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前4卷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合作立项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的部分成果,该丛书的出版引起了研究界对于电影史书写观念及路径的关注和思考。 电影人口述历史的三个特点 现代专业意义上的口述历史虽然已经有超过60年的时间,但对什么是口述历史、如何做口述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全世界统一的说法或规范。口述历史的实践方法与理论原则,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对我们来说,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要把口述历史当做什么?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电影人口述历史有哪些特殊的经验、方法与理念?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的第一个特点体现在对口述历史受访人的界定上。传统意义上对受访人的界定,仅仅是把受访人当做一个简单的信息源,即当做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而我们的做法是,不仅把他们当做信息源、亲历者和见证人,还要把他们当做历史的主人公。在每一个采访中,我们都是把受访人当做第一主人公,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若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牵连,也要求他们从自己的立场、角度和体验说话。这一点与过去的、国外的口述历史有所不同。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的第二个特点体现在对采访人的要求上。采访人不仅要成为采访者,而且还要成为会话者,最后还要成为心灵考古工作者,即我们不仅要求采访人要具备电影史的基本知识,对受访人的背景做必要的功课,同时还要通过预访对受访人的心理状况、个性特点、记忆能力和表达习惯等有所了解并作出评估。这样,在口述历史的采访现场,我们就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对录音录像的资料搜集。口述历史采访,实际上是把过去的故事通过现在的声音呈现。那么,如何让口述历史发挥应有的效益?这涉及将来的历史学家如何使用我们的口述历史资料。我们认为,在口述历史的时间轴上,过去的故事、现在的声音之上,还要增加一个点,那就是未来的视点,即未来历史学家对我们口述历史录像录音资料的观察、判断、思考与研究。 口述历史为史学研究提供更清晰的空间 口述历史能够为未来的历史研究提供资料、信息、历史素材,但更可能会引起历史研究的革命。 首先,口述历史以人为本,如此能够找到历史的根本。传统历史学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纪实为目标,即以事件的真实性作为研究者的追求;二是以说理性为原则,即历史学的研究最终是要寻找某种历史哲学的真理,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往预设好的框架格子里填充事实。但这种做法很容易成为历史学的一种异化力量,甚至有可能彻底扭曲历史学的本性。追究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固然值得发扬,但若非以人为本,而只把人当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附属物,那就有可能主次颠倒。历史是人类活动,人是历史的主体,离开人的主体,孤立的历史事件会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又如何解释历史事件呢? 其次,口述历史应通过人民的声音,把人民的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历史的工作宗旨就是要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而让人民的声音成为历史学交响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述历史采撷,能够将人民历史观落到实处。 最后,个体性的口述历史文献及其研究,将会给历史学带来观念和方法上的革命性变革。我们的口述历史将所有参与历史进程大小人物的故事信息全都搜集起来,这是最具意义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将电影界每一个成员的记忆都搜集起来,那么就需要历史学家从根本上改变其观念和方法,才能作出有效的应对。这变化,如同古典物理学走向了量子物理学,如同传统生物学走向了细胞生物学。因为每一个人,就如同社会与历史结构中的细胞或基本粒子。 从上述观点看,过去的历史学及其历史景观最大的缺陷,就是经常“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更不见枝杈、灌木、藤蔓、枯枝。史书上并非都是只有森林而没有树木,在电影史中,我们也看到若干有关个人的章节。但这些章节有两个特点,第一,能够成为章节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历史话语、乃至政治话语中的大人物、名望人物;通常不会涉及那些缺少名望但并非没有贡献的小人物。第二,即使是大人物的故事、小传,也大多只谈事,而少谈人。如某人某年生,某年从影,从事何种职业,拍摄了哪些影片,等等。这样的小传,还是事的历史,而不是人的个性、精神及心灵的历史。更不必说,这样的历史,只是部分重要人物的事业史,而非所有从业者及其活动的历史。 如上所说,口述历史不分名望大小、地位高低、职业贵贱,采撷所有电影老人的个体生活和工作记忆,一方面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从而使得未来的历史学家能够绘制出更加科学、精准、生动的历史气象图;另一方面,这些大小人物的个体记忆也对传统的历史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历史叙事提出严峻的挑战:历史学如何叙述由所有参与者构成的历史?如何完成历史图景对每一个个体的有效链接?如何让历史学成为真正的人类社会生态学意义上的历史学?这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 未来的历史学家如何研究历史 在5到10年的短期将来,如果我们继续努力工作,那时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内,就会有更多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录音和录像资料馆藏,有更多的中外历史学家(不仅仅是电影史家)云集中国电影资料馆,观看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的录像资料,从中寻找历史的信息,并进行求证、讨论、交流和写作。那时,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就不再仅仅是面对纸张文献,也不再仅仅是面对电影作品,而是面对历史人物的现身说法:在采访的现场声音和表情中,倾听和研究过去的故事、寻找历史的信息,完成历史的拼图。 进而,在50到100年后的将来,如果我们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到上万受访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小时的录音与录像;如果中国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乃至大学资料室中,都拥有这样的口述历史资料,那就不难想象,将来的历史学家,一定能够在这一阶段内,创造出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完成并完善新的历史叙述模式,让行业、社会及人类的历史真正变成个人的有效链接。在未来的历史叙述模式中,任何一个人物都能够通过有效的链接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成为历史网络中一个独一无二的链接点。 今天的口述历史工作者,不仅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也是历史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口述历史工作,不仅是为历史,也是为将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