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听唱新翻竹枝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柯平 参加讨论

    线描山水、手绘仕女、导语、链接、散文诗、景点介绍、古人诗词,包括大量古代地理图,甚至像《南宋皇城图》《乾隆南巡西湖图》这样的东东,也一古脑儿搬了进去。手里刚拿到的这本《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可谓迄今为止诗歌界最另类的一本诗集。
    说它像导游手册,其中的主干却是温文典雅的诗歌;说它是行为艺术,波普主义的肉身内,潜藏的却是东方女性多愁易感的心灵。“流水檀板轻诉前尘往事,梧桐桂雨漫卷缱绻旧梦。”作者卢文丽自述在西湖边长大,承蒙湖水日复一日的润泽与爱抚,感恩之心无以言表,认为“惟有诗的美感,才更符合西湖当下的气质”,因有此咏。这一百首精美的诗篇,像当年杨铁崖饮誉诗坛的《西湖竹枝词》一样,写的虽是个人对西湖的印象,究其实质,却是对一座城市作文化和美学层面上的探讨。艺术手法又颇见机巧,有风,有赋,有比兴,杂彩纷呈,层出不穷,可谓不让古人独美于前。
    西湖是杭州的骄傲,也是本省传统文化最拿得出手的品牌之一,时尚与风雅兼而有之。这周密笔下的“销金锅子”,袁中郎眼中满满的“一湖胭脂水”,积淀着多少时间和沧桑?没人能准确回答。山水、名人、爱情、诗赋、建筑、传说,凡你想到的那种可称作文化的玩意儿,它好像全有了。江南一带山水虽大多以人文资源深厚著称,还真找不出像西湖那样完美的,这真是个异数。难怪七百年前铁崖道人一见之下,立刻像掉了魂似的,决定移家湖东铁冶岭不说,还写下《西湖竹枝词》多首作为见面礼,并遍请友人题咏,一时应和者有百余人之巨,成为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著名的一个文化事件。卢文丽虽不如杨维祯那样有名,也是有二十年写作历史的资深诗人,尽管前者生活在元末,后者生活在当今,但同为文人,两人的情感、视角,对山水文化的认知,还是颇多相类之处。如同样写湖上晚眺,杨维祯称“湖口行云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无柁似郎意,断桥有柱是侬心。”卢文丽称“一切破碎,惟你仍圆满/今夜,我可不可以在沉默中,说出比泪水更真实的话语。”如同样写南北高峰,杨维祯称“劝郎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煞侬。”卢文丽称“拥抱,或永远消失/别这样默然凝望……倘若这一秒能相拥而泣/何惧下一秒便化作粉齑”。
    诗风的蕴涵内秀,以及艺术手法上的渐归本色,也是本书值得称道的显明特色。相比作者前几年出版的《无以伦比的美景》《亲爱的火焰》等诗集,此次的新作,除取材的开阔和公共性质,技巧也有逐渐淡化的迹象,显得随意而内敛,收发自如。至于情感方面,更将当代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无遗。是啊!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陆游“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西湖,不能代表俞平伯“西泠桥上卖甘蔗”的西湖;同样,杨铁崖笔下“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的西湖,也无法傲视卢文丽“你是《浣溪沙》,你是《踏莎行》/我喜欢在湖边看音乐喷泉/荡着双脚,舔着冰淇淋”的西湖。昔唐人刘禹锡有云:“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文化的发展传播,一向贵在富于时代精神的承接,这一点本书作者似已深得其道。因此,将此书看成对古代文化所表示的个人敬意,看成对元末那帮风流才子发起的西湖竹枝运动的传承与翻唱,应该不算过誉。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