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以谩骂标榜段位的新媚俗 ———从《大鱼海棠》遭遇的大众点评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朱白 参加讨论

    堪称年度焦点动画片的 《大鱼海棠》上映数日,一边票房冲破3亿元,创造了国产动画片新纪录,另一边则迎来滔天口水,为之按上花样百出和幽默搞笑的骂名,已经成为新的大众娱乐。
    是这部动画片真的质量奇差,在华语电影体系里处于末端吗?如果影片真的幼稚不堪,大多数观众人是没兴趣看完电影再来表态的。那么多票房不过几十万、几百万元的院线电影,多数观众都不知道它们曾经上映过。真正的差和相比而言的差,都不是骂的充分理由。
    那是我们的审美和观影水准瞬间得到提升,以至于容不下一部质量稍逊的电影吗?这显然也不现实。从那些动辄冲破5亿、10亿元票房的电影就能看出,倘若买票行为可代表个人选择,则多数观众的观影趣味仍在下游徘徊。什么土壤滋生什么果实,片方和制作公司的项目是针对目前观影环境出台的。
    还是一部动画片同时具有多重属性,即,让一种人看了出离愤怒,但另一种人看了会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仅仅人群不同和个人的观影心境不同,也不是产生极端评价的理由。
    批评大概来自两个群体。一是长达数年的期待者,尤其是参与了众筹和前期买单情怀的观众,有此前寄托的情感和投入的无形关注,一旦产生落差,不满情绪难免升级。二是公共媒体上的影评,从指责影片质量难副其实,到漫出边界的跟风批评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转折的时间仅需一个晚上。
    《大鱼海棠》 被指责最多的,是所谓的“溃烂”剧情,影片讲述了少年在成长中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以正常成年人的审美来说,这部电影在剧本上确实显得稚嫩:一开始就想塑造一个所谓的东方神韵体系,但主人公的感情主线不但肉麻肤浅,且常常令人感到尴尬。但是,尽管幼稚粗浅,它并不比此前被无数“自来水”奉为神作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更低级粗糙。从类型上来说,它们都是针对最大多数观众的“爆米花”电影,是感情线粗糙肤浅、故事逻辑基本过关、多少有点想象力的及格作品。如今各种铺天盖地的批评,更大程度上是趁火打劫般的庸众狂欢。
    我认为,不管是以三角恋为主线,还是其中不合时宜的台词,并不一定都是主创的真实想法,倒可以理解为是创作者的力所不逮。换言之,当创作者遇到自己不能控制的环节时,只能以一种看似大众的方式来表达。这也是观众最容易发现马脚的时候。所谓的“三观不正”,更多表现出创造力上的孱弱。但换个角度来讲,两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第一部长片作品在具体剧情上“眼高手低”,似乎可以作为一种通病来被原谅。
    我们不能孤立地去评价事物。以《大鱼海棠》为例,将之置于整个华语电影环境中,它的剧情真的配得上眼下的骂声吗?我觉得不至于。大把逻辑混乱、剧情空洞的大片,不也有广大影迷买单吗?《大鱼海棠》之所以成为骂声的标的,一是因为事先有过高的期待; 二是因为跟风批评能体现评论者的正确和品位,且没有风险。以谩骂来标榜自身段位的行为,正是眼下大众文化领域里新的媚俗。
    简而言之,《大鱼海棠》 被骂不仅仅是因为质量。现代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确实难以把握。我们一边指责电影没深度,一边又刻意抛弃了可能有深度有探索精神的电影。近年来,口碑不错但遭遇票房惨败的文艺片数不胜数。那些骂 《大鱼海棠》 没深度的观众,会去看近期上映的《冬》和《路边野餐》这类作品吗?没有公共话题的好电影能吸引到自媒体和公共媒体的关注和议论吗?答案显而易见。
    最后,不得不重复一句,尽管《大鱼海棠》的画面堪称优美,是近年国产动画片中难得一见的精密成熟画风,但它本质上仍是一部不值得一说的公映电影,只是围观的人多了,就成了某种“不得不”去凑的一出热闹。跟剧情上的粗糙相比,《大鱼海棠》更值得讨论的,是它的“运气”———比如,口碑是如何在一夜之间一边倒的?“骂大鱼”这种潮流是如何在某个奇妙的拐点后形成的?舆论是如何从拯救情怀瞬间就变成了打倒肆意贩卖情怀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才值得相关人士反思。
    原载:《文学报》2016年7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