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很多白发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不顾寒冷来到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因为在这里,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20位获奖作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为他们带来一片“童年的星空”。 这是一场欢乐的晚会,精彩纷呈的儿童歌舞表演营造出幸福欢乐的氛围;这又是一场让人深思的晚会,取材于获奖作品的节目以及获奖作家访谈环节,成为颁奖典礼的亮点。 获奖作家黄蓓佳和观众们一起观看了一段身患“唐氏综合症”孩子的生活短片,孩子们上学的热情、快乐的舞蹈、精巧的手工课打动了观众。这些孩子纯净的笑脸和坚强的精神让人们想起黄蓓佳获奖作品《你是我的宝贝》中的贝贝,他们不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善良和天真是对人性光明一面的呈现。因为这部作品,这些孩子将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社会关爱和尊重。因为在黄蓓佳看来,“只有物质财富的增加不是进步,每个人都获得生存的尊严才是社会的发展”。黄蓓佳还带来了这些孩子制作的手工艺品,精巧中更有他们的自立和坚强。 因为有很多小学生和家长在场,获奖作家曹文轩抓住属于自己的短短几分钟,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入浅出的例子解答孩子们的“作文难题”,在快乐的互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当主持人介绍获奖作家金波“从1956年开始写作时”,台下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1956年,在他们的课本中是“历史”,而眼前这位作家的诗歌却闪烁着童稚、清雅而温润的光泽,在他的作品里,孩子们从没有感觉到彼此之间居然隔着“遥远的”历史。节目组特地把那些陪伴几代孩子成长的金波儿童歌曲制作成歌曲“串烧”,《海鸥——我们的朋友》等歌曲让现场的观众重温童年的气息。 为了创作《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故事》,邱易东采访了两千多个留守孩子,不但了解他们的艰难处境,更尽自己所能鼓励和帮助这些孩子,为他们孤单的成长增添一点力量。节目的编导组找到了他当年曾采访过的一个孩子,这个父母不在身边、从泥石流中爬出来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这个当年的孩子在短片中说:“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留守孩子,把这份爱心永远地传递下去。”令看到短片的邱易东非常欣慰。 一首《孩子,我想抱抱你》的诗歌朗诵让不少人落下泪水。排练、彩排、演出,这些节目对工作人员来说很难再有新鲜感,但有些工作人员每次听到这首诗,仍旧眼眶湿润。这首来自萧萍获奖诗集《狂欢节,女王一岁了》中的作品,让人们再次想起了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和人性光辉。视频中那一张张曾牵动无数人的图片,是我们对遇难者永远的缅怀和对生者真诚的祝福。萧萍对记者说:“当初告诉我要选择这首诗,我并不赞成,怕它和整个晚会的氛围不融洽。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我自己都被感动得哭了。” 在所有的获奖作家中,位梦华是惟一的“业余作家”,也最富传奇色彩。他是最早到北极考察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目前到北极考察次数最多、居住时间最长的中国人,一边搞科研,一边研究爱斯基摩文化。听到他的传奇经历,小观众们流露出“崇拜”和好奇的神情。位梦华随身带来了北极的新奇礼物,而最让人震惊的是他的“生死牌”:每位考察队员身上都带着这个特殊材料制作的小牌子,以便于失事后家人辨认尸体……位梦华讲到生死的淡然态度让现场空前安静下来,对他来说,死亡就像“伙伴”一样形影不离,但从来没有牵住他探险的脚步。 颁奖典礼在《阳光路上》的歌声中结束,祈愿儿童文学能够充满希望地前行。的确,孩子的生活并不只是欢乐,他们的烦恼和苦难也是儿童文学作家们没有漠视的现实。无论是快乐还是忧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阳光,儿童文学作家正是播撒阳光的天使,护卫童年、守望童心、放飞未来是儿童文学作家不变的梦想。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