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为我们展现一部民俗文化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巩怀书 参加讨论

    近些年,关于姓氏文化学的研究,呈一时之盛,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开始关注我们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东西,渐渐开始思考我们作为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使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屡经挫折却又一次次奋起?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海内外的华人具有巨大的向心力?人们开始注重从历史文化中去寻找答案,其中对姓氏学的研究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到目前为止,关于姓氏学的研究论著可以说浩若烟海,此类出版物不下千种之多。但细作分析,这些著作,大多属于有关姓氏资料的整理,缺乏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更缺乏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宏观思考。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超脱一族一姓的家谱式的狭隘思考,这样的内容固然也重要,但这样的研究多了便会偏离文化史研究的方向。而看了蔡多文将军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家的传说》之后,我禁不住眼睛为之一亮。这本书无论立意和角度,都是非常富有新意的。作品虽然写的也是一个姓氏的流变史,但作者透过一个蔡姓的千年延续,却概括和表现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变化。难得的是,作者用文学方式写人物写事件,写社会人口的迁徙流变,不仅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也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史料意义。
    作者在引言讲得很清楚,姓氏研究要有更开阔的胸襟和更远大的情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悄悄兴起了寻根热,也是人们在冲破思想禁锢后的一种精神上的寻求。然而,寻根祭祖既可构筑一座开放型的思想殿堂,也可打造一个封闭式的精神壁垒。寻根不能像某些文人那样,去展示压缩在历史中的腐朽,欣赏人的保守和愚昧;祭祖,也不能像某些凡夫俗子那样,去祈求祖宗保佑升官发财;寻根祭祖更不能像某些封闭和落后的农村那样,借大修家谱去扩张宗族势力,去重筑带有封建色彩的狭隘围城,寻根之旅应当是培植一种精神,去张扬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蔡多文的这本书显然超脱了一族一姓的狭隘理念,作者是把姓氏作为一种大文化来研究的。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材非常精准和严格,虽然解析的是蔡姓一个姓氏,但他力求具有更强的概括性。特别在涉及历史人物的选择上,不为贤者讳,不为古人讳,不为祖先讳,坚持写出历史的本真面貌。比如,写北宋的名人蔡襄时,由衷地赞颂了这位一代名相的光明磊落,但同时也写他的和事佬性格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在选择人物时,既选了名臣廉吏,也选了像蔡京这样的奸相。同时在写蔡京时,不仅只写他陷害忠良巧取豪夺的奸诈一面,也如实写了他在任上为老百姓修水利的功劳和政绩。让人读之觉得可信可靠,比较客观。这样的一种写法,实际上表现的是作家的历史观。而我们许多写历史的书,往往凭借个人的主观好恶,好的是身无瑕疵,坏的一无是处,其实历史是非常复杂的事。即使是像蔡京这样的奸凶大鳄,如果他一点好事不做,到处为害民众,是不可能官至宰相的。关键是我们在分析人物时,怎样能更客观和真实一些。
    然而,文学毕竟不是历史考据学,它不可能承担史学的研究任务,更不可能代替史学研究,但是文学一经承担大众的阅读功能,就必须负有真实性的责任。否则便可能成为一种误导。我认为蔡多文作为一位作家,他写作的态度是严谨的。大量的史料,浩若烟海的人物和素材,没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和肯于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看完这本书我禁不住为之惊叹,如此浩繁的工作,照过去是要组织一个班子才能完成的,而蔡多文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如此浩繁的案头劳动,我在向他出版这本重要的著作表示祝贺时,也对他作为一名作家的严谨治学和吃苦耐劳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3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