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姐妹情谊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梁波张彤 参加讨论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艾丽丝·沃克和托妮·莫里森对于我国读者和学者来说并不陌生,她们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赫斯顿被公认是黑人女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她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成为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著作。 艾丽丝·沃克问世于1982年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获得了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并于1985年改编成电影。 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本文分别选取了她们的作品《他们眼望上苍》、《紫颜色》和《天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姐妹情谊、形成原因,以及姐妹情谊对于黑人女性的意义。
    1.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特点
    1.1种族政治、性别政治色彩鲜明。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继承了黑人文学作品中种族政治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黑人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黑人女性承受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 被称为“负重之骡”。 赫斯顿在《他们眼望上苍》中生动地描述:“白人扔下担子叫黑人男人去挑,他挑了起来,可他把担子交给了家里的女人。据我所知,黑女人在世界上是头骡子。 ”劳伦斯·霍格评价说:“美国社会结构把黑人男性变成了野兽……他们不是将内心怨恨发泄到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或那些压迫者身上, 而是发泄到逆来顺受的女人身上。 ”黑人女性就像负重的骡子一样,被迫在社会的最底层承受了所有的重担和压迫。
    1.2姐妹情谊比较突出。
    姐妹情谊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黑人女性在共同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彼此倾诉、释放压力、互相支持、帮助的亲密友谊。她们可以是亲姐妹、婆媳、陌生人甚至情敌,在男权社会中相互扶持,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姐妹关系。姐妹情谊在黑人女性文学中体现的比较突出, 是黑人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2.姐妹情谊在三部作品中的体现
    2.1《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珍妮和菲比。
    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用倒叙的方法,由珍妮把自己的成长、爱情、婚姻经历讲述给好朋友菲比听。 在小说中, 当所有人都对珍妮追求爱情和幸福婚姻的行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时,只有菲比一人在为她辩解。 当爱人去世, 珍妮独自一人回到伊顿维尔, 四邻对她指指点点,嘲笑不断,她孤立无援时,菲比给她端去了晚餐,聆听她的倾诉。 在小说的结尾, 菲比听完珍妮讲的故事以后说:“上帝啊……我光听你的故事就长了足足十英寸,我再也不会满足自己的境况了。”菲比帮助了珍妮,同时,珍妮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帮助了菲比在精神上的领悟和成长。
    2.2《紫颜色》中的姐妹情谊。
    2.2.1亲姐妹之间的姐妹情谊:西丽和耐蒂。
    《紫颜色》是一部书信体小说。 西丽和耐蒂这对亲姐妹从小一块长大, 亲密无间, 共同经历了西丽的惨遭凌辱,产子,被迫嫁人,在被西丽的丈夫强行分开以后,她们选择将对方作为写信倾诉的对象,虽然分隔多年,但两人心中对彼此的挂念和支撑力量从来没有间断过。 耐蒂是最初启蒙西丽要反抗不公、树立自我的人,依靠耐蒂的精神支持和对耐蒂的深切怀念, 软弱的西丽熬过了多年遭到丈夫虐待、继子女欺凌的无助日子,最终在索菲亚和莎格的帮助下完成了重新树立自我的过程。
    2.2.2婆媳之间的姐妹情谊:西丽和索菲亚。
    逆来顺受的西丽和处处抗争的索菲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从索菲亚身上, 西丽看到了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开始她感到吃惊,她从来没有想过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按自己的意志生活,出于嫉妒,她甚至告诉哈波(索菲亚的丈夫)“狠狠地揍一顿是教训她的最好方法”,但之后为此深深地内疚。 在哈波想教训老婆反被索菲亚痛打之后,西丽承认:“我说那种话因为我是个傻瓜,我那么说是因为我嫉妒你。”在索菲亚拒绝当市长太太的女佣而被捕入狱之后,西丽和朋友家人一起商量救索菲亚的方法,在她被迫当女佣的十一年中细心帮忙照顾她的孩子们。如果说耐蒂是对西丽进行启蒙,要她反抗不公对待的人,那么索菲亚就是西丽身边的榜样, 西丽从索菲亚身上看到了女人也可以自主地活着。
    2.2.3情敌之间的姐妹情谊:西丽和莎格、索菲亚和玛丽·阿格纽斯。
    西丽和莎格是情敌, 可以说莎格威胁到了西丽的婚姻和自尊,可是西丽从开始就对莎格没有任何反感,她细心地照顾丈夫带回家来的无家可归、病势严重的莎格,想尽办法让她吃饭,终于莎格病势痊愈。而莎格也鼓励西丽正视、 欣赏自己的身体, 帮西丽拿到了一直被阿尔伯特(西丽丈夫)扣押的耐蒂的信件,为了西丽甚至不惜同情人阿尔伯特对抗。 她在和西丽相处的过程当中逐渐唤醒了西丽心中的反抗精神, 帮助她离开了一直压制她的丈夫,继承了母亲留给她的房子,开了裤子店,实现了精神和经济上的独立。可以说,莎格是以西丽的偶像形象而存在的,她让西丽认识到,女性不但可以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且可以活得精彩。
    索菲亚和玛丽也是情敌,在最初的矛盾中,索菲亚打掉了玛丽的两颗门牙。可是,在索菲亚不肯当市长的女佣而被打、被捕入狱之后,玛丽不计前嫌,为了救索菲亚而被黑人警长强暴,使索菲亚离开了监狱。在索菲亚被迫当女佣的十一年当中,玛丽尽心尽力地照顾索菲亚的孩子,孩子们称她“小妈妈”,而且和释放回家的索菲亚一同居住、生活。最终,玛丽在索菲亚和莎格的影响下,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学会了唱歌,实现了自己的精神独立。
    2.3陌生人之间的姐妹情谊:《天堂》中的女人们。
    《天堂》讲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叫鲁比的黑人小镇。在鲁比,男性占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距离小镇不太远的地方有一所女修道院,康妮是这所修道院中的主人,她宽容地收留经历了不同遭遇的女人们来这里避难: 意外导致孩子死于车中而离家出逃的马维斯,因反抗社会而流落他乡的格蕾丝,成长道路艰辛的孤儿西尼卡,遭遇婚变的帕拉斯。 五位女性把修道院当成了避难所,依靠出租土地和出售土特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她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互相照顾,通过集体“诉说”疗伤,抚平伤痛的过去,建立了亲密的姐妹关系。 另外,受到男性压制的鲁比镇的女人们也在无助时来此避难。 修道院就像远离了尘世的避风港,让无处可去的女人们有了栖身之地,在这里,有着各种伤痛的女人们给予了彼此生存的力量, 在互相的扶持中实现了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3.探索姐妹情谊形成的原因——三重压迫下的必然性
    黑人女性承受着种族歧视、 性别歧视和阶级歧视的三重压迫,处于所有压迫的最底层,是最弱势的群体,只有消除彼此的偏见和隔阂,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在倍受压迫的男权社会中努力生存下来。 黑人承受着白人的性别歧视, 而黑人男性又把这种社会压力转移到黑人女性身上,此外,富有的黑人对于一贫如洗的黑人又存在黑人内部的阶级歧视,因此说,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是三重压迫下的必然结果。
    4.结语
    姐妹情谊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由于种族压迫、 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这种情谊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摆脱了精神枷锁,获得了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参考文献:
    [1]翁德修,都岚岚.美国黑人女性文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原载:《文教资料》2010年7月号下旬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