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都有自己体验观察生活的方式。作家分析和描写现实世界,是将自己感受生活的最深之处和最能够激起自己情感的因素反映到作品中来。周振华的散文集《跪拜大地》,无论从取材、写法、语言和意蕴各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处处都体现出普通人心灵的真性情。虽然篇幅都很短,但是很具象很生动。从取材上说,我很喜欢他写故乡风情和怀念亲人的作品。按照常理来说,这个题材已经“被人写烂了写俗了”,那如何才能让人喜欢看?关键是要做到选取的角度好、情感真、不造作,言简意深,寓意生动,如见其影,如闻其声。应该说,这些题材都是老题材,但在周振华的笔下却有着浓郁的新意。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养育了自己的家乡的挚爱和感恩之情。从《敬礼!“天安门”》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真挚情怀;在《悠远的军号声》中,我们看到了他对遥远的乡村童年生活和对往日岁月的温馨回忆。文字委婉灵动,描写鲜活,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孩提时代有趣的行径。在周振华怀念母亲的几篇散文中,例如《母亲心中的“家”》《为成分母亲总内疚》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母亲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平凡而普通的中国传统妇女,周振华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下母亲日常的生活及音容笑貌,他是带着怀念母亲、思念母亲的深情来写的,将母亲的一些生活细节,集结成刻骨铭心的记忆。及至每当他回想起这一切的时候,都会禁不住泪如雨下。这些看了似乎平实的散文,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使人过目不忘,是因为他用真诚的情怀,写出了生活的真实,抒发了真情。所以说,真情和真实是周振华散文的突出特点。我们可以随时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如诗如画的山水,坦诚善良的感恩情谊。《浓浓枣花香》《为吃妹妹总挨打》《父亲的肩膀》《金丝小枣厚乡情》《祝福草原多绿色》等等,都是饱含情感之作。 写台湾的一系列散文,是作者用旅台的短短十天行程,就创作了十一篇散文。他向读者传递出的“去台湾如同走亲戚”的亲切感受,以及对宝岛美丽风光的热情赞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当今文坛上有一些写景的散文,虽然描形画影颇为细致,但是却不能够传神,给人的印象自然也不太深。而周振华却凭着北方人特有的爽利和真情实感,让人获得了另一番感受:“甭担心语言不通,甭害怕水土不服,甭考虑饮食不惯,一切都相差无几。不管坐车、行路、用餐、购物、拍照、住宿……仍沿用家里的习惯。兄弟姐妹们对此没有过多的挑剔,对待家乡来的人总是春风拂面一般。”相信这是很多去过台湾的人的共同感受,但是让周振华写活了。 此外,周振华写景的散文,大多是凭着他对家乡、对大地、对祖国的钟情而发的。情化于忠诚,所以给予读者的是感染与感动。所以他在自己的游记散文里,基本上不走一般人的路子。他注重内在感觉和实化的抒情,这样的篇章所占比例不在少数。足见作者已经跳脱了一般性游记散文的路数,而迈向一个较高的文学层面。其中如《旖旎蟒山多风光》一篇,作者对位于家乡的昌平东北部的国家自然公园的描写,既细微又动情。文中这样写道:观蟒山“树挂”,可以使你置身于大自然的绝景之中。欣赏这样的景色,讲究“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就是在“雾凇”形成前夜,大约在晚间10点左右,整个蟒山及十三陵水库周围,开始出现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雾气翻卷而起,整个蟒山山峦仿佛被笼罩在仙境里。等等此类的描写,读了真是如临其境,如观其景,让人浮想联翩。 总之,周振华的文字无处不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牵挂,对乡土的眷恋,这是他的散文的永恒的主题。我感觉,周振华将用他手中灵巧的笔,永远为他挚爱的乡土谱写美妙动人的旋律。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