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蕴,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没有足以代表时代的厚重文学作品,其文学成就当然不能进入世界优秀文学之林,也不能为人类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下,中国文学作品产量和质量的比例失调,大量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文学产品占据着文学市场,浮躁的心态和人为的炒作,使文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使命感。厚重文学作品的缺失,源于我们的作家作品缺少三个要素:忠诚于文学的坚定信念、忠诚于历史的深刻意识和忠诚于人类的深沉情怀。 厚重的文学作品首先需要忠诚于文学的坚定信念,将文学当作人类的精神生产,而不仅仅是个人化情感的表现。文学是人类现实生活的提升和超越,承载着人类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作家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应该将文学当成人类的文化事业,以忠诚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从事文学创造。这就要求作家应该严肃对待文学,而不能“玩文学”,应该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以深沉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手段表现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理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没有对文学的“痴情”,就不会对人生和人类有深刻的体味,不会形成深沉的“味”;没有“一把辛酸泪”,没有痴心不移的文学追求,就不会说出具有深刻生命意识的“荒唐言”。一句话,优秀的作家作品应该具有文学责任感,有高远的文学理想,而高远的文学理想的建构,离不开高远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厚重的文学作品需要忠诚于历史的深刻意识,在深刻感悟历史中丰富自身、丰富文学。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厚的历史内容不仅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而且是文学赖以存在的生命,离开历史内容的依托,文学只能变成肤浅的文字游戏。因此,作家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通过占有丰富的历史资料深入历史“核心”,培养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参透历史的种种表象,能动地把握历史规律,以文学的形式展示人类历史的无限丰富性、生动性和曲折性。要求深刻的历史意识,并不仅仅指作家一定历史题材写作,而是要求作家在面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时候,站在人类历史进程和民族发展的历史维度思考现实问题,将当下与历史、现实与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深沉的历史感悟观照当下生活,深刻理解当下生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宣泄游戏,而是带着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挖掘现实生活的深刻内涵,揭示现实生活的问题所在,引领当下生活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厚重的文学作品需要忠诚于人类的深沉情怀,将人类情怀融化在当下生活的独特体验和个性表现之中。当下的文学作品,由于缺乏深沉人类情怀的强力支撑,缺少博大深厚的人类文化和人类情怀的表现平台,个人的生活体验往往变成了自言自语、自怨自艾,现实描写多停留在浮光掠影,给人一种飘浮在半空中的无根之感,没有厚度和重量,难以获得世界文学的承认。要写出具有世界意义的厚重文学作品,作家一定要具有博大深沉的人类情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的高度,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从人性健全发展和人格完善角度,考量当下环境中具体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欲望,展示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具有厚重人类内涵和恒久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引导人性健全发展,引领人类走向未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2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