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严隶的《锁沙》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浪漫主义情调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真实展现了中国西部草原严重沙化、生态严重被破坏的可怕现实,真实描写了当地群众的艰苦生活状态,深刻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自然、人与生态所存在的尖锐矛盾与冲突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生态失衡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噩梦般的命运和恐怖的前景。同时,作品通过成功地塑造一个大学生村官郑舜成的形象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信念——人类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说《锁沙》并不是最先在文学作品中提出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但却是最有思想探索勇气、最能触及现实矛盾的作品。作者并不是从一般意义上描写生态破坏的严峻现实,而是抓住乌兰布通草原一个普通小村庄里农民的生存现实,具体描写这些农民被迫离开家园、整个村庄集体搬迁的精神痛苦。沙进人退,无助的农民们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只好痛苦地选择离开和放弃。小说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生态破坏最直接的也是最深的受害者,还不是远离沙漠的城市,而是这些生活在沙漠化最前沿的农民。 我们都知道,中国农民对自己土地的眷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这种坚定的非常顽固的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中国农民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这片土地富饶还是贫瘠。可想而知,要让农民们到别处去建立一个新的村庄,去培养一种对陌生土地的情感,并能够把这种生存情感传承下去,得需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推动,他们的精神会有多么大的压力。作者理解了这种农民文化的痛苦,正是在对这些农民深深同情与挚爱的基础上形成了小说的思想主题,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体现。从这个层面上说,《锁沙》并不完全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小说,而是一部从突出生态文化内涵的角度去关心农民、同情农民的有新意的农村题材的优秀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大学生村官郑舜成的形象有着深刻的内涵,也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小说的主题才得以深刻显现。小说重点描写了新一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展现了新一代学子的时代风貌。从这个大学生村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重塑一代青年的性格品质与精神道德,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中,一代青年的情怀、追求与奉献。当然,作家在把握这个人物的思想基调时,加进了许多浪漫主义的元素,突出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所以,当我们试图把握主人公性格的真实性时,常常会觉得作家在有意地降低主人公面对的现实之冷峻性,而且转向一种诗意。这样,我们就会注意到,主人公的性格常常带有现实与浪漫统一和谐的艺术光彩和思想魅力。 读《锁沙》,会让人与西部文学的精神联系起来思考。西部是一个地域概念,但西部文学越来越突破地域的局限,成为一种思想精神的概念,那是与一个民族命运和生存斗争血肉相联的文学思想精神。这种思想精神来源于我们民族生活的传统,也来源于近现代民族解放斗争生活所形成的革命传统,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先进文化体现。把《锁沙》放到这样的思想艺术格局里来认识,我们就会知道,生态文化的理念只有和一个民族生存斗争的历程联系起来,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 正因如此,《锁沙》虽然是从生态文化入手,却写出了时代的大主题! 原载:人民网-读书频道2011年03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