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刘克服:一个时代的文学典型人物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木弓 参加讨论

    杨少衡长篇小说《底层官员》
    刘克服:一个时代的文学典型人物
    当今所谓的“官场小说”特别多,读者也多。看看那些神秘的“潜规则”,会得到一些负面的结论,也会得到正面的结论。通过这些良莠参半、质量不齐的“官场小说”,至少看到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正在经受严峻考验的现实,也算文学的一种作为。而这些小说中,我特别想推荐杨少衡的新作《底层官员》(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特别想说说主人公刘克服性格的典型意义。
    杨少衡写基层执政者生活并不是赶时尚追流行,不是看现在“官场小说”好卖了,才去迎合市场。实际上多年来,杨少衡就一直在思考改革开放时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干部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凭着他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艺术功力,不断尝试直面严峻现实,写出一种与流行看法完全不同的“官场”生活,塑造一批忠诚而艰难的基层执政者的文学形象。他笔下集中起来的“县长”们极为生动传神地反映出我们时代最深刻最尖锐的矛盾冲突,也反映出我们时代先进的道德、先进的文化在这些基层执政者的艰难践行中,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支持的力量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时代的进步。而《底层官员》中的主人公刘克服就是这些形象中最具文学新人及文学典型价值的一个。
    《底层官员》着力描写刘克服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村中学物理教师成为手握重权的县委书记的几个命运转折点,组合起一个基层执政者的成长历程和人物命运史。这条线索,现在流行的小说一定会想方设法往“腐败”上拉靠。笨一点的写刘克服掌权后的堕落,精一点的写出个“于连”式的人物。杨少衡不笨也不精,他走了另一条道——以真诚之心从杂乱混沌的现实中寻求生活的本质,寻求中国人民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主动精神和道德力量。他不是在图解关于先进文化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而是忠实于生活来表现我们生活在进步,我们生活有力量。这种更合符现实真实的思考,就构成了刘克服性格的基本思想内涵。坦率地说,要提炼出这样的思想内涵在今天的作家中是很困难的事情。只有不跟流行时尚观念同流的作家,有独立思考的作家,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底层官员》是一部完全没有时下“官场小说”趣味的作品,尽管写的是“官场”。
    在对生活极熟悉、对自己笔下生活极有把握的小说作家眼里,尽管改革开放轰轰烈烈,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但现实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并不仅仅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更多的是发生在老百姓吃喝拉撒、油盐酱醋、家长里短中。而杨少衡的目光显然更注重后者,他能从这些百姓生活细节中看到时代风云走向,看到现实矛盾的本质。这种经典的立场观点注定了小说主人公刘克服的思维倾向,也决定着这个人物的性格品质。可以说,刘克服处理的事情看上去都不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如老人死亡调查、村民与投资者利益纠纷、洼地村民安置、残疾人工作安排、两个村落的历史矛盾等问题。不过这一切,都牵涉到基本的民生。事情说大不大,但一闹起来又牵动全局,影响多方利益。这就是我们这个和平发展时代矛盾冲突的特点特色。现在看来,民生无小事。小事就是大事,而且是让今天所执政者十分棘手难办的事情。我们注意到,刘克服从政道路的几个关键时期,都是在处理一般干部平时不太在意,而等到问题出来后又很难处理的事情。他无法像叱咤风云的英雄那样,站在高处,振臂一呼,所有人都应了,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他总是像一个小人物那样,要不厌其烦地奔走各方,来回讨论商量,寻找矛盾各方的共同利益点,谋求同识。有时要求爷爷告奶奶,有时则要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连哄带骗,更多的时候要帮助老百姓谋划出路,让老百姓信任他。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也为领导排忧解难,而他自己,也是在多方斡旋中显示了才干,赢得了领导的信任,然后把他提拔起来,让他去办更难办的事。而平民出身的刘克服格外珍惜每次提拔和得到处理难题的机会,总是在别人无法站出来时,他被推了出来。
    我们会注意到,刘克服是一个非常有谋略有智慧的基层干部的代表。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都有这种谋略与智慧。否则,就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泥潭中。而作家杨少衡也显然把这种谋略智慧与执政者执政能力与水平联系起来思考,从刘克服性格与个性发展中让我们看到这正是当代基层执政者的基本工作素质。这也许不算什么大谋略大智慧,但却可以说是当代基层执政能力与水平提高的新课题新经验,也可以说是时代思想的重要进步。这些信息显然都融在了刘克服个性之中,让他看上去很文弱无能的外表,产生了一种个性强势,支持了刘克服性格的挺立。作品抓住了这个特点,在典型的环境里,展开刘克服生活细节的描写,朝着塑造具有文学典型意味的“新人”形象的方向推动着刘克服性格发展形成。
    刘克服性格中“谋略”、“智慧”的时代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没有大英雄的气概与魄力,他只是一个平民,想通过从政,给老百姓做点事,做点好事。事实上,小说很突出他性格中弱势的一面,写出他内心的恐惧感。每当他要接受新任务的时候,他的残疾胳膊就会疼,他内心就会有一种害怕与恐惧。只不过这种恐惧不是让他退缩,而是让他更加如履薄冰,更加努力要把事情办好。在这里,个人性格上的弱点正在转化成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动力,化为他的“谋略”与“智慧”。我们看到了一个似乎很孤独无助刘克服,正在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力量,正在一步一步地重塑着自己的性格。事实上,刘克服性格正在提醒我们,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灵深处,才会有这样的恐惧感。只有认真为老百姓办事,才能克服这种恐惧。这种恐惧就是永远的警示,永远的警钟。由于有警钟长鸣,刘克服柔弱的内心才获得了力量。小说最精彩的一笔,写刘克服始终不愿离开本地,并非他留恋故土,而是因为恐惧感。当年,他帮着完成一个村子的拆迁,选新址时,由于科学论证不够,可能选在地质不稳定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就是这一点,一直折磨着刘克服,使他时时惦记着这个村子,使他决心永远在这块土地上守候。这说明,刘克服并不是完人,他也经常会犯错误。但他时时准备着要为他的错误承担责任——他的心是完整的。有了这一个内涵,刘克服形象得到了升华,典型意义也得到深刻开掘。
    我们肯定会注意到,刘克服这个形象在我们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新人”特质。他身上流淌着新中国文学中的人物的血,又有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灌注,同时他又反映着概括着中国当代进步的生活,有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含量。这个人物发展下去,将进入中国当代文学为数不多的人物画廊之中。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3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