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谁是坏人?——须一瓜长篇小说《太阳黑子》短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郭春林 参加讨论

    在期待中,须一瓜终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
    期待之心当然是建立在对她已经发表的小说之阅读感受上。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读须一瓜的作品,是一个朋友的建议。小说则是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淡绿色的月光》。立刻被小说所营造出来的一种鬼魅森森的气氛所吸引,但这个鬼魅无疑并非恐怖片的形象,而是来自内心不可克服的怯弱、紧张和不安全感。小说的叙述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而情节又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当然,我最看重的是作者力透纸背的对于现代人心的刻画,毫不夸张地说,有一种强烈的震撼。这个震撼很真切,因为它与作者设定的情境,以及情节的发展非常妥帖,并不予人生硬之感。
    于是,读完了《淡绿色的月光》,便迫不及待地找来了能找到的所有作品,以及她后来陆陆续续发表的作品。上述的印象更加强烈,譬如《蛇宫》,《太田母斑》,《穿过欲望的洒水车》、《四面八方,薆菜芬芳》、《大人》、《有一种树春天叶儿红》、《雨把烟打湿了》等等。
    这一次,收到出版社编辑发来的电子版长篇《太阳黑子》,立即打印出来,差不多也是一口气就读完了。小说延续了须一瓜特别擅长的情境营造法。劈头就是这样一句:“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洁闪耀。”端的令人悚然。待读完小说,觉得这一句简直就是整个小说寓意景物化的浓缩。也许是因为“月光”的缘故,让我一下子想起张爱玲《金锁记》的开头,当然,还有须一瓜自己的《淡绿色的月光》。这“月光”真是厉害,可以将半个地球笼罩在她的“光辉”里,她照见了人世间发生的一切,看似不语,其实明明白白;之所以有阴影,有照不到的地方,实在只是时间问题。内心的世界也是如此。昏昧迷蒙的地方也尽有,在方寸之中的哪个旮旯里,不定什么时候钻将出来,把自己吓一跳。但是,光亮清明的地方同样也是这个小宇宙的一部分,正如古罗马时期的奥古斯丁比喻的那样,没有光明也就根本不可能有阴影一样,光亮是常在的。可是,光亮的力量并不始终那么强大,总也有敌不过暗夜的时候,暗夜会在刹那之间驱逐光亮。当光亮重返家园,世界便不再是原先的样子。任月亮有怎样皎洁的清辉,任时间的长河如何冲刷,那被暗夜洗劫的灵之堂便似再难有清清白白的时候了。
    《太阳黑子》中的三个男主人公便是如此,甚至还应该加上那个怯弱的卓生发和刚勇无比的伊谷春。小说中的这三个男人也有一个美好的过去,但却在刹那之间被来自外在的诱惑和内里的强力毁灭了,从此,恐惧、紧张和忏悔便如影随形地紧紧黏着在他们的心里。而且,这三者纠缠扭结在一起,相互生成,却又彼此压迫。然而,随着与小女孩尾巴的关系日益增长,恐惧似乎逐渐地被平静所取代,忏悔也不断地走向对伏罪的自觉要求,而紧张则由逃罪的侥幸逐渐转变为对尾巴未来生活的担忧,于是,看似畸形的三个父亲和一个女儿之间怪异的“父女情感”慢慢从赎罪向真实转化。大概也因为这一点,将《太阳黑子》比附为当代中国的《罪与罚》。从根本上说,两者并没有多少可比性,三个男人自然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们所犯下的罪行也远比拉斯柯尔尼科夫更像基督教中的原罪,说得更明白点,即是起于欲望和恐惧的罪恶。但在罪的忏悔和自我救赎中的挣扎确乎是一致的。这里当然也就有着须一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别,或者说差距,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仅仅从抽象的层面上讨论罪与罚的关系,而是将它放在现实之中,放在社会真切的不平等与抽象的法律两者间的紧张关系中,从此出发拷问灵魂,而须一瓜看似较为确定的故事时间其实倒只是一个叙述的需要,虽然须一瓜也据此写到了现实给予人物的深刻影响,但毕竟这不是须一瓜最关心的问题。她就是要追问灵魂在那样的一种情境中究竟会如何选择。换言之,须一瓜要问的是究竟有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好人与坏人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当然,就小说的结束而言,须一瓜还是比较乐观的。无论是这三个凶残的杀人犯的忏悔赎罪之路,以及他们最后的选择,还是卓生发这样的怯弱之徒,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似乎都有虽出自恐惧却也颇为自然的向善的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起码在今天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这一点尤其重要。它实在是一种信仰,对人性善的绝对信任。虽然黑暗的力量非常强大,被塑造、被刺激得极速膨胀的欲望必然带来罪恶,然而,心底里一定有一个反向的力量。失去了对这一点的信任,世界即使每时每刻都春光明媚,心底却如寒冬般阴冷。
    须一瓜的叙事能力在小说中再一次得到展示,但更重要的是须一瓜在一个看似通俗的故事中展现了她对于人性和人心的穿透力,并据此向更纵深处推进她的思考深度,开掘出一个丰富的灵魂世界。
    原载:《文学报》2010年4月08日
    
    原载:《文学报》2010年4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