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文学大国,而文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在目前这个大众传媒时代,各种文学信息比以前更显纷繁庞杂,这也难免会使中国当代文学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读。在这种情形下,有一个权威的统计部门对中国文学年度发展状况进行权威调查、统计,并发布准确、客观、科学的数据,显得更为重要。经中国作协党组和书记处批准,中国现代文学馆于今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以下简称“年鉴中心”)。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担任主任,中心参照教育部所属各级高校研究中心的运行模式,聘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实行开放式管理,并设有秘书处和编委会。编委会由中国作协领导及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主编组成,编委会主任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担任,副主任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执行副主任为吴义勤。近日,记者就年鉴中心有关情况进行了采访。 当下文学创作纷繁多样,不仅体现在传统意义的文学作品的数量上,新媒体也促使文学生态不断发生变化。文学板块在日益分化,多元观念相互碰撞。有人说,进行文学写作时常常面临各种力量在拉扯。面对文化环境日益复杂、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状况,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年鉴中心应如何把握文学态势?就这一问题,吴义勤说,年鉴中心将力求做到以客观、公正、学术的态度对待各种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与文学信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统计工作,能够全面而准确地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全貌。我们是学术机构,我们会尊重各种文学事实,不会有意地去遮蔽或掩盖什么,也不会刻意地去放大或夸饰什么,我们要汇总所有的文学事实,对之进行分析、研究并向全社会公布。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所有的文学对象都会是平等的。我们不会戴着有色眼镜或者以某种偏见去对待文学对象,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当代发生的所有文学现实都是文学史的材料,包括畅销类作品和网络文学,对它们的分析、研究、统计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现在也有一些科研机构出过“年度文情报告”等类似著作,相比而言,年鉴中心力推的“蓝皮书”和“年鉴”将怎么样突出自己的特色?吴义勤说,现在有些“文学年鉴”有点类似于各种“作品选”,文学研究资料方面也包括了古代文学研究等所有文学研究领域,比较宽泛。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在此方面有自己的学术追求。第一,年鉴中心的“蓝皮书”和“年鉴”力求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希望既能容纳关于年度文学的不同判断和不同声音,又能够代表整个社会和文学界对年度文学现状的普遍认识和看法。第二,年鉴中心的“蓝皮书”和“年鉴”将主要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研究状况,研究领域相对来说更为集中,对中国当代文学各种资料的汇集也更为全面、深入。我们希望把《中国当代文学年鉴》编成中国当代文学的“百科全书”,资料和数据的权威性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当记者问到年鉴中心的研究成果如何取得纯粹学术立场与受众认同之间的平衡这一问题时,吴义勤说,纯粹的学术立场与受众认同之间并不矛盾,如果我们能够对当下的各种文学资料、文学对象、文学信息有全面而细致的收集,有科学而客观的研究分析,受众就会对我们发布的数据投信任票,而广大研究者也可以根据我们的资料更好地开展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 吴义勤在回答记者有关年鉴中心将如何在先前做过的工作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权威性时说,《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好评,作为一项系统的资料工程,其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确实值得肯定。但是在编选这套资料的时候,我也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这套书编得太晚了,以至于因为篇幅等各种原因,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必须被割爱。如果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同步地编这套资料,我相信这套书就会更全面、更鲜活、更准确。年鉴中心成立的好处就在于我们每年可以同步地进行文学资料的收集、文学数据的统计工作,这对于解决我们长期以来文学权威数据匮乏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据介绍,年鉴中心的工作除了每年编撰《中国文学发展状况蓝皮书》和《中国当代文学年鉴》外,还将开展大规模的中国作家状况和文学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工作,并对各种文学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汇总与发布工作,力求对中国文学每一年度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总结与回顾。同时,年鉴中心还将定期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