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晚,“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胡正因病去世,享年87岁。有评论认为,胡正的去世,标志着“山药蛋派”——一个时代的文学传奇画上了句号。“山药蛋派”的创作理念和精神追求,却不应该被匆匆遗忘。自白话文学以来,汉语文学涌现出多种风格和流派,“山药蛋派”的艺术成就固然不是最高的,但却在反映农村、书写农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民大众尤其农民所喜闻乐见。“山药蛋派”的作品,都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更关键的是,这些作品在内容上与农民靠得近,在形式上让农民看得懂。这就很难得了。比如赵树理写作品首先看读者对象,那时农民识字的很少,所以他特别注意让农民能读懂、听懂,尽量少用或不用“文词”、“洋词儿”。他后来回忆说,在《小二黑结婚》里,就没用过“然而”、“于是”之类的词儿,而且没有单独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这就是为了照顾农民读者的阅读习惯。“山药蛋派”的写作,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启发和思考。今天的文坛,并非没有农村题材作品,但却很少能产生像《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这类能深刻反映时代并且影响深远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局限)。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作家,大多已经远离了农村,远离了农民的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出优秀的农村题材,更不用说“写农民看得懂的书”、“出农民买得起的书”了。今日之中国,农村人口仍占国民的绝大多数,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必然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作家而言,反映现实、启蒙大众依然是重要的课题之一,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主张,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坚持现实主义、奉行“写农民”和“为农民而写”的“山药蛋派”,不该就此成为绝唱。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