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让人们走近航天英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康璐 参加讨论

    军旅作家兰宁远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飞天梦》一书,是第一部全面、深入书写航天英雄杨利伟成长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曾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献礼图书中的重点,在众多重大题材的作品中受到格外关注。
    作为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对所记述内容的了解和体验程度至关重要。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太多的自豪与振奋,关于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成长历程及其备战飞天的故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为工作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统帅机关的一名军旅作家,全面再现新中国历史上的这一辉煌事件,让兰宁远感到义不容辞。而在“神五”飞天之前,兰宁远其实已将思想的触角对准了中国航天员这个神秘的群体。2002年,解放军总装备部举行了一次大型文艺演出,杨利伟作为航天员大队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演出。兰宁远因为参与晚会的创作,第一次见到了杨利伟。《飞天梦》的《后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排练间隙,我好奇地与他聊天,希望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首飞任务成功后,从当初的“好奇”到如今的钦佩,兰宁远更希望能够深入走近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恰好这时,兰宁远受命创作以航天员为主人公的话剧《顶天立地》,因此有了与航天员更近距离的接触。兰宁远有幸参加了每一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采访和创作。2009年,又经过历时半年与杨利伟单独面对面的采访,获得了更宝贵素材。这一路走来,兰宁远有了扎实的积淀,他从心灵深处准确把握着杨利伟的飞天梦想和思想脉搏,最终发现,“杨利伟和生活在这座航天城里的每一位科研人员都一样,随和而睿智、沉稳而干练、机敏而果敢,在他身上,我感到的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平和与执著”。
    跟随兰宁远的笔触,走进中华民族飞天之路的历史长廊中,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成长足迹清晰而沉稳:儿时的稚嫩梦想、青年的从军喜悦、一名飞行员的职业追求、航天员的巨大责任、对国家任务的无限忠诚、祖国和人民回馈给他的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仅是杨利伟飞天的辉煌,还有他生活中最平实的一面,以及飞天归来后的寻常生活等等。童年时父母的教育、做飞行员时第一次飞上蓝天的激动心情、惊心动魄的空中历险、部队整编时的人生抉择、训练紧张时妻子病重的压力、神舟五号任务前夫妻间的对话、与母亲的简单告别……常人生活中的压力和细腻的情感同样渗透在杨利伟的生活中。作者不仅仅是站在高处的精神层面歌颂航天英雄,而是和读者一起走进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崇高与伟大,在娓娓道来中,展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飞天梦》虽然以杨利伟为主人公,而实际上作者却将他置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个宏大的背景中,不仅记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轨迹,同时,再现了航天员群体乃至整个中国航天人的几十年的奋斗史。杨利伟不是一位浴血沙场的英雄,但是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砺,勇敢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杨利伟具有的人格魅力代表了中国航天人的品格特征:执著、坚毅、忠贞,对祖国充满着无尽的爱。《飞天梦》因此具有了更加厚重的史诗性价值和意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1992年正式启动的。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有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由于历史原因被搁浅了。在《飞天梦》中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被掀开,并描写了2003年杨利伟与当年秘密选拔出的一位航天员一次偶然相见的场景。老人含泪紧紧握住杨利伟的手,流着热泪,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这是一种使命的传承,是几代航天人梦想的延续。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肩负起了这份神圣的历史使命,勇敢地跨入太空,使得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变成了现实。《飞天梦》中既有对载人航天工程大背景的呈现,又有从1999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直到神舟七号飞船的每一次描述。作为纪实文学,对背景及过程全面确凿的书写是必要的,但《飞天梦》中这样大的信息量却并不使读者感到繁冗,作者把历史事件寓于人物描写中,很好地把握了着墨的力量与分寸,使作品读来疏朗、生动而明快。
    随着“神七”任务的圆满结束,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中国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可能会部分分流或转换岗位。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把生命中最宝贵的10年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从而立到不惑,10年的等待与神舟飞天的辉煌一起,构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极为厚重的一部分。在兰宁远笔下的这段历史中,读者能够看到,14名航天员顽强面对艰苦的训练、从容面对残酷的选拔、坦然面对生死的英雄品质;能够看到教员们默默无闻、细致入微的辅导和关怀;能够看到无数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严谨工作、确保万无一失的科学态度。最令人动容的是书中记录了许多微小的瞬间,是人们在电视画面上从未看到过的。比如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屏幕上追随着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可是《飞天梦》中却写了一些白发苍苍的老领导、老专家在屏幕前眼泪夺眶而出。而这样的细节又是通过杨利伟飞天后看一年多前的录像告诉读者的,杨利伟看到这一幕眼睛也湿润了,他的理解是,“这次飞行包含着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几十年来付出的心血和感情,蕴涵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对于航天员来讲,这是怎样一种光荣的使命啊。”作者变换叙述视点,把这样的感怀通过杨利伟的话语讲述出来,使航天人对事业、对国家浓烈而深沉的感情迸发而出,而作者则是冷静而理性的倾听者与书写者,由此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作为一部航天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飞天梦》虽记录了13亿中华儿女的强国梦,但同时作者通过杨利伟表现出了一个大国更为宏阔的视野和胸襟。在《飞天梦》中,作者记述了2006年杨利伟在出席第57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时发表的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和平、保护家园”。他在演讲中说:“作为一个人而言,在离开家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人类社会,在背后给他做支撑的是一个家庭;而作为一名航天员,来到太空的时候,面对的是广袤无垠的宇宙,背后支撑他的将是整个人类社会。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不热爱和平。只有在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多的探索外太空的梦想。”因为来到了外太空,置身于新的高度,看到过我们美丽的星球,所以杨利伟的演讲自豪而诚恳,同时透着对人类共同根本利益的关注。中国人的“飞天梦”和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仰望“神舟”,《飞天梦》让人们走近了航天英雄杨利伟,走近了航天员群体,走近了中国航天大军。兰宁远带着军旅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情抒写了中国人的伟大梦想。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一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画卷上深深印刻着中国发展与奋进的足迹;也为读者敞开一个广阔的视野,在这里,能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这个伟大时代创造的辉煌。
    (《飞天梦》,兰宁远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