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地看到贵报“读者评论”新辟栏目,感慨万千!作为中学教师,有话要说。当下农村题材小说让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所谓知识分子痛感迷茫。 农村中学生占全国中学生总量的四分之三。按理说,引导学生阅读当下小说,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困惑。一是表现形式远远超过了内容,叙事语言故弄玄虚,花里胡哨;二是在开掘生活上轻浮潦草,与真正的乡村生活相去甚远;三是普遍缺乏审美价值,显得艰涩苍白;四是犯有“流行病”,似乎时尚什么就一窝蜂写什么,且题材过于狭窄矮小;五是体裁恣意交叉,以作秀为荣,把一些散文化的个人感觉、意识、情绪以小说的名义大行其道;六是故意破坏老祖宗千锤百炼延续下来的语法、修辞、表达习惯,甚至连标点符号、词义都胡乱套用。稍懂中文的读者,不难看出这样的作品无论从文学的原理、主旨、审美上都经不起推敲,却被专家捧到了各种领奖台上。如果让我们的学生来阅读这些文字,不但起不到引导、示范的作用,反而会误入歧途,贻害一代或几代人。 我们所处的农村社会千变万化,师生们渴望通过小说认识社会。我们怀念当年阅读《芙蓉镇》《白鹿原》《古船》《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受戒》《乡场上》的时代。当然,并不是说当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全是残次品,也有一些可看、耐读、深刻的小说,这些小说也许不一定时尚流行,但是心灵上与我们农村工作的读者靠得很近,比如阎连科的《耙耧山脉》系列、毕飞宇的《玉米》系列、胡学文《麦子的盖头》等个别中篇、秦岭的《皇粮钟》系列、冯积岐的《村子》系列、雪漠的《大漠祭》、范稳的《水乳大地》、迟子建的《雾月牛栏》、葛水平的《喊山》等等。可惜,这样的农村题材作家和作品,在我们探寻的视野里,不是很多。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