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逼近日常存在的真相——读黄建国短篇小说集《蔫头耷脑的太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邢小利 参加讨论

    读了黄建国的小说集《蔫头聋脑的太阳》(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我很惊奇:居然都是短篇!此前我也零星看过建国的一些短篇小说,却没有想到他一直钟情于短篇。短篇其实是很难写的,而且不大容易引人关注,更难引起轰动。建国多年来一直在短篇小说的园地中辛勤耕耘,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集子中共收小说48.篇,其中大部分是农村题材,少部分是城市题材,应该说,他写得最好的还是农村题材。建国在关中农村长到20岁,后来是读大学才离开乡间,因此,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尤其从精神生长的基点上来看,农村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非常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民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把握得很准确,因而,他写的农民,可以说是本色地道的农民,他对农民言行的描写生动到位。对农民形象刻划入木三分。
    初读建国写农村的小说,会有一种陌生感。农村在一般人的想象里,辽阔而富有田园诗意,这大致是从陶渊明到孟浩然、王维到杨万里、范成大再到现代的“山药蛋”“荷花淀”等诗歌和小说艺术给人造成的关于农村的印象。然而黄建国笔下的农村,给人的感觉则是空间狭小,封闭而龌龊,几令人窒息;人物也缺少想象中的纯朴可爱,更多的是狠琐,乖决,心胸狭窄,见识短浅,性情乖张,行为委琐,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同乡村的空间给人的感觉一样,封闭而龌龊。幸而我跟建国同年,也有相似的经历,只是我没有他在农村呆的时间那么长,所以对他笔下的世界颇为熟悉,连篇读来,初读的陌生感消失,反而很震惊于他的真实。我追根溯源,感到建国的创作思想可追到鲁讯那里:对国民性的深刻剖示;再从人格批判到文化批判。建国不写那种逸出农民队伍的流流汉或土匪之类的人物,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农民,他不注重传奇性,而是于平中见奇,又在奇中发掘普遍性的东西,在日常性中揭示存在的真相。这是一种客观的冷峻的写法。于中,也深蕴着作者的悲怆与悲悯的情感.来发在一个岔路口捡了十块钱,兴高采烈地用拾来的钱买了肉和菜回家大吃了一顿,却听康麦说在那岔口拾到东西的人都要倒霉遭殃,就又从家里拿了十块钱扔到岔口。那钱又被康麦捡走。来发一得一夫,愤恨不平,怨怪康麦,夜里拾了块石头扔进康麦家,恰巧砸在正在撤尿的康麦婆娘的屁股上,康麦感觉怪事来了,就又将拾来的钱扔到岔路口(《岔口》)。捡了便宜又担惊受怕,一件小事搞得人人惊心动魄,寝食不安,说是迷信,实是愚昧。赵托娃有了三个女子一心想要个儿子,为此想尽了办法,老婆曹麦碗怀上身孕后,却听一个脖子上长肉瘤的马堂说,她怀的是女子。马堂说他能看出公母就凭他那肉瘤,曹麦碗嘴上不信,却经不住马堂举例论证,回去给赵托娃一说,赵托娃就拉着妻子去做了手术,结果是个儿子。愤恨之中,赵托娃砸死了马堂的儿子(《干冬》).悲剧全由荒诞无稽的闲话引起,然而这荒诞无稽的闲话却被人深信不疑。这种愚昧与环境文化有关。一个与外部世界没有多少交流的封闭的环境,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凭的就是一种祖辈因袭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在乡村,往往又以闲话的形式传播。愚昧与落后分不开,落后包括经济的落后和文化的落后。有的农村,经济与文化已经不是落后的问题,而是贫困与贫乏的问题。经济的贫困与文化的贫乏是造成人的心理狭隘与偏执的一个社会原因。建国的小说很注重人物心理的揭示。《老五》这篇小说写一个叫老五的老汉,大热天到娃他舅王二家串门说闲话,他几乎隔天就来,诉说儿媳妇的不是,因此王家两口子很烦他,老五来了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眼睛却不时盯着后院里的一株结得很繁的西红柿,王二和婆娘虚让了几次让他吃,老五都客气地拒绝了,说了半天闲话,临走却不甘心,又找了个寻火柴的借口回到后院,拔断了那株结得很繁的西红柿秧子,才了了心事似地走了。这个老五的行为简直莫名奇妙,其实这种人乡间很常见,人叫“短心眼”,意思是眼短心坏。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狭隘而又偏执的心理的反映:见不得别人家有好东西,而且是自己得不到就不容许它存在,不毁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里就不甘。这种国民的劣根性很有普遍性。建国善于透过人的日常生活窥视人的生存常态背后的复杂意蕴,从而逼近存在的本相。
    建国的小说也有一些是有抒情意味的。但他的抒情不是那种轻扬浪漫的抒情,而是沉痛低徊的抒情,犹如大提琴的独奏。《赶场》、《回乡》、《过年》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感人而令人沉痛。《赶场》写的是一个父亲带着女儿给人做麦客的故事,女儿才十六岁,出门前几天父亲就让女儿尽量少吃,以便在主人家多吃长面白模,出门倒也顺利,主人也好,不料女儿由于一下吃得过多,害得肚子疼,幸亏及时送到医院才没出大麻烦。这篇小说将农民的贫苦、辛劳与笃厚写得深人而细腻,质朴平实的叙述中含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悲郁,低徊,很是感人。
    建国在《自序》中说:“多年来,短篇小说是我极感兴趣的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本身所呈现的机智和精巧的魅力使我十分着迷。”“每一篇小说的创作,我都是非常认真地对待的。”确实,建国在短篇小说的艺术上是下了功夫的、他的小说篇幅都不长,简洁精练,意蕴却比较丰富。建国很善于写农村的家庭矛盾,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对那一团团乱如麻似的矛盾,建国总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切入,兜率全篇。《蔫头聋脑的太阳》写俩兄弟对老父不大关顾,一日三弟搭坐别人的小车回来,车子停在老二门口,老二与婆娘又是杀鸡又是买菜,老大与婆娘这才想起向老父献殷勤,并与老二两口争执,硬要小车停在自家门口。小说由一辆小车的到来切入并展开情节,串起了两代几家人,揭示出复杂的家庭矛盾和人物的势利与虚荣。建国的人物对话艺术写得很精彩,绘声绘色,而且他的对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常是各说各的,谈话内容互不相干,于悖逆的对话中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与性格。试看《老五》中的一段对话:老五:“啊哈,西红柿长得快得很,才两天,就红了。”王二婆娘:“他姑父,你不敢脱衣裳,过道风会凉人。”“你看一爪子结四个,全红了。”“他姑跟娃可好着哩?”“中午没炒西红柿?你看都熟裂了。”“老五你喝茶。”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一个的兴奋点集中在人家的西红柿上,一个故意打岔,极力分散那人垂涎欲滴的注意力,尽显各人的心理活动。建国小说的精练与他对小说结局的精心安排不无关系。他的小说结局常有一个“突变”和“逆转”,戛然而止,看似出人意料,实际上是充分展开的前文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雪地》写一个丈夫随妻子过年到娘家,两人抱着孩子上路,开始是欢欢喜喜,接着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接着竟放下孩子,跑到一边扭打起来,后来平静了,两人躺在雪地上,重归于好。“他们突然想到了娃娃。康水厂说:‘娃在路‘上!’田宝翠说:‘咱的娃!’他们失声惊叫着跑到路边。他们从雪坑里抱起他们的娃娃,摇他,拧他,但他们没有听到他们希望听见的娃娃的哭声。”人物精神空虚,眼界狭窄,无聊的家庭是非集中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无暇他顾,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建国是一个诚信君子,做起小说来也很实在,我想,如果他在小说艺术上再更多注重一些飞扬之气,也许他作品的气势和格局会更阔大。一次会上,建国说他已届不惑,现在能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一切,给我印象很深,我想他说这话是深含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洞悟的。在陕西年轻一代作家中,建国的创作成绩是斐然的,近两年他发表作品不多,而是沉潜于生活深处,汲收生活的养料,进行思想和艺术的更深一步的磨练和探索,这部小说集只是他创作的一个阶段的总结,相信他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原载:《小说评论》1998年第1期
    
    原载:《小说评论》1998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