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莫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春林 参加讨论

    捉摸来捉摸去,我觉得还是只能借用知名汉学家王德威的说法来概括说明莫言这位作家,那就是,“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虽然莫言走上文坛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但创作十分勤奋努力的他,目前显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小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的中国农村社会普遍贫困,由于他家的成分是上中农,所以连领取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在他的记忆中,曾在某个大年三十晚上到别人家讨饺子吃。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且不说,就连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都使他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压抑。这一切,毫无疑问地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从莫言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窥到这些生活经历所留下的痕迹。莫言小学三年级时,阅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12岁时因“文革”爆发而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之余,莫言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实在无书可读时甚至以翻阅《新华字典》为乐。
    莫言于1976年8月参军。也正是在部队上,莫言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事业。如果说莫言的人生转机是在1976年,那么他小说创作的转机则是在1985年。这一年,他在刚刚创刊不久的 《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这篇小说,给莫言带来了最早的全国性影响。曾经撰写过《莫言论》的张志忠评论说:“《透明的红萝卜》是一部在孩子的眼睛中展现开来的作品。主人公黑孩,既是作品的主人公,又是作品中各种事件的在场者、观察者。一个孩子来到各个村子的人们汇合的水利工地,一个生疏的成人的世界,孩子在展开自己的心灵想象的同时,也在观察、体验着‘文革’那样一个特定时代的成人生活的世界。同时,《透明的红萝卜》并不是一部完全写实的、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小说,作者让黑孩的一双眼睛,既看到现实生活的沉重,也看到现实生活的欢乐,同时还看到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
    在《透明的红萝卜》之后,莫言的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他相继推出了中短篇小说 《红高粱》、《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枯河》、《高粱酒》、《高粱殡》、《欢乐》、《白狗秋千架》、《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拇指铐》、《筑路》、《红蝗》、《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莫言小说中的故事,绝大部分都发生在由他虚构出来的一个“高密东北乡”的地域内。他的“高密东北乡”,如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一样,成为一个奇特艺术世界。
    哪篇小说是莫言的代表作,文学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最能够代表他小说思想艺术成就的,应该是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这既是一部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行着全方位的审视与表现的长篇小说,同时又是一首张扬着女性生命的坚忍与美丽的激昂高亢的颂歌。正如同莫言自己所说:“丰乳肥臀是大地上乃至宇宙中最美丽、最神圣、最庄严、当然也是最朴素的物质形态,她产生于大地,又象征着大地”。正因为如此,这部长篇小说获得《大家》杂志设立的十万元文学大奖,也就自然是名至实归的。
    在长期的小说创作过程中,莫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洪子诚曾经对莫言的写作风格进行过这样的概括:“莫言的小说,表现了开放自己感觉的那种感性化风格。他的写作,对当代小说过分的观念结构所形成的文体模式,是一次冲击。他采用了一种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叙述方式。在描述中,心理的流动、跳跃、联想是叙述的角度和驱动力,并有大量的感官意象奔涌而来,而创造一个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奔涌的感官意象有了朝着内敛、节制的方向演变,但他突破艺术成规,并积极运用、转化‘民间资源’以表现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探索仍在不断推进。在小说叙事日趋‘疲劳’的情景下,这种执意出奇制胜以挑战极限的举动,既令人惊讶,受到赞赏,也引发争议”。虽然如洪子诚所言莫言的创作总是时有争议,但作家凭此种艺术风格而确立的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却又是难以被撼动的。
    原载:《太原日报》2009-11-05
    
    原载:《太原日报》2009-11-0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