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以人为出发点”论的内在矛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刘文斌、权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2卷上发表《体系 精神 方法》一文认为, 由于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失误。有些论者在把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论述,强调对象向主体的转化和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忽视了客观生活作为文艺本源的决定作用,有的乃至把主体的主观意识当作本源(在主体意识的层次系列中,有些文章又把性意识当作最深的、最基本的层次,把社会、政治意识说成是表面的层次),把创作说成只是一种主体意识的“自我投射”,提出了创作要“面向自我,背对现实”的主张;有些论者在把创作当成一个心理过程来分析时,只谈生活要“心灵化”,不谈心灵要“生活化”;只谈心理潜流,不谈生活源泉。于是,时代的要求、亿万人民从事四个现代化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对文艺的召唤,统统被排挤到了一边。又如,由于没有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的指导,有些论者在把“民族文化心理”作为一个系统来论述时,把民族文化心理传统及其变化看成是考察当前我国文艺发展趋向的主要依据,而忘记了文艺的生命首先要植根于当代现实生活的土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现实的人’,是由‘人自身’的本质决定,还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如果是从无产阶级出发的,那么,资产阶级算不算现实的人?反之亦然。要是同时从这两个阶级出发,那又怎么出发呢?这是“以人为出发点”论的内在矛盾。
    作家的中产阶级趣味是思想的敌人
    张清华在《人民文学》2010年第1期上发表《文学:回到思想的前沿》一文认为,我们为什么感觉到现在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作家的思想能力处在一个衰落状态?一个是创作主体和时代、现实的紧张关系解除了。一个人从时代获益很多,在优越的状况下如何保持自我的反思,保持与环境至少是精神层面的紧张关系?这很重要,一旦连这个也丧失了,思想确实就很难。再一个是个体的成长。现在经典化的作家、经典化的诗人,基本上是中年以上的人,中年人的经验和人生体验面临着很多困境,身份有了,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了,然后思想的欲望、思想的穿透力就成为一个问题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思想能力的现实性。现在作家有一种中产阶级的趣味,我觉得这是思想的敌人。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