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六种域外汉籍述要[1]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胡玉冰 参加讨论

    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中的绝大多数为兄弟院校如北京大学等捐赠。自2007年3月始,笔者开始对宁大馆藏古籍进行全面普查,普查中发现了部分珍贵古籍,如清朝刘宝楠手录《汉石例》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馆藏有六种域外汉籍,故不揣谫陋,对这些汉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期待有更多学者关注这批文献。
    版本学意义上的域外汉籍是指古代中国周边受汉文化深刻影响的几个国家以汉文撰写、刊行的书籍[2]。以国别区分,域外汉籍主要有日本本(又称和刻本)、朝鲜本(又称高丽本)、越南本(又称安南本)等。宁大图书馆藏有五种和刻本和一种朝鲜本。和刻本包括:日本后光明天皇庆安四年(时当清朝世祖顺治八年,1651)重刻明朝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本《草书韵会》;后桃园天皇安永八年(时当清朝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刻明朝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本《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光格天皇宽政三年(时当清朝高宗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刻后光明天皇庆安三年(时当清朝世祖顺治七年,1650)本《有象列仙全传》,而庆安三年刻本又据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新都汪氏玩虎轩刊本重刊;仁孝天皇天保二年(时当清朝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津藩有造馆本《听讼汇案》;明治二十五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十八年,1892)铜活字版石川鸿斋校订之《鳌头音释康熙字典》。朝鲜刻本为朝鲜宪宗十一年(时当清朝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东京杂记》。
    一 《草书韵会》
    金张天锡编纂《草书韵会》5卷,集汉史游、张芝等至金朝赵秉文、王万庆等258位名家草书之字形,按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韵部顺序排字,前有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赵秉文序,末有正大八年樗轩老人题跋。
    明陶宗仪撰《书史会要》卷八载,张天锡字君用,号锦溪老人,河中人。官至机察。真字得柳诚悬,法草师晋宋,亦善大字。道陵诸殿宇匾,皆其所题,有《草书韵会》行于世。《(康熙)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六《书家传》、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三五三载其生平同《书史会要》。明陆深撰《俨山外集》卷三二《书辑上》、《(康熙)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纂辑书籍》均著录张天锡撰《草书韵会》。明杨慎撰《墨池璅录》卷三论及《草书韵会》,杨慎之文亦见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八一。杨慎论《草书韵会》版本时曰:“余犹及见金人板刻,其精妙神彩,不减法帖。至元末,好事者又添鲜于枢字,改名《草书集韵》,刻已不精。洪武中,蜀邸又翻刻,并赵公序及诸姓名皆去之,刻又粗恶,可重惜也。前辈作事多周详,后人作事多阙略,信然。”《文渊阁书目》卷三著录两种《草书集韵》,一种一部二册,另一种一部一册,不录作者姓名,不知是否就是元末好事者改名之《草书韵会》。从杨慎之言可知,《草书韵会》在金朝就已通行于世,且版刻精美。至元朝末年重雕之版已不如金刻,明朝洪武间四川刻本比元刻本更加粗恶。
    宁大馆藏《草书韵会》一部二册,无函套,有虫蛀、油渍。开本纵27.3厘米,横17.8厘米,版框纵20.9厘米,横16.2厘米。正文半页7行,行11至12字不等,四周单边。其版心雕刻样式不一。如《草书韵会·上平声》正文版心一般为白口,双、顺、黑鱼尾,但页5却为三鱼尾,细黑口。《草书韵会·下平声》页1为上细黑口,双、顺、黑鱼尾,页2至7为白口,双、顺、黑鱼尾,页8、22却为白口,无鱼尾,页9至21为上下细黑口,页23则为白口、单鱼尾。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次补版印刷所致。
    全书内容共117页。第一册共52页,内容依次为:页1至2为《草书韵会引》,落款“正大八年二月四日闲闲居士赵秉文为题其端”,落款次行有小字题“见住燕京县角头郑州王家雕印”等13字。页3至7为著名书法家姓氏录。其后为《草书韵会·上平声》22页,《草书韵会·下平声》23页。序文作者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中州集》卷三、《大金国志》卷二九、《金史》卷一一○、《归潜志》卷一有传。
    第二册共65页,内容依次为:《草书韵会·上声》21页,《草书韵会·去声》25页,《草书韵会·入声》17页。末有2页跋,落款“正大年卯岁季夏望日樗轩老人题”,落款次行有“洪武二十九年丙子日卒刊”、“庆安四辛卯历仲秋吉辰寺町通圆福寺町秋田屋平左卫门刊行”[3]字样。从宁大藏本内容看,赵序及书家姓名俱存,知其非杨慎所言明朝“蜀邸又翻刻……粗恶”之本。从其落款看,宁大馆藏当为日本庆安四年(1651)重刻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本。跋文作者樗轩老人是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完颜璹(1172—1232)的号,完颜璹本名寿孙,世宗赐名字仲实,一字子瑜,《中州集》卷五、《金史》卷八五有传。
    《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著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均馆藏和刻本《草书韵会》,北大、辽宁所藏版本情况同宁大本。大连所藏版本情况是:“草书韵会不分卷,(元)张天锡集,日本旧刻本,罗振玉题识。”[4]
    从宁大馆藏本所钤盖印章看,宁大本《草书韵会》曾被民国时期广西籍著名学者陈柱先生收藏。陈柱(1891—1944),一名绳孔,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民乐镇萝村人,有多种著述传世。1910至1914年曾游学日本,1940年就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5]。宁大藏《草书韵会·上平声》首页自上而下依次钤有阴文“陈柱字柱尊广西北流人也少时名绳孔”方形朱印、阳文“好为诗及骈散文亦喜收藏金石书画”的方形朱印、阳文“浙江大学校长之章”方形朱印、阳文“中央大学校长之章”方形朱印。其下又钤盖有阳文“陈柱”长形朱印。前两方印当连读,是本书藏书人陈柱的生平简介。陈柱藏有的和刻本《草书韵会》极有可能是他在游学日本期间购得并携归中国,此本如何自陈柱先生处散出已不可考。
    二 《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
    宁大馆藏《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一部5册,无函套,各册书衣题签题书名为《校正改刻世说新语补》。是本文字内容包括:南朝宋刘义庆撰原书,梁刘孝标注,宋刘辰翁批,明何良俊增,王世贞删定,王世懋批释,李贽批点,张文柱校注。全书20卷,册一1至3卷,册二4至8卷,册三9至12卷,册四13至16卷,册五17至20卷。正文前的内容据其版心题名依次为《世说新语补序》、《世说新语补后序》、《世说新语补序》、《附释名》、《凡例》、《目录》等六部分。《世说新语补序》共10页:页1至3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世贞撰、秣陵蔡拱日书《世说新语补序》,半页5行,行9至11字不等;页4至7明万历八年(1580)王世懋撰《世说新语序》、万历十三年(1585)王世懋再识,“序”半页5行,行9至11字不等,“再识”共半页,10行,行25字;页8至10明万历十四年(1586)陈文烛玉叔撰《刻世说新语补序》,半页6行,行13字。王世贞、王世懋序言雕印字体为行书,陈文烛序言雕印字体则为长仿宋体字。《世说新语补后序》共3页:明万历十三年(1585)王泰亨《题世说新语补后》。《世说新语补序》共7页:页1至2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刘应登、袁褧补旧序二篇,每半页9行,行18字;页3至7旧题一篇,旧跋二篇,《何氏语林》旧序二篇。《附释名》共8页,《凡例》十则共2页,《目录》共3页。其后卷一24页,卷二20页,卷三29页,卷四23页,卷五24页,卷六25页,卷七28页,卷八27页,卷九25页,卷十22页,卷十一24页,卷十二28页,卷十三25页,卷十四24页,卷十五27页,卷十六26页,卷十七28页,卷十八26页,卷十九32页,卷二十24页。书末2页为日本安永八年(1779)正月户崎允明撰《重刻世说新语补跋》。卷八、卷十二首页版心页码数字非“1”,而是刻汉字“乙”。卷八页2与页3的装订次序颠倒。各卷最后一行均作“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卷之×”,唯卷十五、十九最后一行分别作“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卷之十五终”、“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卷之十九终”。
    在日本,《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最早刊刻于日本元禄七年(1694),立命馆大学、大阪府立图书馆等有藏。《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著录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均馆藏日本元禄七年(1694)林九兵卫补刻本《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共20卷。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所藏版本同宁大本,为日本安永八年(1779)林九兵卫刻本,共20卷,附释名一卷[6]。《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册数有十册,与宁大馆藏册数有异。日本安永八年(1779)刻本书衣为和刻本常用的硬皮纸,书衣上印有凸起轮状花纹,有包角。正文分上下两栏,半页9行,行18字,双行小注同,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开本纵26。9厘米,横18。9厘米,版框纵22厘米,横13。4厘米,行间有日文标注。
    三 《有象列仙全传》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道家传说故事集,叙事起自老子、木公、西王母,止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叙述了581位道家人物的故事,实际配图193幅。传世本署名明朝王世贞编辑,有李攀龙序,但学者多以为是书系最早刊行者汪云鹏所伪托。明朝汪云鹏的玩虎轩、郑思鸣的奎璧斋、胡正言的十竹斋、胡文焕的文会堂等都是著名的刻书机构。汪云鹏玩虎轩曾刊行过许多附有精美插图的书籍和戏曲本子,《养正图解》、《出相元本琵琶记》、《红拂记》等仍有传世。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雕印的《有象列仙全传》即为徽版书中的精品。此本每半页11行,行22字,白口,四周单边。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有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又藏一部明刻清初德让堂重修本,行款、版式同万历二十八年本。《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中华书局1961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民间信仰资料汇编》(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中国古代版画精品系列丛书》(河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等大型丛书中均收录玩虎轩刻《有象列仙全传》。
    宁大馆藏《有象列仙全传》一部8册,前后有夹板,无函套。开本纵25.7厘米,横17.6厘米,版框纵20.7厘米,横12.9厘米。卷端题名《有象列仙全传》,书名页题书名《绘像列仙全传》。正文每半页11行,行22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双边,无行格。版心下有“玩虎轩”字样。刻本中钤“米”方形朱印,“若轩然”方形朱印、“米氏若轩所藏善本书籍印”方形朱印等。
    正文前有李攀龙撰《列仙全传序》,共5页,每半页6行,行13字。李序后为日本人淡海竺常于宽政三年(1791)孟秋题写的序,共4页,行款同李攀龙序。李攀龙序的第5页错装于此序页4后,序后有“新都汪云鹏书”、“黄一木镌”字样。黄一木,字二水,为徽州刻书名手。序后为《有象列仙全传目录》,共8页。此后即为正文卷一至卷九,共306页,其中卷一38页,卷二41页,卷三36页,卷四35页,卷五35页,卷六33页,卷七37页,卷八30页,卷九21页。
    正文卷一至卷八卷端下题“吴郡王世贞辑次,新都汪云鹏校梓”。卷九卷端题《列仙全传》,下题“新都后学汪云鹏辑补”。卷九末有“庆安三岁次庚寅秋初六日刊行”字样,后刻“宽政三辛亥年初冬滌梓校正,京书林中川藤四郎、胜村治右卫门、大阪同山本平龙卫门、柳原喜兵卫”字样。日本最早刊刻《有象列仙全传》当在庆安三年(1650),刊刻者为京都滕田庄右卫门,日本东北大学、立命馆大学等还有藏。庆安三年刻本据明朝万历二十八年新都汪氏玩虎轩刊本重刊,宁大藏本系日本宽政三年(1791)重刻庆安三年(1650)本。
    《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著录辽宁省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均馆藏有和刻本《有象列仙全传》。人大馆藏版本情况是:“有像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明)汪云鹏辑补,日本宽政三年(1791)补刻本。”[7]辽宁馆藏版本情况是:“有像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明)汪云鹏辑补,日本刻本。”[8]
    四 《听讼汇案》
    《听讼汇案》为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津藩学者津阪孝绰编纂,最早当于日本光格天皇文化三年(清嘉庆十一年,1806)编就,其传世本最晚当刊刻于天保二年(清道光十一年,1831),传世本校文者是津阪孝绰之子津阪达。
    就笔者所知,除近世排印本外,日本国内和刻本《听讼汇案》至少有三种版本传世,即津阪氏稽古精舍本、津藩有造馆本、昌平坂学问所本。这三种版本除封面页及全书最末一页所题刊印者等内容有异外,版式特征及内容文字完全一样。中国藏和刻本《听讼汇案》主要为稽古精舍本和津藩有造馆本两种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两种版本的《听讼汇案》均各藏一部,一函三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稽古精舍本一部。国家图书馆亦藏和刻本《听讼汇案》,一部为有造馆原刻本,一部则为缩微品,原本为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 1910—1967)收藏。宁大馆藏本为日本天保二年(1831)津藩有造馆本[9]。
    五 《鳌头音释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字典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以地支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五十五年(1716)武英殿四十二卷本,道光十一年(1831)王引之校改武英殿四十二卷本。清末还出现有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等,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当时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有两种,一种是中华书局版四十三卷本,以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为底本,另附王引之《字典考证》;另一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以道光十一年(1831)影印本为底本,另附王引之《字典考证》、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书同文、台湾汉珍、北京中易等编辑出版的电子版《康熙字典》也颇便使用。
    《康熙字典》在日本亦有很多版本。按其出版时间先后,主要有:光格天皇安永九年(时当清朝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本《康熙字典》,附日本都贺庭钟等撰《字典琢屑》,都贺枝春撰《字典初学索引》;孝明天皇文久三年(时当清朝穆宗同治二年,1863)本《康熙字典》;明治天皇明治二年(时当清朝穆宗同治八年,1869)本《康熙字典》;明治十四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七年,1881)立野胤政校本《康熙字典》;明治十六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九年,1883)铜活字版《康熙字典》;明治十八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十一年,1885),渡部温订《康熙字典》15卷,首一卷,附《补遗备考》一卷,铜版印本,4帙17册;明治十九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山田清风补《增订康熙字典》十二集,铜版印本13册;明治三十八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京吉川弘文馆石印本《康熙字典》,附《补遗备考》。
    宁大藏和刻本《鳌头音释康熙字典》(下文简称《字典》)两函六册,每函三册,四眼线装。函套已严重破损,各册书基本完好。书衣为和刻本经常使用的蓝色硬布纹纸,有绢质包角。据第六册版权页所载,《字典》“明治十五年九月十三日版权免许,明治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出版,明治廿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让受再版”,编辑者“石川鸿斋”,发行兼印刷者“大桥新太郎”,发兑书林“东京市日本桥区本町三丁目博文馆”。《字典》附《博文馆发行辞典目录》载:“石川鸿斋君校订《鳌头音释康熙字典》,全六册,和缀,帙入中判一五二二枚,铜版,上等和纸刷。”故知,宁大馆藏和刻本石川鸿斋校订之《字典》以铜活字初版于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再版于明治二十五年(时当清朝德宗光绪十八年,1892)。宁大馆藏当为明治二十五年重印明治十六年本。
    石川鸿斋又名石川英辅,他校点、校注过多种汉籍。石川英辅音释之《字典》在日本多次刊印,版本主要有:明治十六年(1883),东京凤文馆铜版印本《字典》40卷,8册;东京凤文馆前田圆铜版刊本《字典》40卷,5函20册。明治二十五年(1892),东京博文馆铜版印本《字典》40卷,6册。明治四十三年(时当清朝宣统二年,1910),东京博文馆大桥新太郎铜版印本《字典》38卷,附《补遗备考》一卷。
    由宁大馆藏《字典》钤盖印章可知,它原藏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归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年,今宁夏大学前身宁夏师范学院成立,北京大学将《字典》赠与宁大,宁大馆藏至今。藏本函套破损,但书品均完好。开本纵18.6厘米,横12.9厘米,版框纵16厘米,横10.1厘米。序、跋及正文行款均不同。白口,单、黑鱼尾。边栏与中国刻本有不同,每道栏线均由两细夹一粗共三道线组成。各册书书根自右及左题书名及各册排序的地支名,如册一为“鳌头音释康熙字典子集丑集”,册二为“鳌头音释康熙字典寅集卯集”等。各册书衣左边有长条状题签,上书“鳌头音释康熙字典自卷之×至卷之×”的字样,题签右旁又贴一正方形纸笺,上书“第×目次”字样,并详列本册具体的部首。如册一,长条状题签上书“鳌头音释康熙字典自卷之一至卷之八”,正方形纸笺上书“第一目次:序文、凡例、总目、检字、辨似、等韵。子集:一画……,二画……;丑集:三画……”。这种设计,可以大大地便利读者的使用。
    查检《字典》实际内容共40卷。书名页右半页版框内题写有书名“鳌头音释康熙字典”八字,落款“古梅题”;左半页印版印时间为“明治壬辰十一月东京博文馆刊”。书名页后为出版机构标志图案,墨印椭圆龙形图案,中心为朱印篆书“博文馆藏版”五字,图案下有印制单位说明:“东京银座三丁目三间石厂印刷所制”。其后为明治十五年石川鸿斋作《音释康熙字典序》。本序后即为《康熙字典》卷一,内容包括康熙四十九年“上谕”,《康熙字典》总阅官及纂修官、纂修兼校刊官名录,《康熙字典·凡例》,《总目》,《检字》,《辨似》。《字典》卷二为《康熙字典·等韵》,卷三为《康熙字典·补遗总目》及正文,卷四为《康熙字典·备考总目》及正文。其后为《康熙字典》卷五《总目·子集上》至卷四十亥集下。
    据《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著录,《康熙字典》在国内多家图书馆有藏,其中辽宁图书馆藏有日本安永七年(1778)刻本、明治十六年(1883)东京凤文馆刻本,安徽图书馆藏有明治十四年(1881)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有明治十八年(1885)渡边氏刻本,湖北图书馆藏有明治十八年(1885)刻袖珍本,大连图书馆藏有明治二十五年(1892)博文馆重印明治十五年铜活字本,藏本缺卷一至卷二十八[10]。
    六 《东京杂记》
    宁大馆藏《东京杂记》一部三卷,一函三册,一册一卷。开本纵27.8厘米,横20厘米,版框纵20.2厘米,横18.1厘米。正文每半页10行,行16字,小字单行同。字体为扁形的软体字。白口,四周双边。绝大多数正文版心为双、花鱼尾。
    《东京杂记》为朝鲜闵周冕撰[11],朝鲜正祖十三年(己酉年,时当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首次刊印,此后还有纯祖三十一年(辛卯年,时当清道光十一年,1831)南至熏补修本和宪宗十一年(乙巳年,时当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原默补修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均为一函三册。其中北大馆藏有两部《东京杂记》,一部题出版时间为“朝鲜宪宗十一年(1845)”,另一部未题出版时间。宁大藏本原藏于北大图书馆,入藏北大的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四日。宁大藏《东京杂记》开本明显比一般中国古籍要大,印纸为洁白且柔韧性很好的高丽纸。其书衣用纸颜色为淡黄色,质感较为厚实,用做书衣的硬纸面积略大于正文半版纸的面积,将多余的部分沿四条边内折,折后的书衣面积与半版纸面积大小基本一样,然后将书衣后的半版扉页粘连在书衣上,以此作为前书衣页。后书衣页的制作方法同前书衣页。书册装订为五眼装订,线较粗,为红色线。用这种书衣和线装订出来的古书整体显得很厚重。
    宁大本正文前有朝鲜纯祖辛卯年(1831)南至熏序和宪宗乙巳年(1845)成原默序。但两序页码装订有误。南至熏序版心有“杂记·终”字样,成原默序版心有“杂记·跋”字样,南至熏序的最后一页误装订在成原默序之后了。两序皆每半页7行,行12字。序后为《东京杂记目录》,其后为《东京杂记》卷一67页,卷二74页,卷三61页。最后一页注明书写吏、刊局都监、较正都监等职官姓名。需要注意的是,《东京杂记》绝大多数的版心均为双、对、花纹鱼尾。其鱼尾不同于中国古籍的雕刻方法,是在鱼尾内部镌刻出阴文的图案,最常见的是一个鱼尾中刻出四片两两相对的叶状图案,另外还有在一个鱼尾中刻出两片叶状图案者,还有其他两种形式的鱼尾图案。也就是说,朝鲜本中最具特色的花纹鱼尾在宁大馆藏《东京杂记》中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花纹图案。同时我们还发现,《东京杂记》成原默序版心为单、白、线鱼尾,卷二第66至74页、卷三第25、26两页版心皆为双、对、白、线鱼尾。这些线鱼尾刻法相同。卷二、卷三出现白鱼尾的版本页面比其他花鱼尾的版本页面明显低两格字左右。如果版本是一次雕刻成型的,上述这些现象一般是不会出现的,所以我们认为,宁大馆藏本是用补修之版印刷的,至少其中的部分内容是用重新雕刻的版片印刷的。
    《东京杂记》对于研究古代朝鲜及日本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卷三《书籍》载府藏册板书《自警编》、《活人心方》、《尚书》等72种,乡校所藏板有1种,西岳书院所藏板3种,净惠寺所藏板14种,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域外汉籍的刊刻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将其辑入《韩国汉籍民俗丛书》中,说明其对于古代朝鲜民俗的研究有价值,学者韦旭昇亦引《东京杂记》等文献中的内容来撰写《韩国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注释:
    [1]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6XTQ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8-0873)阶段性成果。
    [2]案:本文对域外汉籍概念的理解主要参考复旦大学陈正宏先生的观点。详见陈正宏、梁颖编《古籍印本鉴定概说》,第三章《域外汉籍及其印本鉴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114至134页。
    [3]案:“辛卯”及“寺町通圆福寺町”原文均为小号字。
    [4]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15页。
    [5]案:陈柱生平参见张京华、王玉清《陈柱学术年谱》,《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100至105页。
    [6]参见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63页。
    [7]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53页。
    [8]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53页。
    [9]本节内容详见拙作《和刻本〈听讼汇案〉考》,《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0]参见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04至105页。
    [11]案:中国古文献中“朝鲜”多指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1392—1910),亦称“李氏王朝”、“李朝”、“李氏朝鲜”等。
    作者简介:胡玉冰,1968年生,宁夏吴忠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地方与民族古文献整理研究工作。
    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0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