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网络文学与文学本质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薛俊武 参加讨论

    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接着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开始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文学批评也逐步开展起来。但网络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内容、形式极为丰富,网络文学批评大都以经验式评论为主,情绪色彩较重,很少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分析与把握。本文将对网络文学与文学本质联系起来分析。
    一、“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批评的范畴还没有正式进入文学词典,“网络文学”这一概念的所指还不确定。而且,在文学批评界,“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合法性也一再受到质疑,对此,文学批评家李洁非在《Free与网络文学》一文中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网络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事实上是“一种极其机会主义的权宜之计”。因为,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网络写作是非文学性的,对其评价也应该持非文学的态度。由此,他强烈地主张,要“撇开‘文学’一词来谈网络写作。网络写作根本不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生的。”事实证明,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一个现实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经由互联网这一特殊的传播媒介在短时间内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兴盛,从一个全新的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全面关照和认识文学的视角,即有的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标准以及文学的边界等等的知识,将会重新得到检省和反思。
    二、历史地看,文学作为研究和关照的对象,自有文学以来就成为研究者们不断定义和规范的东西。但是,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言志”还是“缘情”观,无论是西方古典的模仿说、再现说,还是近代的表现说,抑或是20世纪开始的对“文学性(诗性)”的所谓客观研究,都能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学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但又都不能穷尽我们对文学的全面感受和理解。总体来说,所有这些对文学的规范,都有各自对文学的独特领悟和认识,并且在特定时代主宰了人们对文学的观念视阈。但是,迄今并没有哪一种理论观点可以成为人们定义和规范文学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文学史对文学的认识和知识规范是一个不断地拓广并深入的过程。同时,也说明文学自身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开放系统。
    三、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用互联网给人们建构起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有人将其称为“赛伯空间”(Cyberspace的中译,出自威廉-吉普森的小说Neuromancer,意指由于计算机运用而造成的物理意义上的国家边界即将消失的世界),由此出现了一种可以不依靠书籍载体的文学书写和传播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讨论的网络文学。
    就目前而言,网络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事实上,它只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承载、传播文学文本的新媒介质。但这种新的文学传播媒介所引发的网络文学文本形态的变化已初显端倪。尽管只有短短几年,网络文学的出现已开始使“文学”这个逐渐过滤到精致的能指面临自我的解构。解构的力量主要指向两个层面:文学管理系统和文学语言系统。首先,网络文学的生存形式对文学管理系统构成冲击,它突破了现有文学文本得以面市的种种障碍——文学出版发行管理系统。
    其次,网络文学的出现也对自足精致的文学语言造成某种程度的消解。
    总之,文学作为人类关照自我的方式之一,源于一种人类对自我的存在状态的体验及呈现的本能冲动——希望重现或者创造自身。一个时代的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文学方式来言说,决定于这个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生存方式。网络文学文本对现有文学形态的解构,以及网络文学所体现出的开放性和自由特性,不仅给了我们审视文学和反思自我的新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结构的悄然变化,传统的等级社会结构模式逐渐松动,套在人们身上的外在枷锁逐渐褪去,人向本真的生存状态回归。而通过这条穿越“赛伯空间”的文学触角,我们似乎看到那亘古以来就牵引着人类心灵的梦想——自由、平等的人性理想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原载:《学术论坛》2008年4月号
    
    原载:《学术论坛》2008年4月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