情片一样,是“银河映像”在拍摄主流的黑帮片空档推出的非主流爱情小品。如同《枪火》(1999)、《暗战》(1999)之后拍《孤男寡女》(2000),《辣手回春》(2000)之后拍《瘦身男女》(2001),《暗战2》(2001)之后拍《向左走,向右走》(2003),《PTU》(2003)之后拍《龙凤斗》(2004),《黑社会》系列(2005-2006)之后拍《蝴蝶飞》(2008)一样,《单身男女》是在其《复仇》(2009)、《夺命金》(2010)等黑帮类型片之后的又一部爱情小品。与其主流的黑帮片相比,杜琪峰团队的爱情小品电影也许仅代表其二流创作水准,只耗用了这个团队才情的边角料,“银河映像”所关注的重头戏仍是其充斥着浓郁本土特色的黑帮片。再从杜琪峰团队的种种艺术实践看,他们不太可能放弃其长期坚守的本土“港味”美学,即使是像《单身男女》这样的爱情小品,也是在没有失去其本土特色基础上的妥协。因此,不会因为一部《单身男女》的成功,而彻底改变杜琪峰的创作观念,估计他也不大会步其他香港商业片导演的后尘而大举“北上”。但《单身男女》的成功也必定会促使杜琪峰和“银河映像”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杜琪峰们”的努力证明,这种调整中不因为争取内地市场而一味地妥协,坚守本土无疑是最重要的。
    多年来,香港影人大举“北上”,他们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所营造的华语大片和其他类型片已经将“港味”美学磨砺得所剩无几,华语片美学和产业的发展于当下也遭遇了“瓶颈”。在这种状况下,坚守本土的杜琪峰及其“银河映像”团队,经过适当调整后以一部中小成本的爱情小品获得了过亿元的票房,以独特的美学路径又将华语片推向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银河映像”藉《单身男女》的适当调整,可能会为当下两地电影的美学和产业互动与发展提供新的范本。从这个角度看,《单身男女》对中国电影新拓展所产生的启示意义,远非影片本身的美学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已。
    原载:《中国艺术报》 2011-04-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