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西德尼·吕美特:电影的勇气与良知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他从电视出道,之后在电视、电影、广播和戏剧的领域奔忙了一个甲子,晚年他回归电视圈,他说:能用胶片拍出来的效果,我用高清也能做到。
    他入行时目送了古典好莱坞的余晖,他在职业的鼎盛期见证了新好莱坞的发轫,他承前启后,50年白驹过隙,拍了50多部电影,得过46次奥斯卡提名,可他最终没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奖。他终老为此不平:“我想得那个奖,我该得的!”
    有17位演员因为在他的电影里的演出获得了奥斯卡表演奖项的提名,他们中有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阿尔·帕西诺、理查德·伯顿、瑞弗·费尼克斯,这些人被公认在他的电影里贡献了他们职业生涯里最值得被铭记的演出。
    他长在纽约,终老在纽约,一生一台戏,纽约是他的舞台,曼哈顿是他电影里不能缺席的角色。他的29部电影里,故事的发生地在纽约。他是有多爱这座城市:“如果一个来自好莱坞的导演,只选择帝国大厦和明信片上的风景来拍,那么他根本不是在拍纽约。”
    他总是拍那些孤军奋战的普通人——他镜头下的他们,凭借着良知的驱动,以微不足道的个体挑战不公平的制度。他努力看清这个世界的败坏和堕落,是为了在风雨如晦中寻找人的尊严。美国的影评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濒临绝灭的“道德电影”作者,他的电影构成一部美国战后社会道德批评的光谱。而他却很明白:电影和艺术其实没有能力改变什么。那为什么要拍电影呢?“因为有爱。为电影的一生是美好的一生。”
    平息了《十二怒汉》,《漂泊者》经历了《长夜漫漫路迢迢》,《冲突》止于《热天午后》,《东方快车谋杀案》尘埃落定,终于《夜落曼哈顿》——他活了86岁,一个星期前死于淋巴瘤。
    他是西德尼·吕美特。
    庭上怒汉——
    《十二怒汉》的声名是时间成全的,它成了一部诠释美国司法精神的教科书式电影。
    1957年,亨利·方达手握《十二怒汉》的版权,需要一个导演把这剧本搬上大银幕。他在纽约见过吕美特上表演课,于是决定和这个在CBS和NBC拍过几百集电视节目和连续剧的导演合作。
    《十二怒汉》,吕美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剧本梗概如下:庭审一桩疑点重重的少年罪案,陪审团的11人认为孩子有罪,而唯一一人持“合理怀疑”的态度,在两小时的庭歇间隙,他说服了其他人,没有慷慨激昂地声张正义,而是拨开偏见的阴云,唤起每个人内心对生命的尊重。两个小时,一个场景,只有对话交锋,把12个人的出身、性格、态度、内心起伏交代给观众,这考的是新手导演的能力、更是自信。亨利·方达对因陋就简的布景诸多不满,而吕美特以电视人的精打细算拍完了电影,只耗资35万美元。可惜发行方联艺公司好大喜功,安排这电影在复活节全面公映,结果在曼哈顿那些能容上千观众的大影院里,门庭冷落地只有几排观众,一周后影片惨淡下线,连拍摄成本都来不及收回。《十二怒汉》的声名是时间成全的,它成了一部诠释美国司法精神的教科书式电影——“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了一个时代”。
    法庭,是日后经常出现在吕美特电影里的场所,他以电影审思世人习以为常的正义和罪过、背叛和坚守。吕美特最为人熟知的电影——《十二怒汉》、《大审判》、《夜落曼哈顿》和《判我有罪》发生在法庭上,《突击者》是与审讯有关的故事,《热天午后》是黑色幽默的荒唐罪案,《冲突》深入了司法系统内部的败坏,在这些电影里,人们理所当然地以为正义在良知和道义的追问下变得不那么牢靠,“生命”二字珍重,当我们谈论“正义”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电视风云——
    他亲历了美国电视业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盛极以后的疯狂。
    拍摄于1976年的《电视台风云》是吕美特一生最重要的电影,他从电视行业出道,亲历美国电视业的黄金时代,见证了这个行业的繁荣与疯狂,这部《电视台风云》既是“独步当时”的冷静反思,也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佐证着美丽新世界的闹剧和悲剧。
    要从吕美特的入行说起。二战结束后,他从远东战场的雷达兵部队退役,回纽约起先是做话剧导演,1950年他被CBS录取,成了悬疑剧集《危险》的导演。到1953年,他同时在CBS和NBC做三档节目,三年里拍了200多集节目和电视剧,是最高产的年轻导演之一。电视台严酷的生存环境逼他养成了速度飞快的拍摄技巧,《十二怒汉》拍了19天,花费35万美元,即便是跑了一百多个外景地的《城市王子》,他也只用52天拍摄,成本不超过860万美元。恪守时间,恪守成本,坚持小成本,多快好省,这些在电视台养成的职业习惯陪伴他到老,是以,当同辈导演纷纷被产业和时代无情抛弃后,他能活到老拍到老,到2008年还完成了新片《在魔鬼知道你死前》。
    1976年,吕美特从电视转入电影业第20个年头,他从巅峰开始,经历过一次低谷,而这一年的《电视台风云》会成为他职业生涯里真正的华彩。《电视台风云》是从喜剧滑向闹剧,闹剧的终点是悲剧,吕美特口气戏谑,以插科打诨和尖锐讽刺武装了他内心的悲伤与苦闷。电影里,被收视率压迫得前途无望的主播,在节目里大发厥词,却意外造成收视率暴涨,并且他在电视上越疯狂,收视率越疯长,那个年代极度压抑且道德失衡的美国社会,显然认可这种疯狂。电影的结尾,收视率的战争还在继续,主播被戏剧性地枪杀在直播现场,画外音响起:“这是霍华德的故事,这是第一个因为收视率低而惨遭杀害的案例。”吕美特在这电影里贡献了一句留给电影史的经典台词:“我已疯狂至此。我忍无可忍。”电影热闹得好似狂欢节,思考是透彻心肺的冷:真实是什么?新闻是什么?电视人是什么?电视是什么?当媒体的权力可以泛滥地渗透进日常,道德又是什么?
    当年有评论挖苦,说这片子妖魔化了电视,是电影人对电视的羡慕嫉妒恨。以这话评判吕美特,是狭隘了,电影成就了他的地位,而他对于电视业则怀了哀切的深情。
    1995年,吕美特出版了他的自传《拍电影》,书里写道:“我认为电影最好的风格不是被‘看’到,而是被感受的。”“能用胶片拍出来的效果,我用高清同样能做到。”1999年翻拍完卡萨维次的黑色电影经典《葛洛利》后,吕美特一度回归电视业,在2001年他甚至担任了美剧《百米大街》的执行制片,这部为有线电视网制作的涉案剧拍了两季。高龄没能阻止他工作,他以75岁高龄在电视业二度创业,直到七年后,82岁的他又一次拍起了电影,在《判我有罪》里重拾他驾轻就熟的庭审题材。
    活着——
    在他的电影里,个体内心的黑暗与光明是比法律裁决的正义更重要的东西。
    正与邪,生与死,是悖论也是矛盾,法场即是人生,吕美特曾说:“我的电影关心的是个人的心理危机,在残酷现实挤压下的心理波动。”所以他着迷于审判室,着迷于那些在强大压迫下听凭直觉和良心寻找答案的普通人,他感兴趣的是处在危机——尤其是道义危机下人的精神状态。
    他关心意识与潜意识的漩涡和深流,所以他欣赏阿兰·雷乃。1964年的《典当商》是吕美特作品中被忽略的杰作,其实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那时吕美特锋芒正盛,影像风格炫目、强烈、直接,他借鉴了雷乃在《夜与雾》和《广岛之恋》里频繁使用的闪回技巧,试图把观众带进典当商的潜意识里,集中营的梦魇记忆像影子似的尾随着生活,回忆和现实、意识和存在融化了彼此的边界。这是美国影坛最早以幸存者的眼光反思大屠杀的电影,以今天的眼光看,它的光芒本不该被《十二怒汉》遮蔽。
    在吕美特的电影里,人物内心的无限黑暗与光明是比法律裁决的正义更重要的东西。《十二怒汉》里,陪审团里每个人的前尘往事从被压抑的昏暗角落里浮起。《突击者》里,粗暴执法的警探原来是被往事困住的囚徒,他以暴制暴地审讯嫌犯,却不断地召回自己痛苦的回忆。以及在惊世骇俗的《恋马狂》里,试图解开恋马男孩的心结的心理医生,渐渐放出了自己的心魔。《冲突》是关于一个坚强又孤独的赤子,阿尔·帕西诺在吕美特的镜头下,成了1970年代美国的西西弗斯。
    权力、制度、公义,吕美特梳理这些宏大的概念,是为了把理解和关切投给每一个卑微但具体的“个人”,他不肯原谅我们这个世界的黑暗与悲凉,是为了在黑暗悲凉中找到“人”的尊严之光。
    他在82岁时拍摄了《判我有罪》,影片改编自美国司法史上最漫长的黑帮刑事审判,方寸之间的庭审戏,年过八旬的吕美特拍来依然游刃有余,但这次的主角不是法官,不是律师,也不是法律本身,而是自我辩护的黑帮大哥。他做过恶棍,可也是一个传统的西西里男人,坚守着老派的血性和情义,他矛盾,真实,生动,法庭的战场刀光剑影,而最终触到普罗们内心敏感地带的,是这位老大散发的传统道德的光芒。于是,这电影染上了浓郁的乡愁——这是一个八十岁老人惆怅伤怀的姿态。
    舞台——
    他迷恋戏剧,迷恋固定的空间,迷恋语词里剖析的人心人情,这些戏剧最本质的东西造就了他的电影。
    对吕美特而言,梦开始的地方是舞台。
    他出生在费城,2岁随父母来到纽约。他的父母是讲意地绪语的犹太人,一对流浪艺人,迁居纽约后加入了意地绪语剧团。吕美特在剧院里长大,4岁跟着父亲上了台,9岁在百老汇跑小龙套,16岁时演过一次年轻的耶稣。战争中断了他的演艺生涯,把他送到远东战场,成了一个雷达兵。退役后,他先回到了剧场,后来才机缘巧合谋到电视台的工作。
    吕美特终究是迷恋舞台。在电视台打拼的最初几年,他最得意的是把尤金·奥尼尔的《送冰人》拍成剧集。那些年里他不曾远离舞台,一边在电视台批量地拍片,得空就回到剧院排戏,导演过的舞台剧里有萧伯纳的《人与超人》、加缪的《卡利古拉》。
    吕美特有眼力相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剧作。1960年,他把威廉·田纳西的《奥菲尔斯的下凡》改编成《漂泊者》,主演是如日中天的马龙·白兰度和意大利“国民演员”安娜·玛兰尼。田纳西的原作融合了希腊神话和弗洛伊德学说,确实是吕美特会感兴趣的题材,问题是,吕美特擅长刻画危机中的男人,而田纳西的天赋是写女人,当剧本重心转向女主角时,拍摄就失控了。意大利女人安娜·玛兰尼的个性太过鲜明也太过刚强,她能在罗马街头爆发出能量,但不能适应美国人的舞台排练。《漂泊者》不能挽回地脱离了吕美特的控制,成了一部“没能完成的杰作”,票房惨败。1962年,他把尤金·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搬上银幕,这部带着半自传色彩的剧本凝结了奥尼尔的青春、情感和才华,吕美特在拍摄中刻意淡化了电影手段,淡化剪辑,保留了舞台的空间特色,让演员忠实地演绎大段的对白和独白。这部电影里的凯瑟琳·赫本出神入化,堪称是她一生最好的演出。同年吕美特还改编了阿瑟·米勒的《桥上风景》。而吕美特最大胆的一次,是在1977年把《恋马狂》改编成电影,这本书写欲望、信念和迷失的剧本至今被视作惊世骇俗之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电影本身是对剧本小心翼翼的复写,它成全的是理查德·伯顿不可复制的表演。
    在这些电影里,吕美特努力地把自己隐藏了,他试图在大银幕上忠实地还戏剧自己的面目。这份“谦卑”也恰是吕美特的风格——他迷恋戏剧,迷恋固定的空间,迷恋语词里剖析的人心人情,这些戏剧最本质的东西造就了他的审美,造就了他的电影。
    西德尼·吕美特主要作品
    《十二怒汉》(1957)  主演:亨利·方达
    《漂泊者》(1959)  主演:马龙·白兰度
    《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主演:凯瑟琳·赫本
    《奇幻核子战》(1964)  主演:亨利·方达
    《典当商》(1964)  主演:罗德·斯泰戈尔
    《山丘》(1965)  主演:肖恩·康纳利
    《冲突》(1973)  主演:阿尔·帕西诺
    《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主演:英格丽·褒曼
    《热天午后》(1975)  主演:阿尔·帕西诺
    《电视台风云》(1976)  主演:彼得·芬奇
    《恋马狂》(1977)  主演:理查德·伯顿
    《一事无成》(1988)  主演:瑞弗·费尼克斯
    《判我有罪》(2006)  主演:范·迪塞尔
    原载:《文汇报》2011-04-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