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敬师之篇——韩梅村《走近唐音阁——霍松林研究四题》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俊彪 参加讨论
《走近唐音阁——霍松林研究四题》  韩梅村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韩梅村教授是一位当代优秀的汉语学者,著名文学评论鉴赏家。他出生在陕西农村,从走入学校读书开始,直到前几年退下教学岗位,整个一生都在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从读书到教书,他的身影总是闪现在圣灵的校园里。我与他相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我考入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即后北京大学作家班)读书,第一个暑假过后,陕西的同学从西安带来他给我的一封信,大概是说他已开始关注我的写作多年,也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写我的研究专著,并开列了一个需要我提供的资料目录,希望我将相关材料寄他。这令我十分惊讶,真有点不相信这突然而来的信息,因为韩梅村当时已经是陕西一所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而且以文学评论和古文赏析活跃于文坛,而我当时虽已出版过几部长篇传记文学,因为作品的题材和体裁的特别而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毕竟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文学青年,他竟然要为我写研究专著!当然,此后我与他便开始了书信往来,虽然多年未曾见面,但已经可以说是忘年之交了。很快就过了六年,时代已经步入九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后仍然回到甘肃省委大院工作,有一天突然收到一个砖头一般厚重的印刷品包裹,是韩梅村教授寄来的《多棱透镜下的人生——张俊彪论》手稿,他附信要我抓紧时间阅读后提出修改意见,他好尽快定稿。又过了一年,这部研究专著洋洋洒洒将近三十万字,由著名老作家秦兆阳题写书名,著名文艺评论家李若冰写序,经过著名作家王路遥终审后送交中国和平出版社付梓。这一年的初夏,我接到一纸调令,将要南下深圳工作,临行前我才专程到西安拜访韩梅村先生,当我俩第一次见面时,他的言谈与举止,服饰与音容,都让我联想到三秦大地上任何一位挥汗耕作在田间的农人。他接我到他在大学的家里,由他那位相濡以沫大半生出身农妇的妻子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我第一次当面喊他为老师,第一次双手为他敬酒,我问他陕西名作家那么多,为什么要选择为我写书?他平淡地说,他发现我的出身与写作都不同于别的作家,感觉十分独特,而且极其不易,所以首选研究我。韩梅村在我年轻的心灵里,确立起来的地位就是永久的老师:他的学识,他的涵养,以及他的品格!
    那一次我造访韩梅村,在西安住了三天,每天两个人在一起,从而了解到他童年生活在农村,高中以前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也是在县城或乡村,后来读完大学又回到农村中学教书,然后又回到城市进入大学并走上讲台执鞭从教,就这样奠定了他一生接受教育和从事教育的学苑生涯。他对我讲的最多的,是他在大学读书时期的霍松林先生,从今天来看,可以说是霍松林先生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他的生命轨迹基本上是霍松林先生无形与有形之中为他铺设造就的。于是,他带我去拜访他的恩师霍松林。当时电话不方便,都是直接上门去碰面。霍松林的家也在一所大学,书房里四壁都是各类古书,现当代的书几乎很少,书房门上悬挂着他自己题写的“唐音阁”木质镌刻匾额。霍松林当年已是古稀之人,但鹤发童颜,气宇轩昂,依然在教书,依然在著书,依然在吟诗,依然是壮怀激烈,抱负满腔,不断地喟叹时光短暂,担心他的许多事情难以了结。韩梅村先生一心想为我求索他的恩师一幅墨宝,试探着讲了几遍,临走时还一再顾盼着书房靠边那张摆放着文房四宝的书法长案。阳光灿烂,街树苍翠,他和我准备去拜访时任陕西省文联主席的李若冰。他一边行走,一边说出了两桩心愿:一是为霍松林写一部研究专著,但又担心自己的学术研究和鉴赏水平,难以胜任评说老师的著述;二是一定要替我求得一幅霍松林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一再劝他,直到三天后临走时还再三劝他,不要打扰,也不要为难霍先生,他是国家学部委员,又在教学岗位上,而且个人的著述研究规划又十分宏大,再说我也不懂书画与收藏。谁知在过后许多年的书信与电话交往中,他几乎每次都会谈到霍松林的近况,谈到他去拜望过他的恩师,最后也谈到他仍然要瞅好机会为我求得一幅书法作品。他为人治学的执著,令这样一件随意顺口而出的小事,在他那里竟成了一桩心事,一块心病,一件未了的心愿。直到上世纪末期的一个秋季,我仍在深圳市文联担任党组书记兼主席,全国诗词学会在深圳西丽湖麒麟山举办研讨会,兰州大学著名诗词研究学者、研究生导师、文学评论家林家英是与会代表,她曾经为我的第一部长篇传记文学《刘志丹的故事》躺在病床上阅读并写出了评论文章,她是为我写评论的第一人,因此我专程去拜望她。当我和她见面后,她说希望邀请霍松林先生一起午餐,而且一再向我介绍霍松林的成就与威望,这次诗词盛会霍松林是召集人。于是,我们三人一起在靠窗的秋日艳阳光照里共用西餐,当然免不了回首往事,共叙情怀,也谈到了韩梅村,霍松林对他的这位学生是褒奖有加,言辞中充满着自得。过后不到一个月,我收到林家英教授一封印刷品挂号函,原来是霍松林先生赠我的一幅书法作品,林家英老师为我题的诗:“秋兴飘然过广深,关山不隔感知音;高原黄土情醇厚,碧海掣鲸才俊心。”当时我即刻电话告诉韩梅村,他十分高兴地说,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去霍松林先生那里替我讨墨宝了。韩梅村的恩师霍松林的书法,我的可以视为恩师的林家英的诗,如今就装裱加玻璃镜框悬挂在我的书房里。
    霍松林先生今年虚岁已到耄耋之年,韩梅村先生值此出版了《走近唐音阁——霍松林研究四题》,既是对恩师的一份厚礼,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夙愿。霍松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和文艺学专家、学者、教授、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他出身书香门第,读中学时就在报刊开始发表诗词作品,进入大学后更是受到老师赏识,诗坛器重,在共和国创立前两年,于右任、贾景德、张继三先生连年两度遍邀南京、上海及苏杭等地著名诗人登高赋诗,当时在读大学的霍松林也在此列,特别是于右任“尤爱其才,时约谈诗至深夜”。抗日战争过程中,霍松林名跻爱国诗人的行列,写出了许多名诗和名句:“谁谓堂堂华夏真无人”、“一举歼敌清亚东”、“地无南北人无老幼奋起杀敌还我好河山”、“此仇如不报,公理更难明”、“秦兵需秣马,陇士要弯弓”、“蜂拥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幼笑欣欣。争说日寇树白旗,争掷鞭炮入青云”……建国前后,更有如此好诗句:“一轮红日烧空赤,万里沉阴彻地开”、“乾坤不负英雄手,群众能操造化权”、“大任天将降吾辈”、“好建殊勋光日月”……霍松林先生在建国初期的《文艺学概论》和《文艺学简论》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先后成为许多大学的文科教材。他的主要著作有《唐音阁诗词集》(台湾版有竖排同名本)、《唐音阁文集》和《霍松林诗词集》,以及《唐音阁译诗集》等多种文本数十卷之浩。韩梅村教授的这本研究专著,着重从四个方面对霍松林先生一生的重大学术建树展开了研究和评述。专著的第一部分,是对霍松林先生的诗词理论与创作的整体评价;第二部分,是对霍松林先生古诗今译理论与实践的全面阐释;第三部分,是对霍松林先生诗文鉴赏实践与理论的深入剖视;第四部分,是对霍松林先生文艺理论体系的精到分解。经过专著的一一梳理和评介,霍松林先生关于中华诗学、古诗今译理论、鉴赏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便纹理清晰,了然可知。譬如霍松林先生关于中华诗歌范围、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格律、诗歌的创作,关于古诗今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关于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与特质等写作与理论问题,在韩梅村专著的阐释和解析之下,都变得明确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适合广大读者和文艺工作者的阅读口味和兴致,因此,这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韩梅村教授在向他的恩师霍松林先生九十寿诞献上自己几乎是后半生心血凝聚的研究专著作为礼品的同时,他自己也年过古稀了。他在后记里说:“从开始准备资料到写作的整个过程,我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认真阅读,细心梳理,反复思考,不赶时间。”尽管如此,“由于资料多,间架结构复杂,篇幅长,所以写到最后,感冒久治不愈,完卷后,经过几个月的绝对休息,才逐渐恢复过来。”直到霍松林先生审阅并肯定了专著的书稿,在出版之际,他终于可以写下这样的一句话作为专著的结语,也作为自己心愿的了却:“明年就是先生的九秩寿诞。谨以此书奉献给先生,以表达我对先生的美好祝福。”霍松林先生也题诗并成书法一幅,影印在专著的扉页:“活到八十九,碌碌何所成;除却革文命,惟与书为朋。读书求真理,教书育群英;钻研有心得,著书手不停。岂为名与利,文化要传承;只憾力不济,博览欠专精。梅村爱我厚,大笔赐品评;非吹亦非捧,促我上高峰;体叹吾耄矣,脑健目犹明;自应争分秒,日夜更兼程。”至此,韩梅村教授尽管已有《文学鉴赏录》、《意味的探求》等六部学术专著,但他仍然学习霍松林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依然是读书与笔耕不辍。
    韩梅村教授为恩师霍松林先生写出这部研究专著,是为敬师。我亦效仿韩梅村教授的表率,为他的专著写下这篇读后感言,同样是敬师。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2月12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2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