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土司王朝》:揭开尘封已久的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化报》2009年4月 黄光耀 参加讨论

    这是一部关于武陵山地土司家族和土司王朝之命运的小说,一部关于武陵山地土家先民生存之状态的小说。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我并没有去想非得写武陵山地的哪个土司,也没有去想非得写一部史诗性的历史长篇小说,但在查阅了大量关于武陵山地土司的资料以后,我发现土家族的远古文明早已陨落,土家族的文化因子正在嬗变——因为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正经受着外来文明最强烈的侵蚀与冲击,如若不加以有效地传承与保护,这个痛苦嬗变的过程将从此加剧!因此在我看来,无论这个民族的过去、未来或者现在,都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我想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个民族的精神之内核保存下来,于是我选择了小说作为包装的外壳——这已是多年前的事了。
    从地理上看,这是“中国之中”、“国中之国”。北纬30度和东经110度在武陵山地中心交汇,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号称“神秘北纬30度”的纬线,又是区分南北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纬线,横穿整个武陵山腹地,很多重要的县城和市镇都坐落于此线上。而环球此线所经之地又多荒漠、高山与大泽,文明大多在此湮灭,故而神秘非常!同样,纵贯土家分布区的东经110度,大致又是中国东西两部的分界线,一样具有相对特殊的地理意义。我在小说中所描绘的容美土司治所,就处在这两条经纬线的交汇点上,其中府又是最接近这个点的土司城。因此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地域,900多年的土司沧桑在这里风云际会,土家文化与外来文明在这里水乳交融,不仅造就了武陵山地最为传奇的土司,也造就了武陵山地最后一大土司。
    容美其实是“湖广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司”的简称,通称容美土司或容美司。田氏自称自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开始守土,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统治容美900多年。但在明末清初,这里却是清军、南明、农民军三大势力的角逐之地,容美土司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我截取的就是明末清初顺治、康熙、雍正百余年间的历史,是容美土司田氏家族试图在群雄逐鹿中原时偏安一隅的真实历史写照。为此我参阅了《中国土家族历史人物》、《鄂西土司社会概略》、《容美纪游注释》等有关这段历史的相关文字记载。一开始我给小说取了个相对神秘的名字:《巫傩巴猜想》。何谓“巫傩巴”?巫傩巴即巫文化、傩文化、巴文化的总称及缩写。我以为,在人类文明的坐标上,“巫傩巴”作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将重新界定土家文化的方位。
    但武陵山地土家族历史的扉页却是人类考古学家揭开的。巫山人的出现,说明中国历史的第一笔要从此地写起。为什么这么说?综观历史,从云南元谋到武陵山地,过去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运动让海洋隆起为陆地——按进化论的观点,这里具有生物进化的一切必备条件。特别是这一带,过去是古代猿人的栖居之地,更具有一切进化的可能,因为这一带多有天然之盐泉涌出。而盐能为人脑发育提供14种微量元素,是猿进化到人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从这一意义上说,武陵山地正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因此,我对“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这一说法颇为质疑。因为土家先民具有一切创造文字的条件,为什么就“有语言无文字”呢?土家先民巴人(土家族的一支)是一个“行盐”的民族,巫盐在这一带交换,有了商业最初的萌芽,正像欧洲古代文字之发展得力于经商民族腓尼基人一样,创造文化——包括文字的几率是相当高的。而如今的土家人能操持土家话的,又着实没有任何文字依据!这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土家远古文明在某一个时期忽然出现了断裂?抑或土家先民原本就没有创造文字?这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但是,这个自称“毕兹卡”的山地民族,也因为自身生活的地理环境相当之闭塞,开始与世隔绝。很多人因为避秦之乱,复又回到武陵腹地,过上“桃花源”般的日子。因而只要人们一提到“武陵”,似乎就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神秘!自秦在武陵建立黔中郡后,这楚巫旧地初见典籍,而“巫”的神秘性一直笼罩至今。同时,由于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不断融合,土著文化便开始不断地向中心地带收缩,直到五代时期,武陵土司制度的出现,经宋、元、明到清初,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已经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得这一民族的古老文化基因开始嬗变!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武陵闭塞,出入不便,土民才不畏征伐,只服征调,土司之境也才成为“国中之国”。而一些文化的原始因子,比如梯玛神歌、傩愿戏也便得以代代承传,特别是茅古斯舞,这个叫故事帕帕的古老戏剧,被称为“土家族最具有原始文化内涵的戏剧活化石”,也才得以保存至今。同样,清江流域的“撒尔嗬”,酉水流域的“舍巴舞”,都承传了远古土著文化的因子,也是原汁原味的。然而,流传至今的只有酉水流域的原生态文化保存较为完好,但也有被现代文明日渐吞噬的危险和可能!这已是不容人们争议的一个客观事实。为此,我选择了一段武陵山地颇具代表性的历史——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前的百年沧桑,以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的兴衰为原型,虚构了这部历史长篇小说。作为文化或是文明的档案,我为之揭开的,将是人类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