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俞正燮及《俞正燮全集》的整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诸伟奇 参加讨论
俞正燮(1775~1840),字理初,安徽黟县人,清代著名学者,为嘉、道间转变学风之代表人物。其代表作《癸巳类稿》、《癸巳存稿》,便是其傭书心血的结晶。
    1989年,由安徽大学古籍所于石、马君骅、诸伟奇承担《俞正燮全集》的辑校任务。这里,仅就本书的标点、校勘和辑佚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先说标点。俞正燮的著作标点很难,尤其是文中下引号、专名号和书名号的标打。俞氏考辨文章,不论是长篇还是短制,几乎都是从历代典籍中引出的文字连缀而成。加以俞氏习惯于意引、串引,引文字面难于严格,多有增、改、省、删之笔。增其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称谓等,以明原文所指,极为普遍。至于改句、删节,则千姿百态,数量甚众,有的甚至从原文中跳着引用,原文与己意杂糅不分。更有一些仅凭记忆,与原文字句间有出入。对此,简单的办法,是不标引号,这样虽混成一片,但也难言错误;或都标引号,依据古人“引文以义”的原则,皆作引文处理,似乎也能讲得过去。但事情就怕往深处讲,不标引号,既不便读者,也少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性,严格说是没有完全履行“标点”的责任;都标引号,多数情况下可能不出问题,但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就有可能出现汉代人言宋朝事的“硬伤”,或者把俞正燮的论说“标点”成他人的论说了。这样的例子不少,如《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中引《旧唐书·李绛传》,原标点为“元和时,教坊忽传密旨,取良家士女及衣冠别第妓人。绛论奏,帝曰:教坊不喻朕意,朕缘丹王以下四人,院中都无侍者,令于乐工中及闾里有情愿者,厚与钱帛,只取四人,四王各与一人,亦买卖人也。”文中“帝曰”后虽未加第二层引号,标点不精细,然不为错;但末句“亦买卖人也”,无论是文义抑或语气,作“帝曰”皆不妥,作《旧唐书》撰者所言亦不妥。经查对《旧唐书》原文,此句果不在文内,显系俞正燮断语无疑矣。故正确的标点,“四王各与一人”后逗号应作句号,下引号则应移至“亦买卖人也”之前。又如《癸巳存稿·荅》中引《广雅》,原标点为“《广雅》:‘对畣,曹宪以为俗作对答,失之’,是也。”《广雅》,三国时书;曹宪,初唐时人,有《广雅音释》。《广雅》引曹宪语,显误。经检《广雅》,上文当标为:“《广雅》:‘对,畣。’曹宪以为俗作对答失之,是也。”再如《〈书集传〉批校》中在《伊训》篇“比顽童”等句下有一段文字,原标点是这样的:“《郑语》:‘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固此言。’(以下另段)顽童,貌陋而无发也。《吴语》:‘播弃黎老而孩提焉。’比谋。此书所用殆出《吴语》。其意以顽童为嬖臣。”依此标点实难读通。《郑语》:“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固此言。”语近倒装。《吴语》下“比谋”二字单独成句,突兀,且与下文俞说不相联系。其实,这段文字不难懂,关键是要查清俞氏所引《国语》中《郑语》、《吴语》的起迄,经查《国语》,果然有误。“固此言”三字当属下句,为俞正燮语;“比谋”二字当属上句,为《吴语》文。中间也不应分段。这段文字,正确的标点应为:“《郑语》:‘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固此言顽童貌陋而无发也。《吴语》:‘播弃黎老,而孩提焉比谋。’此书所用殆出《吴语》。其意以顽童为嬖臣。”
    考据类的古籍,下引号最难打。再博学的人,也难保无误。重要的是要勤查资料,不懂的地方要查对原书,一一搞明白,否则贸然标点,就会出错。有时会既标错专名、书名,又点破了句子。如《积精篇》中原校点稿有一自然段,开头是这样标点的:“《佛说辨正论·内九箴》引汉安帝元年壬午张道陵《分别黄书》云:‘和合之道,真诀在于丹田。’”这一段乍看似无大毛病,但两处书名号有疑:《分别黄书》不像书名,《佛说辨证论》不知何书。一查,果然有误。“分别”,此处作动词义,“《分别黄书》”当改正为“分别《黄书》”;而“佛说辨正论”遍查佛籍,无此书名。其实,书名应是《辨正论》,该书唐释法琳所撰。这样,就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既然不能标为《佛说辨正论》,而将“佛说”置于该段句首则不成文。“佛说”应置于何处呢?这只能在上文找答案,俞氏上文讲述人的生理现象,其中联系佛经之说和西洋之说,最后两句原标点是这样的:“西人精与溺俱归肾,故曰不净。西洋去佛远,其书则俱。”“俱”者,在也。在哪儿呢?依此标点则没有宾语。俞正燮原意是将西洋之生理学说与佛经所说相比较,认为西洋之说与佛说虽相离甚远,但西洋人之书却体现了佛说。如此解构,“佛说”二字当属上无疑了。
    标点中也有不知书名而误截且破句的,如《癸巳存稿·六壬古式考》一文的开头,原标点为:“六壬之起,《道藏》谓自黄帝。名六壬者,神机制胜。《太白阴经》云:‘《玄女式》者,一名《六壬式》。’”依此标点,“名六壬者,神机制胜”句义难解。“六壬”,占术也;而“神机制胜”,似与兵家有关。硬把它们标在一起,似也可以。然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此处“制胜”,当作“制敌”,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系兵书,唐人李筌撰。“胜”当改“敌”,其后句号当删,书名号当连标。
    在校点中,有不辨人名,将“梁周翰”误标为“梁周翰”的,“魏高允”误标为“魏高允”的,“皇甫仲和、袁忠彻”误标为“皇甫仲和袁忠彻”的,“编管练亨甫”误标为“编管练亨甫”的;有不识别名、别称,漏标“夹漈、贵与”(郑樵、马端临)的;有不辨复姓,将“闻人德懋”标为“闻人德懋”,一人误作两人的;有不识西羌之姓,将“钳耳含光”误标为“钳耳含光”的;有不明人名兼不明词牌名,将“王观《庆清朝慢》”误标作“王观庆《清朝慢》”的;有不辨星名及地理所属,将“近商于占城、吕宋”误标作“近商于占城吕宋”的;有不明人名兼不明书例,将“侯君素《旌异志》”误标作“侯君《素旌异志》”的;有不识杂书兼缺知孔子著述,将“《孔子三朝记》”误标作“孔子《三朝记》”、“《孔子天地人三备卜经》”误标作“孔子《天地人三备卜经》”的;有不明地名及人名,将“《后汉》外黄爰延也”误标作“《后汉》外黄爰延也”的;有不审文义自造人名,将“可普劝持诵,逾月即愈”误标作“可普劝持诵,逾月即愈”的;有不审文义自造书名,将“今范氏辑文正父子事”误标作“今范氏辑《文正父子事》”的;有不明佛学,将“乃天竺《阇那多迦》译者”标作“乃天竺阇那多迦译者”,“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标作“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观佛三昧经》”标作“观佛《三昧经》”,“佛说《义足经》”标作“《佛说义足经》”的;有不辨纬书,将“《春秋运斗枢》”标作“《春秋·运斗枢》”,“《易纬通卦验》”标作“《易纬·通卦验》”,“《洛书乾曜度》”标作“《洛书·乾曜度》”,“《洛书录运期》”标作“《洛书·录运期》”,“《淮南万毕术》”标作“《淮南·万毕术》”,“《汉图帝览嬉》”标作“《汉图·帝览嬉》”的。
    二说校勘。俞氏著作,皆刊刻于清代道、咸时期,版本渊源清楚,版刻次数较少,应该说校勘的难度是不大的。但为了比较文字的异同,以助于分析俞氏前后思辨的轨迹,对《类稿》初刻本和俞氏晚年手订本进行细致的对校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对俞氏所引历代典籍,除少数外,皆需检核原书,以求理解文意,准确施以标点,虽未出校记,亦等同校勘。
    三说辑佚。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觅得俞正燮《〈书集传〉批校》、《〈礼记集说〉批校》、《〈文选〉批校》手稿和俞氏手书条屏二件四幅、题词三件及《积精篇》抄本等。其中,《〈书集传〉批校》于《书集传》40余篇均有批注,对研究《尚书》蔡传及《尚书》今古文之争皆很有参考价值。除批校三种外,本次整理,共辑得俞氏集外单篇佚文25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积精篇》和《男色》,前者近二万字,是关于性学的专门论著,后者为有关同性恋的论著,都是具有开启意义的严肃的学术之作。当年张穆编刊《存稿》时以“非后学所能遽解”而删去《积精篇》,195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又以“学术价值不大”,而将两篇一并拒之卷外。
    自1990年《癸巳存稿》校点完稿,至今已整整十五年了。全书100余万字,精装,三册:第一册《癸巳类稿》,15卷,收249篇,本次整理以《安徽丛书》影印俞正燮晚年手订本为底本,参校清道光十三年求日益斋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本等。第二册《癸巳存稿》,15卷,收560篇,以清光绪十年余杭姚氏刻本为底本,参校商务印书馆重辑本等。第三册收《四养斋诗稿》、诗文辑补和附录、索引等。《诗文辑补》所收多为公私所秘藏,多年来海内外首次面世,弥足珍贵。全书卷首有俞正燮画像、手迹及其著作旧刻书影,卷末附录收俞正燮传记、年谱、前人序跋及俞正燮编校书目。为便于读者查阅,又编制了《〈俞正燮全集〉篇名索引》,附书后。
    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