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四库提要》续正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杜泽逊 参加讨论

    余读《四库提要》,探究《存目》诸书版本,先后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以校《提要》,偶见抵牾,尝撰《举正》数条,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2期,此则赓续之也。
    1•《玉山遗响》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贞生撰。《提要》云:"玉山,在泰和仁善乡,初名义山,又改匡山,土人称子瑶山。"
    按:殿本《四库总目》作"王山"。余见中科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中讲学山房刻《张篑山三种》本亦作《王山遗响》。此则浙本《总目》。乍视之,"义山"、"玉山"似有语音关系,而"子瑶"与"玉"亦复语义相联。考《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七《江西》五吉安府泰和县有王山,"旧名义山,晋永嘉中有王子瑶者得仙于此,因改今名。唐贞观初,匡智者亦修炼山中,复名匡山。"则"王山"因王子瑶而得名,浙本《总目》作"玉山",误。
    2•《南中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曰晋常璩撰。前有顾应祥序云,此书附在《华阳国志》,近世无传,升庵杨太史谪居于滇,以其旧所藏本手录见示云云。考隋以来经籍艺文诸志,皆无此书。宋李??校正《华阳国志》原序具存,亦不云附有此卷。且汉王恢攻南越,在建元六年。张骞使大夏,在元狩元年。此云骞以白帝东越攻南越,大行王恢救之。年月之先后既殊,事迹亦不知何据。又晋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宁州,而此云六年。牂柯郡下元鼎六年亦误作元鼎二年。抵牾不一。杨慎好撰伪书,此书当亦《汉杂事秘辛》之类也。
    按:此条提要从史志目录、前人旧序、内容抵牾、传出之人尝造伪书等四方面,断定《南中志》为明杨慎伪造。言之凿凿,有老吏断狱之概。实则《南中志》即《华阳国志》卷四,馆臣所举诸事俱在其中。不知当日馆臣诸公何不一检《华阳国志》?清人擅考据,而有过于自信之病,又睥睨明人,故有此误。堪为谈资也。
    3•《南夷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张洪撰。《提要》云:"是编乃永乐四年缅甸宣慰使那罗塔劫杀孟养宣慰使刁查及思栾发而据其地。
    按:此书传世之本仅见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即进呈四库馆原本,后附馆臣程晋芳拟提要稿,"刁查"实作"刀木旦",书内亦同,则"刁"乃"刀"之形误,"查"乃"木旦"误合也。
    4•《朝鲜志》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书中称《大明一统志》,则成于明代也。卷首略叙疆域沿革,而不标其目。以下分六大纲为经,曰京都、曰风俗、曰古都、曰古迹、曰山川、曰楼台。以所属八道为纬。
    按:《浙江省第五次范懋柱家呈送书目》有《朝鲜志》二卷一本,明苏赞成著。又《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有《朝鲜志》二卷,写本,明朝鲜苏赞成撰。当即《存目》所据天一阁本。唯二目均称为朝鲜苏赞成撰,当有依据。《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未知何故。检《四库全书》本《朝鲜志》亦无撰人。疑范氏进呈时尚有序文,后不慎佚之也。
    5•《朝鲜国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所存唯京都、风俗、山川、古都、古迹五门。
    按:范氏天一阁进呈目中仅有一部《朝鲜志》二卷一本,《四库全书》据以入录。并无第二部《朝鲜国志》一卷。据所存五门名目,知即《朝鲜志》二卷之别本,缺其楼台一门耳。《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五:"《朝鲜国志》一卷,旧写本,九行二十字。前朝鲜略记二页,后即列举京都名胜、风俗、山川、古迹等,亦地志之属也。钤有两淮盐政送书木记及翰林院官印。丙子九月阅。"其本"山川"在"风俗"后,与馆臣所见一卷本同。检《两淮盐政李呈送书目》有《朝鲜国志》一本。与傅增湘所见合,与《存目》提要亦合。则此《存目》所载一卷本当系两淮盐政采进本,非天一阁进呈本也。
    6•《峒溪纤志》三卷《志馀》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陆次云撰。
    按:《峒溪纤志》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一卷本收入康熙四十一年吴震方辑刻《说铃》前集。三卷本则收入康熙二十二年宛羽斋刻《陆云士杂著》。至于《纤志志馀》一卷,则见于《陆云士杂著》,不见于《说铃》。考大学士英廉家藏本,虽屡见于《四库总目》,实则多系《说铃》本。至于三卷本,则见于《江苏采辑遗书目录》。故《存目》所据当系江苏巡抚采进本,非英廉家藏本也。
    7•《南京太仆寺志》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雷礼撰。《提要》云:"兹本只十一卷,草场以下全佚,非完书矣。"
    按:南京图书馆有明嘉靖刻本十六卷,清丁丙旧藏,初印清朗,完好无缺,真难得善本也。
    8•《南京工部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朱长芳撰。
    按:是书见《两淮商人马裕家呈送书目》。此注"两淮盐政采进本",恐未确。
    9•《留都武学志》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伯征撰。
    按:是书见《两淮商人马裕家呈送书目》。此注"两淮盐政采进本",疑误。
    10•《会典钞略》无卷数,内府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题词,称《会典》一书卷逾二百……因手钞略节,约十馀帙。间附注《通纪》一二事,以备参考云云。是其书在陈建《通纪》之后矣。
    按:《都察院副都御史黄交出书目》:"《会典抄略》十二本。"即《存目》所据。此注"内府藏本",疑误。又,此书王重民《善本提要》尝记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万历刻本十二册,有万历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佘梦鲤《刻大明会典抄略说》,万历三十三年佘梦鲤刻书序。知系佘梦鲤编,刻成于万历三十三年。
    11•《通祀辑略》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载历代崇祀孔庙礼仪,起鲁哀公,迄宋咸淳三年。疑为元人作也。
    按:北京图书馆藏明钞本,钤"翰林院印"满汉文大官印,即进呈四库原本。卷内"贞观"作"正观","玄"字或缺末笔,徵、慎、敦、旋字均缺末笔,皆避宋讳,知系从宋本抄出者。然则,是书仍为宋人作。馆臣推测为元人,恐未确。
    12•《馌堂考故》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鼐撰。
    按:"馌"字《都察院副都御史黄交出书目》著录作"饘"。中科院图书馆藏明崇祯二年刻《宝日堂初集》卷二八收有此种,亦作"饘"。知《总目》作"馌",误。
    13•《辟雍纪事》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卢上铭撰。《提要》云:"是编叙述明代太学典故,起洪武讫崇祯十年,详于南监,而北监亦附见焉。"
    按: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记事至崇祯十年,当即其书。前有卢上铭、冯士骅同撰《述言》,末云:"事详于南,而北则附见。"又《辟雍纪事原始》,题"东筦卢上铭、吴门冯士骅仝辑"。是书南雍事卢上铭辑,北雍事冯士骅辑,实为二人合撰。《总目》仅题卢氏,不及冯氏,未得其实。
    14•《国学礼乐录》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周望、谢履忠同撰。
    按:《浙江省第十一次呈送书目》著录此书二十卷,当即《存目》所据。世传康熙五十八年国子监刻本亦二十卷。则此作二十四卷,当衍"四"字。
    15•《纪元汇考》三十五卷,大学士程景伊家藏本,国朝黄琳撰。琳有《经学渊源录》,已著录。
    按:黄琳《经学渊源录》,《四库总目》不载。《钦定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之。盖初尝入录,继又删除。统编者偶失照应也。
    16•《纪元要略》二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陈景云撰。
    按:传世乾隆十九年陈黄中朴茂斋刻《文道十书》本,作《纪元要略》十卷《纪元要略补辑》一卷。《补辑》题"男黄中附录"。则《总目》作"补遗",未确。
    17•《历代帝系年号》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宗魏撰。
    按:传世乾隆二十八年春山堂刻本,作《历代帝系年号考》二十卷,题"章贡刘宗魏柚航编辑"。《总目》书名当脱"考"字。
    18•《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十卷,乾隆四十年奉敕撰。《提要》云:"其书亦以经、史、子、集为类,而每类之中,宋、金、元、明刊版及影写宋本各以时代为次。"
    按:《天禄琳琅书目》实际上是先分宋版、影宋钞、元版、明版,再于宋版等类下分经、史、子、集。《提要》言之未确。
    19•《经义考》三百卷,通行本,国朝朱彝尊撰。《提要》云:"《通说》四卷、《家学》、《自述》各一卷。"
    按:"自述"当作"自序"。
    20•《史通训故》二十卷,明王维俭撰。
    按:万历刻本题王惟俭,此作"维",误。
    21•《宋史阐幽》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许浩撰。
    按:《江苏采辑遗书目录》著录是书二卷,当即《存目》所据。杭州市图书馆藏明崇祯元年许锵刻本亦作二卷,钤"翰林院印",为进呈四库原本。则《总目》作一卷,误。
    22•《东源读史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田维祐撰。
    按:《浙江省第六次呈送书目》:"《东源读史录》不分卷,明田惟祐著,一本。"《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明诗综》均作"田惟祐"。当以"惟祐"为是。
    23•《史取》十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明贺祥撰。祥字长白,长沙人。
    按:北大藏明末刻本,正文书名作《留馀堂史取》,题:"龙城贺详纂著,男久邵述,后学金彩参。"则《总目》作《史取》系简称。作者"贺祥"乃"贺详"之误。
    24•《史韵》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赵南星撰。《提要》云:"顺治丁亥高邑李士邵刊于杭州。"
    按:北大藏顺治刻本,作《赵忠毅公侪鹤先生史韵》,题:"后学孙昌龄二如父、孙承泽北海父、王燮雷臣父、李士劭若许父仝较。"有顺治丁亥王燮序。则"李士邵"乃"李士劭"之误。
    25•《元羽外编》四十六卷,明张大龄撰。
    按:"元"明本作"玄",此避康熙帝讳改。殿本《总目》作"左",则误。
    26•《历代史论二编》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张溥撰。《提要》云:"题曰二编,盖尚有前编,今未之见。"
    按:安徽、江苏进呈目皆一编、二编俱全,馆臣云未见前编,盖检阅未周也。
    2006年3月7日于槐影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