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老兵故事中的悲壮史诗——读张者的《老风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白烨 参加讨论

    有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与史绩,我们已经在一些纪实类作品里读过不少,但以小说的方式予以集中而典型地表现的并不多见。张者的长篇新作《老风口》的有备而来与郑重登场,不仅弥补了许久以来的这一写作上的缺疏,而且施展了小说艺术的神妙能量,把这一兵团故事写得回肠荡气,不同凡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曲文学写作人为军旅战斗者吟唱的悲壮颂歌,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兵团后来者为兵团前辈人书立的文学碑志。
    作为一个兵团人的后代,兵团的故事烂熟于心,兵团的历史已融入生命,因此张者写作《老风口》这部作品,反倒在故事与人物等诸多方面,更难取舍和抉择。但张者是聪明的,更是用心的,他在诸多可能中,选取了以小见大、以事带史的方式,就在马指导员讲故事、摆龙门的过程之中,以连长胡一桂的坎坷经历为主轴,展开26连十数年间的可歌可泣的屯垦史,从而也折射了兵团人半个世纪的可贵可敬的戍边史。
    马指导员关于26连过往历史的记忆,在真实的倾诉中带了不少的传奇色彩,而“我”因为既要了解兵团历史,又要弄清自己的出身,在急切的倾听中也带有相当的好奇意味。在这一个讲说、一个倾听的故事叙述之中,始终有两个主角,那就是绰号胡日鬼的胡一桂与马指导员自己。双重主角,互为见证,故事就在这种亲历性与互证性中平添了一种真实可信的内力。
    在马指导员的半是诉苦、半是炫耀的讲述中,胡一桂作为那个年代的人精与人杰的个性渐渐地显露无遗,既让人称奇,又令人玩味。他勇敢又莽撞、忠厚又狡黠,种种复杂因素纠合一起,使他想事超乎常理,行事出人意料,因而从他受命带领26连进驻羊粪坡起,就以一连串的蹊跷故事和坎坷际遇,谱写出他那颇不寻常又令人唏嘘的人生传奇。刚到羊粪坡,他就在夜黑风高的大漠里,上演了一场把羊群当土匪的战斗,结果自己挨了维族姑娘的鞭子不说,“人羊大战”更成为人们的笑谈;就地驻扎后,他用自树的“大漠英雄连”的旗号激励战士,甚至领着大家“光着屁股开荒”;之后,又因为连里争夺稀缺的女兵资源,拦截女兵车未果,反被团里通报批评。土改时未报告上级,便把一个连拉出去剿匪,结果连长的职务被挂了起来;到英买里村开展土改遇到困难,他想出用贯彻《婚姻法》的办法打击村霸米拉甫,意外地推动了土改运动的顺利进行;26连分到了山东女兵李桂馨,为了避免你争我夺,他想出了以开荒比赛评第一决定李桂馨归属的主意,把开荒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他却被李桂馨告到团里又遭批评;三年困难时期搞军事演习,他以麻雀为假想敌,在沙枣树上绑炸药,炸完之后以麻雀肉来改善大家的生活;李桂馨在黑夜里被黑衣人强暴怀孕在身,为了抓住强奸犯,他让李桂馨把孩子生出来当证据;难产时他又代表大家签字:保孩子;孩子出生后他带着孩子四处认爹,搞得人心惶惶;上海知青就取消兵团一事上访请愿,连里派了拖拉机去送,在上级追究之时他一人承担了责任,于是又被撤了职。当了30年的连长,“不但没有被提拔过,还一下被撸了个精光”。当一心爱她的阿伊古丽在多年之后又来投奔他时,他再次申请结婚还是不予批准,他索性放弃一切,出走大漠,“决定和阿伊古丽去寻找月亮泉,他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了”。这份无奈里,无疑透着决绝;这种坚毅里,显然带着悲壮。
    在胡一桂这些看似异常,又似乎背运的遭际里,我们能读出他的包裹在突兀、莽撞外衣里的英勇无畏与敢于负责、任劳任怨与机动灵活,他以他的失察、失误,换来的是连队的发展、他人的幸福。也许从他的总是不合时宜的遭际里,我们还能读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军事化的兵团体制下,一个有个性的生命个体,与讲服从、讲共性的强制性需要、集体性组织之间,存有的明显的矛盾与隐性的纠葛,以及置身这种矛盾与纠葛之后的顺应与探索、忍耐与坚持。在矛盾中前行,在困苦中奉献,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兵团的事业中,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新疆的屯垦中,这既是胡一桂这个典型人物的大半个人生的写实性素描,更是以胡一桂为代表的老一代兵团人的一个历史性缩影。在这里,由他们的看似寻常实属非常的行动一笔笔书写出来的,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是一种可贵又可敬的兵团精神。
    无论是从维护边疆安定、威慑内外敌患的角度看,还是从开发戈壁荒漠、繁荣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由王震将军主导、陶峙岳将军统领的以一野二军、六军、五军主力、二十二兵团全部,所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坚守与发展,不仅开创了新中国的屯垦事业的先路,续写了359旅在抗战时期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而且改写了新疆社会的现实状况与基本面貌,谱写了新中国六十年辉煌历史最为传奇的一页。如此恢弘的人生奉献史,如此雄壮的革命创业史,不该被人们漠视,也不该被文学淡忘。《老风口》便是以小说的方式,把兵团过来人刻在心里、流传口头的传奇历史,升华为一种形象的展示,沉淀为一种文学的记忆。因而,这部有力的作品与其有心的作者,都理应引起人们关注与重视,理当赢得人们的感谢与纫佩。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