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坚守文学的品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彩萍 参加讨论

    文学作品应该要厚重些。这种厚重的文学作品一定是绵密恢宏的故事背后有魂有根的作品。厚重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沉着冷静显现人生见解的作品,一定是在纷繁复杂的时代生活中提炼、塑形了时代精神的作品,一定是有着严谨、精心的结构与语言创构的作品。但是,当前有些写作方式妨碍了这种厚重文学作品的出现。
    一曰狂欢化写作。这种狂欢化写作的表现,一是写时代最前卫最时尚的生活方式。灯红酒绿、杯觥交错、高级会馆、时尚名牌、酒吧、旅行、性、男女,作品中的人物仿佛餐风饮露的神人,他们的生活脱离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根基,把广阔的现实生活局部化了,是对时代的狂欢化的失真描写。这种失真描写失去了文学作品应有的诚实,失去了文学所独具的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留下最真实、丰满的历史影像的功能。一是写时代表面的喧哗与浮躁。一些作家没有去努力挖掘时代最内在的精神内核,却直观地撷取了时代表面的喧哗与浮躁,并且这些喧哗与浮躁,在作家创作构思过程中进一步被放大,形成了狂欢化写作。在这些作品中,尽情展现的是光怪陆离的社会世相,匪夷所思的人物行动,人物的价值标准是模糊的,精神世界也显得混乱冲突。这种狂欢化写作缺少了作家自身对时代的精神审视,没有显示作家面对喧哗与浮躁时所持有的沉着冷静的人生见解,这样的作品自然是厚重不了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华民族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断屹立不倒。这才是我们时代最为内在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影像。作家要想写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厚重作品,完成为这个时代留下最真实、丰厚的历史影像的任务,就必须摒除对生活肤浅的表面化的认知与描写,学会去展示这个时代最具普泛性的日常生活,并在对日常生活的展示中去提炼、塑形时代精神的内核。展示时代最具普泛性的日常生活,并在对日常生活的展示中去提炼时代精神的积极内核,是对时代精神正面价值的提倡。厚重的文学作品,对内可以彰显民族的正面价值,凝聚民心,对外可以提供中国人的生活样式和精神特质,树立中国形象。应该说这正是作家要努力的方向。
    二曰猎奇化写作。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为了让作品更好看,获得更高的卖座率销售量,一些作家采用猎奇的手法,写一些轰动性的能刺激人们疲乏神经的东西,这些东西像作料一样充斥于文学作品中,欲望以及由欲望招致的阴谋、暴力、心机等等都是猎奇化写作中经常触及的内容,尤其是性,成为首当其冲的猎奇化写作的作料。性,不是不可以写,但是在当下的一些猎奇化写作中,这些元素并不是出于创作的需要必然、必须表现的东西,而是作为一种吸引读者眼球的幌子出现,成为作品中一个突兀让人记忆深刻而又游离于作品整体需要的存在,成为这些小说的败笔。出现这种猎奇化写作,很大程度上与作家没有调整好进入市场的姿态有关。一些人认为只有不断地制造热点卖点,不断地花样翻新,才能占有市场的主动权,这是对市场机制的片面化理解。追新求异、制造卖点只是市场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市场也欢迎那些拥有成熟的高超的艺术品质的作品,图书市场上大量经典名著的出版发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如果我们的作家创作出了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厚重作品,一定也会赢得图书市场的青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一个作家如何面对市场,也就是作家以何种姿态进入市场的问题。迎合市场、臣服市场是一种姿态,坚持作家主体性、相信凭着自己扎实的写作赢得读者是一种姿态。猎奇化写作就是采取了迎合市场、臣服市场的姿态,它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显而易见,非但产生不了厚重的作品,而且也贬损了作家的人格。
    三曰键盘化写作。当下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作家写作速度也快速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往往我们拿过一部长篇小说,读过一些之后会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这一定是电脑打字打出来的!这种快速的写作方式,我们姑且名之为键盘化写作。这种写作手的速度比心的流淌速度更快,缺少了精心结撰,不单语言、结构缺少推敲的功夫,甚至作品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在作家头脑中消化、融汇好,强行把这几种流行元素装进作品中,仿佛麻袋里装了几块大石头,读起来不仅泥沙俱下(指语言),而且硌得人生疼(指没融化的思想元素)。这些作品在情节上非常雷同,在叙事结构上非常相似,形成了一个自我复制的怪圈。一些作家可能会觉得,在当今信息爆炸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作家只有不断地有新作品问世,才能不被淹没,成为明日黄花,才能保持住作家的名头。归根结底还是作家缺少了对文学的神圣操守,缺少了出精品的意识。快速写作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透过已出版的作品可以看出作家的才华,他的作品只要再加一些构思上的修改与文字叙述上的润色就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好得多,但是很遗憾,好的题材好的故事就在这种键盘化的写作中功亏一篑地失败了,即使现在获得了一些名气,但是可以想见不会传之久远。毕竟厚重作品、经典作品诞生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艺术上的完善。
    所有这些,都妨碍了厚重文学作品的诞生,从作家这方面来说,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作家的浮躁与急功近利,在于作家还不能适应市场化写作中如何坚守文学的品质。在这里有必要重申文学的伦理:在快节奏的时代,倡导作家写作的速度慢下来;在键盘写作的技术条件下,强调作家用心灵写作。为了抵制作家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有人曾经提出作家必须在感到绝对有必要的时刻才写作,必须是在不考虑读者的厚非好恶情形中写作,必须是在作品可能不会发表、出版的意识下写作,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的希望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或许,回到平常心的写作才能为厚重文学作品的诞生创造更大的空间?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