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吴正锋 参加讨论

    近日,由《文学评论》编辑部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6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
    与会代表高度肯定了本土经验提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陆建德认为这一话题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他并指出中国的本土经验一直是流动不拘,内在多元的,这种内在多元跟外部世界一直发生着一种积极的互动。他要求我们既要对本土经验有一种兴趣,同时又能够超越它,对本土经验既热爱又保持距离,而且有时候又是批评的距离,这样对本土经验的丰富性和我们本土经验走向世界有巨大的帮助。他提醒我们说,本土经验光是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要落实到细处,大家去做很细小的工作,有很多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努力就形成了一种中国学派。如果说陆建德重点从空间范围谈本土经验,何西来则重点从时间范围,从历史传统方面阐述本土经验。他谈到应当对中国历史传统包括“文革”、十七年、甚至更久远的传统进行反思,哪些应当发扬,哪些应当抛弃,为我们民族的重新崛起清扫道路,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前进;他认为我们应该提倡刚健清新的文风,以体现一种大国气象;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专门思考的部分,应当注重其人格建设和担当意识的培养。王泉根认为文学界研讨本土经验具有时代性的重大意义和重新出发的担当意义,同时具有拓展学术研究空间的意义,并提出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学术文风。一些批评家也对本土经验这个概念提出质疑。董之林就认为近现代以来,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纯粹的未经西方影响的、未经国外影响的本土的、东方的、中国的经验,这符合不符合整个中国实际,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林丹娅也对本土经验进行了质疑,她认为作家在文学里面表现出的本土经验可能是一种不真实,这样的本土经验走向世界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宋剑华则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对语言的恐惧的感受,就是我们在语言思维过程中,往往出现文化的障碍,面临一种本土经验与世界性所无法解决的悖论处境。应该说这是非常敏锐而深刻的。
    谈论和关注本土经验和中国问题,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建构自己的话语方式,就被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王本朝认为,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不能以西方化或西方的理论完全涵盖的,它必须回到我们的自身,回到我们最本质的文学谱系中去,真正地打捞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文学内心世界真实的东西,发掘我们中国文学的最独到最丰富的内涵。谭桂林提出应该以我为本,以历史和生命体验这一本土经验为基础和西方学者展开对话。贺仲明从本土视角谈文学接受问题,他指出本土经验不只是一个作家主体意识,应该把读者的接受和感受纳入到本土经验的这样一个批评范畴里,这是我们过去文学理论研究一个欠缺的问题。赵炎秋将视野投向中国古代叙事经验,认为现代的西方叙事理论主要是西方的叙事的理论,是在西方的叙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尝试在中国古代叙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本土经验上的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并对此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操作层面。
    探讨本土经验与世界性的关系,是这次研讨会关注的另一重点。高建平通过考察世界文学这个概念,回到这个概念原生态的发生过程,加深了我们对复数的“世界文学”的认识。张福贵认为本土经验一定包含有世界意识,如果本土经验不具备世界意识就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也就不能具有一种世界性的价值和意义。熊元义从世界视角和人类进程谈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突围与发展,他指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要以时代和中国出发,但是要超越中国的局限,又要超越时代文艺的局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前进,真正地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他特别提出要防止概念化地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现象。胡良桂强调本土经验与世界性视野的融合,是本土与外在、传统与现代的内在统一。他指出跨语境的话语转换具有多元互补的共同性,多参照系的出现给本土视角的单一性相对性提供了对照和反思的契机。刘绍峰提出本土性和世界性构成了新文学的主体性,但是这一主体性价值意义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而新文学的主体性重要的特征应该是它的批判性。吴正锋强调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输出绝非仅仅向世界输出我们原本的、东方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向世界输出本土经验和世界资源融合与创新之后的优秀的东西,同时提醒我们注意本土经验上的民族无主义和新国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不少发言者还结合创作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进行探讨,这极大地扩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两者关系的认识。白烨认为本土经验是与全球化、世界性这样一些概念相对而言的,本土经验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要素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或四个方面,他特别指出把本土经验体现得最为充分也最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还是乡土文学。刘起林从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探讨本土经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问题,他对边缘叙事进行了反思,认为仅仅具有边缘经验和边缘文化,而不具有一种汇通中外、融合古今的大境界的话,这种边缘叙事要想取得文学的世界性是不可能的。董阳通过对《赵氏孤儿》电影改编的研究,探讨传统的道德故事怎么向现代的生命、人性角度转换,由此呈现本土经验和世界性的关系。更多的学者从地方与世界的关系来阐释和回应本土经验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的问题。赵树勤通过比较湖南作家韩少功的《山南水北》和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发现中西生态文学和文化之间的通与同。卓今重点谈在本土经验与世界性探索中的当代湖南作家韩少功、残雪、黄永玉,认为他们都具有世界眼光,都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甄别、比较之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一定的成绩。李阳春指出田汉、周立波、韩少功等湘籍作家做到本土经验和世界视野的结合,具有世界性。余三定更是从岳阳地域文化分析当代岳阳作家创作的得与失,他认为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或者说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值得商榷,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越是本土的,越是超越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坚持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应该说是与会学者的普遍观点。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