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流淌的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文艺报2008-08-28 袁智中(佤族) 参加讨论
    在我居住的那个遥远的边城勐董,大家都把那条穿城而过的河叫作勐董河。
    在我的眼里,这是一条温柔的河、爱情的河,而对于生活在小城的傣族而言,勐董河不仅是一条物质的河,更是一条精神的河。
    我不知道在很多年前,她是如何像传说中那样,用她温柔的胸怀把大山融化成一粒粒的泥土,在大山和密林深处造就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坝区(就像我无法知道一个母亲的身体如何创造了一个个四肢健壮、健康活泼的男孩和女孩),也无法知道错失与心爱哥哥拉勐河结成百年之好后她承受着怎样的忧伤?
    在我的记忆里,它没有像黄河那样咆哮过,甚至没有像市区里其它的河流一样,在雨季来临的时候暴露出吞噬土地的野心和对于这块土地的人们的不满和抱怨。她就是这样,一年四季从大山深处出发,汇集各条大小支流的力量,不紧不慢、轻轻地、柔柔地从勐董城及其相邻的三个坝区淌过,无声无息地滋养着、爱着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人们对于她的认识远没有对于田野、大山那样直接。田野给人们带来了粮食,大山给人们带来了猎物和依靠,河流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没有人想过,人们只知道像享用空气、母亲一样地享用它。但是,几乎所有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都知道,这是一条发源于阿佤山的生命之河,在那些大大小小、像网络一样密布的支流旁,在她造就的那些坝区里,生活着几乎和她一样古老的阿佤人。他们在奔腾的溪流边、缓缓流动的勐董河傍劈山建寨,把这条四季流淌的河和造就它们的大山和森林当作神灵的居住地,每年举行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祭祀它。后来,傣家人成为这条河流的主人之后,仍然把她视为生命之河进行膜拜。
    这条河不仅寄托着他们丰收的希望,还寄托着整个民族的命运。他们相信,如果没有这条河流的存在,阿佤山区几个最大的坝区就会干渴成一个没有生命律动的荒野,整个沧源历史的进程就会改变。
    据说,500年前,傣族先民的一支从勐卯(现在云南的瑞丽)出发,经过缅甸的木邦、滚弄,渡过滚弄江后,就是沿着勐董河源头的某一条支流来到勐董坝的。从那时起,这条温柔的河便成为了这些傣家人的生命之河。在勐董河造就的几个坝区上,他们把从勐卯带来的农耕技术发扬光大,造就了几个坝区的繁荣。
    “约在十七世纪初,勐董地区经济极为繁荣,土司粮食成堆,金银万贯,侍卫成行。罕信忠为表达对佛的虔诚,从大理、剑川请来建筑工,大兴土木,自烧砖瓦,修建佛寺。”这便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志》中关于勐董坝区的一段描述。据说,勐董县城第一座穿斗式木架结构缅寺和第一栋土木结构房就是那时建造的。到了乾隆年间,勐董土司在勐董河为他们造就的几个坝区完成了由经济繁荣向集权时代的过渡,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清政府不得不将几个坝区拨归勐董土司独立管辖,并受封土司罕荣高“世袭勐角董土千总”一职,让勐董土司辖地迅速扩张到傣族居住的9个坝区,还横跨佤族人居住的13个部落领地。
    至今仍矗立于沧源县城勐董的广允缅寺就是清道光年间建盖的,占地20余亩,呈纵式的主殿、穿斗式的木架结构与精美的彩色壁画、精致的透雕图案相映成辉,被文物专家誉为“云南省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现在建筑中保存较为完整、历史较长、艺术价值较高的一座缅寺”,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便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录。就是从今天的角度看,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细微之处,都彰显着当年勐董土司富甲一方的王者气概。
    但据当地的傣族老人讲,广允缅寺并不是当时最雄伟、最华丽的缅寺,最雄伟、最华丽的当数位于土司罕家居住中心地带的嘎里缅寺,排行老二的是费达缅寺。尽管在今天,广允缅寺因为是仅存的最古老的缅寺而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游客的追捧,但在所有节庆活动中,它的地位仍然遵行旧制,只能屈居嘎里缅寺和费达缅寺之后,位居第三。
    大凡和所有王朝经历的一样,富甲一方的霸主常常会卷入王者称雄的战乱中,从而让勐董城在勐董土司政权与国民党政府流官长达15年的权力争夺中彻底走向衰败,并导致那些象征着土司王权的土司府、缅寺毁于大火中,让广允缅寺主楼和芒弄缅寺的纳佛楼成为了这次大火后仅存的建筑,曾经的繁荣也随之烟消云散,到解放时,勐董城已经成为一座 “仅有一条长约200米的狭小土街,居住人口不满千人”的破败之城。
    但是,500年来,傣家人创造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土司王朝的终结而中止,而是像勐董河的水一样缓缓地、轻柔地、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滋养着这里的人们。
    每年傣历1月,当春天就要越过严冬抵达这块土地的时候,每家每户傣家人都要用骡马驮着行李、锅碗到城郊的白塔睡三天三夜,参加隆重的放船仪式。这张装满米花、经幡飘扬的彩船都是由当年做赕的人家出资做成的。几乎所有傣家人都坚信,家族中每一个人的名字被长老、佛爷那悠扬的诵经声念出的时候,佛水就会从他们心中淌过,吉祥幸福就会伴随他们一年;当他们折叠的纸船、动物、竹楼承载着一年的灾难和不祥随着这张大船顺着勐董河水而下的时候,所有的灾难都将随水而去,一个充满希望的年景就会随着春的脚步来临。
    在傣族一年一度的开门节到关门节的三个月间,他们仍然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所有的傣家人都会做一些精美、可口的菜肴,拿出家中的部分银币和提前抄写好的经书敬献给缅寺、敬献给佛爷;那些年过五十、准备安享晚年的老人都会选择这段日子到缅寺听经、诵经、纳佛,让佛经洗涤自己灵魂中的不洁,让自己无论经过了多少艰难,仍然像勐董河水那样不心存抱怨、平静从容地向着生命的远方流淌。
    他们仍然坚持把自家的男孩送到缅寺,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如此。他们坚信,只有进过缅寺、被长老和佛爷换过名字、接受过佛教洗礼的男孩会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只有那些在缅寺时间长,当过长老、佛爷,能够写经、诵经的人,才有资格受到全寨人发自内心的尊重;那些没有到缅寺纳过佛、让佛经清洁过自己灵魂的老人,无论他们做过多少好事,在大家眼里仍然是不洁净的,无论他们的年纪有多大,都没有资格被当作老人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每月的十五和三十,他们都会到缅寺请求长老、佛爷滴水,记惦死去的先祖,请求他们保佑全家平安;当他们遭遇疾病的困扰、灾难缠身时,他们都会来到缅寺,请求长老、佛爷诵经、滴水;有了钱的时候,最想做的仍然是能够主持一次盛大的“做赕”活动;就是在罕家土司统治时代结束50年后的今天,他们还是像50年前一样,对末代勐董土司罕富民的妻子和罕姓家族行叩首和跪拜礼,在各种宗教活动上仍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了缅寺,没有了佛祖,没有了长老、佛爷,他们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就像不知道没有勐董河的勐董城将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就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无论市场经济如何以怎样的方式渗透和支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把收入的一部分敬献给缅寺、敬献给佛祖,像捍卫自己的尊严一样捍卫着与佛有关的一切;无论他们在市场上的买卖做得如何热烈、面对社会变革如何困惑,但只要面对佛祖、听到佛经在他们的耳边响起,他们的心就会平静得像勐董河水一样,变得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向着该流的方向流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