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红叶 参加讨论

    195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作家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在他的著作《小银和我》的序言中说:“孩子完全可以读大人读的书,少数除外。儿童文学的意义在于这个世界里的理想与纯真。从教育的意义上说,告诉孩子们,儿童文学提供了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希梅内斯启发我们,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相通于成人文学而又区别于成人文学的文类,有属于它自己的美学诉求、哲学基础和叙事策略。正如Deborah Cogan Thacker Jean Webb在其著作《儿童文学导论——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反复强调的那样——因为浪漫主义在整个儿童文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儿童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学价值,儿童文学绝对是个独树一帜的范畴。
    优秀的儿童文学应是一种具有诗性深度的文学,一种维持人类内心纯洁的文学,一种使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能从中获得勇气和爱心的文学。
    但我们的儿童文学常常走向训诫和玩闹。训诫使得儿童文学成为教科书;而肆意“玩闹”、肆意“解构”,则致使想象力走向荒诞和虚无,使得儿童文学成为玩具和空洞的语词的游戏,成为生命之不能承受之轻。二者均失却了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
    本届儿童文学获奖作品使我们重新思考“儿童文学”的诗学指向。
    毫无疑问,“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核心审美范畴和支配性文体规范,具有范式的意义。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范式是一种共有的精神结构,是一整套关于实在本质的信仰,是指人类在其经验中系统地观察某一事物的认识模式。一种文学类型代表了特定的体验世界以及语言结构的方式,反映着特定时代作家的精神结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语言操作结构的变化,所以,辨别支配性文体规范是我们辨认作品文类属性的依据。希梅内斯将儿童文学的支配性文体规范定义为“理想和纯真”以及“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即意味着他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回归到儿童文学诗学诞生的源头:浪漫主义。
    我们常常把“以儿童为读者”简单理解为“适合儿童心理”或“考虑到儿童的理解力”,甚而走到“迎合儿童心理”的路上去了。其实,“以儿童为读者”,不仅意味着对儿童的关怀和尊重,更意味着一种独特的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视角和眼光,一种新的叙事策略和新的反映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可追溯到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为儿童而写作”与浪漫主义者对理想的信赖、对自然和民间的怀想、对感性和精神自由的推崇、对儿童精神和淳朴事物的颂扬以及对工业文明的对抗直接有关,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这种精神诉求成为一种潜在的支配力影响了每一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写作。
    因此,自安徒生童话、卡洛尔童话诞生之日起,“儿童”即成为文学建构的关键词——“儿童”既是儿童文学的反映对象,也是儿童文学的反映方式,“儿童”作为一种气质、一种精神结构、一种叙事策略、一种指向理想和纯真的诗学理想体现在这种文学之中。这就是《黄琉璃》《非常小子马鸣加》《腰门》《你是我的宝贝》《狼獾河》《穿过忧伤的花季》《蓝雪花》等作品具有美学冲击力的原因之所在。这些作品具有童话品格和儿童精神,其想象力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信赖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其中大部分作品用笔安静沉潜,对生命律动体察入微,体现了汉语言的诗性特征,是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它们在浮躁无序的现时代里,显示出文字的尊贵和童书特有的温暖人心的力量。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0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0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