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关仁山长篇小说《麦河》土地文化的全景式审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郭宝亮 参加讨论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读完关仁山的长篇新作《麦河》的时候,艾青的这两句诗便跳荡在我的耳边。我觉得,关仁山正是以这种极大的热忱和深沉大爱注视着他的故乡——冀东的那方热土,他迄今为止的所有作品都与这方热土有关。然而,阅读《麦河》,我还是感到了振奋,我感到关仁山正如《麦河》中的苍鹰虎子一样,实现了他的蜕变,关仁山超越了自己,他正在向着艺术的高峰登攀。
    从雪莲湾到平原,从《褔镇》到《天高地厚》再到《白纸门》,关仁山的蜕变轨迹坚实而明晰。可以说,关仁山先前更多关注的是“三农问题”,虽然作者也曾对土地加以格外的关切,但那时候的土地还较多地停留在具象层面上,因而他笔下的土地还未获得足够悠远的韵味。如今《麦河》一出,气象万千,关仁山在充满功力的写实状物的基础上,明显加大了写意象征的笔墨。关仁山把侧重点放在了对麦河、大地以及小麦文化的全方位审视上。正如许多论者所说的,瞎子白立国的这个视角,绝对是一个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白立国作为民间艺人,他承载着诸多的民间文化因素,他唱大鼓,会算卦,甚至可以与死人对话。他变成了一个全方位的通灵化的视角。百年神鹰虎子的三次蜕变,是瞎三白立国的一个补充,白立国把《麦河》的历史与现实缝缀在形而上的巨大帷幕上,从而使《麦河》既有了写实的厚度,又有高度抽象魔幻的光晕。河的流动、土地的沉稳、小麦文化的悠远绵长都恰到好处地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
    小说浓墨重彩塑造了曹双羊这个农村新人形象。曹双羊经历了几次蜕变,他也曾弯路频频,原始积累的邪恶一点也不比赵蒙差多少,他与赵蒙合伙开矿,甚至不惜动用黑社会来积累财富;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将自己心爱的恋人桃儿推给赵蒙。然而他完成了他的蜕变,他从离开土地,到回归土地;从土地流转中的投机取巧见利忘义,到对土地的崇拜,在曹双羊的血液里,携带着曹家几代人对土地的近乎迷狂的基因,曹双羊成为继荣汉俊之后又一个丰满的、独特的这一个。显然,善恶同体、美丑互渗使得曹双羊形象复杂丰厚,麦河水汩汩流淌,洗净了曹双羊心灵的污浊;土地“连安”神秘的召唤,唤回了曹双羊迷惘的魂魄。涅槃后的曹双羊成为麦河、土地的精灵。
    桃儿是《麦河》中一个全新的形象。邪恶?污浊?美丽?善良?自卑?自尊?柔弱?刚强……我们简直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也许她曾是《九月还乡》中九月的变种吧,像九月一样,她也曾经在城里出卖过自己的肉体,而后回到农村,加入麦河道场集团,并组织与她有同样经历的姐妹拯救灵魂。桃儿回到农村,面临着传统道义的指责与歧视,是自强自立以达到救赎的目的,还是像麦圈一样继续回到出卖自己肉体的老路上去?作品通过桃儿的形象大胆地提出农村女青年进城从事色情服务业之后的出路与救赎的问题。
    以月相变化来结构作品,也是关仁山《麦河》的一个突出特色。月的圆缺,从朔到望再到朔依次为:逆月——新月——望月——残月——逆月,这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天象的无限循环,与土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在这里,体现了关仁山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把庄子的齐物观作为题记,也充分表达了关仁山对“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的自觉认同。《麦河》的河流、大地、小麦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符码。麦河从古到今,流淌不息,滋润了两岸多少土地;河流是大地的血管筋脉,大地因这河水而获得了勃勃生机;草木生长起来,小麦生长起来,滚滚麦浪散发着金色的诱惑,人们沉醉在这金麦的馥郁的香熏中,繁衍生息,代代不止。昼夜更替,四季循环,一切安然静谧,无论是联产承包时的分地,还是如今土地流转的拢地,甚至合作化时的合并土地种种,都是天道沧桑,自然而然。在这里,关仁山改变了自近代以来我们的现代线性进化论的思维方式,而转化为传统的循环论的思维方式。现代线性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强调未来的优先价值,把时间赋予了进步的意义。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往往充满信心,充满确定的力量。事物只有义无反顾地向前走,才是合乎历史发展方向的。而传统循环论的思维方式,则承认事物的重复循环,承认时间的弯曲和回流,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对关仁山而言是个重要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意味着关仁山采取复杂化的辩证方式来看取土地文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关仁山面对当下农村的新形势,他无法把握农村城市化的未来走向,30年之后,农村会是个什么样子?合还是分?一切都不确定。我们面临着多种问题,资本与“潜规则”将无处不在,掠夺与无节制的使用土地,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进步与毁灭同时存在,美丽与丑恶共生共存,关仁山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完成了他的凤凰涅槃。
    当然,《麦河》不仅写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且写了对民间文化的崇拜。民间艺人瞎子白立国就是民间文化的象征。他算卦占卜、唱大鼓、与鬼魂对话、有特异功能的通灵叙事视角,正是民间文化的具象化。民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传统文化的补充。民间文化更倾向于对世界做神秘化、复杂化、不确定性的诠释。
    总之,《麦河》是一部承载着巨大信息量的优秀之作,小说写出了大地的复杂性,歌颂与谴责、欣慰与忧虑、肯定与否定、流转与反流转等一系列背反、矛盾都纠缠在一起,从而使小说成为对河流、土地、小麦文化的全景式审视。
    原载:《文艺报》 10年12月13日第二版
    
    原载:《文艺报》10年12月13日第二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