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艺术创作:如何关照现实? 《中国艺术报》2011年12月9日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黄盈蔡尚君 参加讨论
蔡尚君:看完《黄粱一梦》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个戏的指向性好像没那么明晰,能说说你排这个戏的缘起吗?通过这个戏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黄盈:《黄粱一梦》这个典故最初打动我的,就是一顿饭的时间过了一辈子。它其实是个写实的梦,卢生梦里的荣华富贵也是有代价的,和真实人生是一样的。这个戏从最初排练到从法国归来9月份在国内演出时,我都试过把他为什么能升迁等人生境遇的细节加进来,讲清楚因果关系,但后来发现这件事情特别无聊,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跟让观众看清宫连续剧没什么区别。所以我后来回归到:在一顿饭的时间里,你在意识里过了你的一生,回过头来再面对这顿饭和你理想中的一生的关系。表达到这里就够了。这个戏的剧本改过很多遍,最后我发现,卢生的这个故事和他的人生,很简单,很正常,不具备太强烈的戏剧性,所以顺着这部戏自己的劲儿走,反而会容易在其中找到共鸣,表达的就是这个古老故事本身的价值观念,而不在于细节上的颠覆与再阐释。
    蔡尚君:我导演的两部电影《红色康拜因》和《人山人海》 ,其实是有点社会现象学的感觉,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受戏剧的影响,我做电影时也试图追求战斗性,也就是说要有对现实的关照,要具有当下性。因为我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戏剧的时候,明白一个道理:你的作品必须和当下有一种切入、对应的关系,每部戏都得是这样。即便是排古希腊时期的戏剧,也要找到一个和当下对话的方式,这是很重要的。
    我的下一部电影,还会是现实题材,但是和以前的作品会不太一样。其实我也在想自由的问题,我希望能更自由一点,找到更自由的表达方式。拍前两部电影时,还是觉得不太自由,手生。这个自由指的是,从形式上找到能和你内心表达相匹配的东西。做戏剧,导演的想法需要通过演员表达出来,如果演员活了、特自由了,说明导演的工作做好了,如果他们还很拘谨,说明导演没把他们打开。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儿。比如做一个杯子,怎么做一个好看的杯子出来?很复杂,首先要鉴定好看的标准是什么,然后看能不能做得好看,可能一不小心一个动作的疏忽,就做不出计划中的样子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微妙的地方。
    黄盈:现实题材话剧我之前也做了不少,比如《卤煮》《枣树》 《马前马前! 》 《未完待续》等,我自己兼编剧导演。 《卤煮》的风格挺像北京人艺的话剧风格,整部剧有30多个演员, 《枣树》有20多人。 《枣树》的核心故事来源于一个真实事
    件。这部戏讲了一个大杂院拆迁的故事,女主角的老伴死了之后,她把院中的一棵老枣树当成老伴,天天对着它说话,故事时间跨越从春天到秋天,到最后大家全都搬离这个院子。 《枣树》讲述的拆迁,它动摇的不仅是物理关系,随之带来的还有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时空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蔡尚君:影像和戏剧不一样,媒介本身的特点导致两者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戏剧的理念构成更抽象、更纯粹,相比之下,影像很具体,是讲述在绵延的时间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而对于话剧来说,讲故事不是首要任务。两者介入现实的方法也完全是两码事儿。所以,有些东西用戏剧表现会更好,拍电影就不合适。比如, 《黄粱一梦》更适合排成戏剧,讲述一顿饭和梦里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就是能够呈现在舞台上的很好的戏剧形式。电影好像并非如此,它和文学一样,介入社会现实太多,牵涉到整个社会纷繁复杂的面儿太广。戏剧的内核更坚硬,关注的是精神和灵魂,世俗方面的东西可以有,但最终落脚点还是通过世俗的事情关注精神和灵魂。
    黄盈:对。戏剧舞台善于处理挺抽象的东西,建构一种观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