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长篇小说》2008年第4期头题发表了我的小说《母系氏家》,是《黄河》发的这部小说,也不是这部小说,——我把它重写过了,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现在的《母系氏家》是原来篇幅的两倍。为什么要重写这部小说呢?两个原因:一是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代表作;二是我希望它能开一个从风俗史和人的精神角度去描写乡村世界的先河,我希望我呈现的乡村是醇香的原浆。 而原先的《母系氏家》达不到这两个目的,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原先的结构和叙事都有明显的中国古典话本小说的痕迹,线索和人物关系都比较单一,不具备一部厚重的小说的复调结构和交响乐的效果;二是自然和社会背景过于淡化,时代感和风俗味不足;三是人物的精神世界缺乏广度和高度,造成作品的精神内核不够强大,感染力有余而冲击力不够。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修改所能解决的,因此在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后,我决定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重新写作,把原本打算的三部曲,合成一部。这一重写,收获很大,发现原来的故事节奏过快,缺少闲笔。一部好的长篇小说,要把人物命运放到社会时代背景上去,既要把风云变幻写出来,也要把风土人情写出来,而且,在故事进行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慢下来,或者干脆跳出故事,去谈点题外话,或者写写风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节奏,让小说离故事远一些,靠艺术近一些。再就是,小说的灵魂人物由原先好强的母亲兰英,渐渐转移到了善良的女儿秀娟身上,这个姑娘,终生未嫁,“质本洁来还洁去”,对她的世界里的人们给于了博大的爱和无限的包容,她是乡村精神世界里淳朴和美好的高度凝结体,她的灵魂是纯净和高贵的。要塑造这样一个菩萨和圣女般的人物,用中国话本小说的技法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借鉴西方名著的方法去刻画她的精神世界,好在,我阅读过许多大师们的杰作,他们能够像上帝一样指引迷途的羔羊,使它回到丰美的草地,也能使我的精神回到我笔下的故乡。 重写《母系氏家》,也完成了我对中国话本小说技法和西方文学精神叙事的双重借鉴、融和运用的尝试,我自嘲为“混血小说”,但愿这个混血儿是美的。感谢《黄河》给出这么多的页码来刊发主要章节,让她以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也感谢玉成出版的航海路老师和积极出版单行本的陕西出版人民出版社。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04月09日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04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