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石春耘梅芹 参加讨论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型图书馆中都藏有一部分珍贵的古籍。建立规范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向读者宣传馆藏古籍,进而实现网络化服务和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是广大图书馆界同仁共同的愿望。现在一些图书馆已经或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较之西文书目数据库和中文普通图书书目数据库,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有其困难的一面,这是由古籍的特点以及一些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开展这项工作已有许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因为建库困难而等待观望并不足取,而单靠“拿来主义”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为早日实现古籍计算机管理现代化而努力。
    1建库的准备工作
    1.1借鉴经验,少走弯路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这项工作在国内虽然进行的比较晚,但己有许多单位进行了这项工作,早在1989年国内有几家单位曾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RLG)联合进行中文善本书国际联合目录的编制工作,从这时开始,就有善本专家撰文讨论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问题。而在美国,著名的联机系统OCLC和RLIN都建有中文古籍数据库。1995年初,RLIN通过互联网和北大图书馆等五个图书馆联合,在北大图书馆设立工作站,向我们展示了联机环境下中文善本书的检索与编目,这就是RLG-CHRB项目,目前己编制了3000多条机读古籍书目数据。国家图书馆的国家书目数据库中也编制了大量的平精装古籍书目数据。以上种种不仅为我们编制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有利条件,不但数据我们可以利用,数据中特殊的著录方法也可以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数据库建设之初就可以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1.2遵循标准,利于共享
    在数据著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标准和格式: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792.7-87《古籍著录规则》中的有关规定;遵循《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中的有关规定,凡符合古籍特征的规定均予严格遵循,对古籍特有特征而CNMARC未进行详细规定和说明的,在古籍马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依据国家图书馆有关古籍著录惯例予以重新定义和补充。在这里我们强调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建成的数据库必须有利于实现全球共享,有利于实现数据交换,目光要放远,所谓“放眼世界”我们才能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数据库诞生,而那种只为一馆一时之需,仓促上马,简易行事而盲目建成的数据库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必然造成人力上和技术上的严重浪费。
    1.3合库建设,利于检索
    在建库之初,还有一点要确定的,就是古籍和普通图书是分库还是合库。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古籍的特点决定的。在手工编目中,几乎大部分的图书馆对古籍都是另外编目,单独收藏和管理的。而在网络环境下,单独收藏管理可以,分别建库就不可取了,因为这样不利于读者一站式的检索和利用。读者在查询书目时,总希望能够尽量一次性地检全所查资料,密切相关的资料在一个检索界面中被反映出来,有利于读者观察古籍文献和现代出版物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便于他们取舍和利用。
    1.4软件准备充分,利于转换
    古籍书目用字复杂,有大量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出现,所以,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首先要求有一个适应度很大的软件,一个超大的字库以及具有方便转化,可随时增补繁体字、异体字、生僻字、避讳字的功能,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实现繁体简体字的顺利连接,使系统在显示线装古籍时能达到充分满足汉字信息检索和文字规范控制的要求,一般需要ISO/IEC10646大字符集的支持,不然就无法进行处理。而在编目软件的采用上,要注意数据库之间整体协调发展,注意数据交换给我们带来的效益,只有软件准备充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才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产生质量较高的数据库打好基础。
    1.5调整编目人员知识结构,利于提高编目质量
    我们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最终目的就是要打破古籍长期封闭的状态,用统一的标准、规则及格式建立起古籍书目记录来实现古籍文献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而由于古籍具有的特殊性,对编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古籍书目数据的规范控制,一方面要求编目人员具有一定的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以及古代汉语等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编目人员还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在了解古籍著录规则的基础上,熟悉MARC格式中每一字段与子字段的内容。一般图书馆古籍管理人员往往是传统型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而熟悉计算机、了解MARC格式的工作人员对古籍文献及古籍管理体制又不甚了解。因此,在进行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之前,就必须做好这两类人员在知识结构上互补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编目质量,从而达到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的最终目的。
    2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在著录规则的执行上需做到“规范统一,灵活应用”
    由于古籍有着不同于现代文献的特征,使我们对它进行内容著录时,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文献的著录方式进行。著录时,除了反映古籍与普通图书具有共性的部分外,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其自身的特点和文献价值。古籍和现代文献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著录内容上,古籍著录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不是CNMARC所能覆盖,而CNMARC的规则也并不能满足古籍著录的这些特殊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国家和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又要将这些条例和思想灵活地应用到古籍著录中,在灵活应用的同时又要保证数据著录的统一规范。在如何应用CNMARC著录古籍这方面,一些专家和同仁早有著述,几年以来,成果卓著。如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朱岩老师在《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年第二期)上的《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分析》这篇论文中就有详尽阐述。作者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的书目为例,详尽例举了用CNMARC著录古籍的各种范例。在开言中作者就论文主题提到:“目前国内一些图书馆正在考虑将馆藏古籍书目或整部文献数字化,使其成为计算机可处理形式,以便在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本文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切分,提炼,使之单元化,成为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的依据。”据笔者所知,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曾出过计算机古籍著录的小册子,目前正在修订。所以各馆在进行古籍著录和标引时,不妨以国家图书馆正在修订的小册子为标准,同时参考朱岩老师古籍数据切分的办法,而国家图书馆已编制完成的古籍书目数据也可以成为著录的范例,这样在工作时我们就可以因为有据可依、有例可查而成竹在胸了。
    2.2在版本等字段的著录上需做到“准确描述,客观反映”
    版本是体现古籍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甲骨刻辞到雕版印刷乃至活字印刷,古籍出版物从文字、载体、装帧以及编排体例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同一文献由不同的字体、载体以及不同的印刷方式和装帧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被表达出来,就形成这一文献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内容的丰富和复杂给我们的著录带来了繁重的任务,例如在装订形式上古籍就有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而在版本类型上又有稿本、写本、抄本、刻本、影印本、增刻本、重修本、递修本、增修本、后印本、活字本、朱印本、套印本、钤印本、石印本、影刻本等。刻写者也很复杂,古籍一般由官府机构、民间书坊和私人刻写,因此刻写者就有官刻者、坊刻者和私刻者之分。古籍装订成册后通常加用函套和夹板,起保护作用。一书重刻或经修补重新装订后,册数和函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著录时,册数函数都要注清楚。古籍的情况如此复杂,用CNMARC对它各方面进行描述时就要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必要时还可以多用附注进行补充说明。
    如:“明闵于忱松筠馆刻朱墨套印本”著录为:
    205##¥a 朱墨套印本¥b明¥f闵于忱松筠馆
    205##¥a 刻本¥b明¥f闵于忱松筠馆
    这里重复205字段详细说明版本。
    再如:“古今图书编一百三十四卷,存九十一卷一至十一 十三至二十一二十二至三十三 三十六至四十 六十六至一百二十”著录为:
    2001#$a 古今图书编$e一百三十四卷
    300##¥a 存九十一卷一至十一 十三至二十一 二十二至三十三 三十六至四十 六十六至一百二十
    这里用附注字段说明存卷内容。
    2.3在古籍分类标引上尽量做到“兼顾传统,古为今用”(或保留传统,古今兼用)?
    由于没有一部专门适合古籍分类的分类法,所以现在很多单位都沿用传统的四库分类法作为古籍分类标引的工具。“四库法”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分类法之大成的古代分类法,有较完善的分类体系,它反映了古代学术以儒学为主线的发展规律。通常我们用686字段(CNMARC为其它分类法分类号)著录四库分类法分类号,系统可以这样定义:
    686##¥a分类主标识¥b书号¥c分类复分¥d分类系统代码
    如:《竹窗随笔》四库分类为:子部释家类,书号为1482,著录为:
    686##¥a子部¥b1482¥c释家类¥d四库
    一般图书馆古籍的分类标引用四库分类法,而现代文献的分类标引用中图法,那么如何在一个数据库里实现四库分类和中图分类之间的有机结合呢?换言之就是如何在系统中实现分类标引的统一,即在一条古籍MARC记录中,既著录四库分类号,又著录中图分类号。这样做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读者从分类途径查全资料,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图书馆对古籍进行现代化管理。如果给古籍重新分类,工作量太大,又不易实施。笔者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的附录一中看到一个对照表,对我们“古为今用”很有帮助,这个对照表就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表与《中图法》(第四版)类目对照表,在回溯馆藏古籍数据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个对照表进行分类转换而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2.4在数据规范控制方面应做到“认真对待,严格控制”
    数据的规范控制是数据库建设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可以这样说,规范控制做的好不好关系到一个数据库质量的好坏。对封闭的单个数据库而言,没有经过规范的数据库可能会造成漏查误检,而对于开放的联机系统而言,影响就更大了,它会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对于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控制更是尤为重要,这是由古籍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古籍的题名、丛编题名以及人名太复杂,如不加控制根本就无法检索。古籍名称规范,包括对人名、地名、团体名称、题名、朝代名、丛编题名的规范。就拿人名来说,一个人除了本名外,一般还有字、号和别号,而帝王名就更复杂了,有拿年号作名的,还有拿谥号庙号作名的。题名也很复杂,一部《红楼梦》,有叫《石头记》的,还有称《金玉缘》的。所以说古籍数据规范必须严格控制。对于主题词的规范控制,由于目前尚无专供古籍使用的主题词表,主题词的标引尚无法进行。
    3结束语
    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为读者检索和利用古籍提供了最快捷、最准确的途径,是图书馆架在读者与古籍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打破古籍长期封闭的状态,为实现古籍文献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由于古籍非常珍贵,复本又少,本馆的读者尚好利用,异馆和异地的读者根本就是“望目兴叹”,所以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只是实现古籍文献资源共享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馆还应群策群力,努力开发古籍服务新领域,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资源共享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岩.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分析,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2)
    [2] 熊光莹.计算机编目技术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 周秦.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浅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2)
    [5] 刘曼丽.利用图书馆现代化,开发古籍服务新领域.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0(3).
    [6] 王世伟.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0
    [石春耘、梅芹: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
    原载:《图书馆建设》2002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