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鲁迅怎样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顾农 参加讨论

    鲁迅先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杂文.成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同时又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入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据统计.他亲自辑录、校勘的整本古籍在二十种以上.编制校订的各种目录又有近二十种.为古籍、碑帖所写的序跋、说明凡数十篇.此外还有若干碑志考证文章。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至今读去仍然极富于启发性的开山大著.《中国文学史略》(通称《汉文学史纲要》[1])虽是一部未完稿.但水平极高.许多结论是经典性的.在研究方法和编写体例上尤多新意[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因为醉心于中国古代文化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创作甚或偏离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作家.时有所见;像鲁迅这样既深刻扎实地研究古代文化又始终而向现实而向未来、不为古老的传统所束缚的斗士.是非常罕见的。鲁迅有一段话说得最好:“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与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这里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历史发展辩证法啊。今天.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和学习鲁迅的榜样.显然具有重大而切实的意义。
     几乎从少年时代起.鲁迅就显示出去伪存真、探索事物本源和规律的学者气质。当他还在三味书屋接受初等教育的时候.他就向老师清教关于“东方朔与怪哉”虫故事的本原,而不满足于大概的了解(详见《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掌握了初步的文史知识以后.他更以年轻人的豪迈气魄,自己动手开始辑录早己散逸的越中古史地著作和唐以前的古小说。如果说鲁迅早年的工作还带有中国书香子弟传统.只讲兴趣不计功利.那么.他从日本回国后把眼光重新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目的就十分明确了.他要从这一根本之处入手.探究中国国民性的历史文化来由.发扬民族精神.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此时他用严谨的乾嘉学派的手法完成了《会稽郡故书杂集》[3]、《岭表录异》[4]、《谢承后汉书》、《石谷杂记》[5]、《范子计然》、《任子》、《魏子》、《志林》、《广林》[6]等一批古籍的辑校工作.从可以凭信的第一手材料出发致力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一向认为文化问题比一时的政象更值得注意。他在1925年3月31日致许广平信中写道:“北京的印刷品虽然比以前多.但好的却少。《猛进》很勇而论一时政象的文字太多……”鲁迅更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不是政论家.而是斗士型的思想家、学者。在《会稽郡故事杂集》的序言中.鲁迅颇致慨于当代青年对历史文化遗存不屑一顾的可悲现状.从一个侧面流露了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热爱乡土.热爱祖国.一直是鲁迅从事学术工作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东方论坛》2004年0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