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陕西本土城市文学的视角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黄小春 参加讨论

    2011年初,陕西作家鹤坪的长篇小说《民乐园》出版,这是陕西文学界2011年长篇小说的开年之作,也是作家鹤坪本人写作规划中“老西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两部长篇包括《甜水井》和《太阳庙》。小说《民乐园》通过哈喜儿和簸箕虫这一对“生死冤家”,串连起了“老西安”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结构出了一个堪称宏大的“老西安”社会,鲜明生动的展示了自清代光绪四年至公元一九六六年近百年间西安城的社会巨变、观念巨变与形态巨变,勾描出了“老西安”城的千种韵趣与万种风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鹤坪表示,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安人,一个文学生命扎根于此的作家,描写这座古城的人情风貌,创作与这座城市有关的文学作品,是他坚持不懈的使命和责任。“今天的陕西知名作家中一大部分就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哪怕不是出生于西安,但也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他们的文学创作依然是乡村题材占了绝大部分,关于西安,关于城市文学依然是一个‘盲区’或者说薄弱点,这是不正常的。”
    城市文学闪耀世界文学史
    早在2000年,时任西安某报文化记者的田冲曾经就陕西文坛谁能扛起城市文学大旗的话题发表连续报道12篇,经多家媒体转载之后,引起陕西文坛甚至国内文坛内外的互动与反响。在其中的一篇报道中田冲写道:“仔细分析一下,不难找到答案。陕西城市文学之所以滞后,并非陕西作家笔力不逮、思维迟钝,问题的关键是陕西一些作家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未能解放,他们拒绝城市,不肯融入城市,感受不到城市火热生活对他们心灵的撞击。所谓的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看作是城市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而在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中,则有茅盾的《子夜》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等,也可以视为中国城市文学的先驱以及代表性作品。
    城市文学应具现当代意识
    毫无疑问陕西拥有一片文学厚土,拥有像柳青、杜鹏程、王汶石、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京夫、高建群等人为首的陕西文坛大军,但综观这些作家的作品,无论是《创业史》、《人生》、《平凡的世界》、《浮躁》、《白鹿原》等等,这些陕西文学的代表作品几乎都是乡村题材。长久以来,陕西作家在外界的审读中与乡村写作似乎画上了等号,陕西作家“成于农村题材,圄于农村题材”的论断多年来不绝于耳,几乎与陕西文学的发展同行。陕西作家真的对城市文学创作“力有不逮”,陕西文学真的绝缘于城市文学,难以跟上世界文学发展的脚步与脉络吗?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曾经说过,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没有明显的题材之分,写城市生活的不一定就是城市文学,写农村生活的不一定就是农村文学。城市文学应具有当代性和现代文明意识,如果作者的意识是小农经济意识,作品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即使作品是写城市生活的也不等于就是城市文学。南京作家余华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虽有农村味,但却有现代意识,打破了传统的农村文学的条条框框,非常客观冷静,具有一定的审美性,韩少功、王安忆等人的作品也是如此。
    寻求突破陕西文坛“女胜男”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陕西文坛从来也没有停止对于城市文学创作的尝试和探索。对于城市文学的创作,女性作家的步伐相对来说显得更加轻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队伍中的几位女性作家叶广芩、张虹和冷梦等,都很早就尝试城市文学写作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青年女性作家中唐卡和周瑄璞等人的写作基本上已经属于城市文学的范畴之下,更遑论80、90后作家中的杨则纬、孙雨婷和高璨等,这些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作家们,本身生长在都市之中,他们的文学创作更多只能局限于城市文学范围内,不太可能创作超出他们生活经验的农村或者乡村题材作品。在陕西男性作家中,除了鹤坪这样的具有城市生活体验的“老西安”作家之后,以及马玉琛的《金石记》等本土作家作品之外,安康作家李春平的经历为陕西城市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另外一种图景。李春平成长于陕南安康,但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南漂”多年,在上海成为一名知名作家,他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城市文学作品,比如《上海是个滩》等,另外还有更多年轻作家,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文学创作,他们的作品也把目光和方向更多的放在了城市文学方面。
    新力量从《废都》上“再出发”
    说到陕西文坛城市文学的创作,不得不谈到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尽管这部小说中的“废都”西京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虚幻之城”,小说也因此被某些评论家认为是“伪城市文学”作品,有评论家表示,《废都》虽然将笔触放在了西京这样一个城市之下,描写的也是都市知识分子的情态与心理,但小说本身缺乏现代都市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学作品。然而不论外界如何评价,《废都》对于贾平凹本人或者说陕西文坛来说,确实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一次大胆尝试。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以贾平凹为代表之一的陕西作家群进行城市文学创作的一次“试水”,小说出版之后所引起的轰动和境遇,对作家本人以及陕西或者说中国文坛产生的影响可谓深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废都》再版,过往的是非曲直已成云烟,对于充满勃勃生机的陕西文坛来说,绝不会因噎废食,探索城市文学发展的新方向,是陕西文学更加丰满,陕西文坛更加繁荣的历史趋势。
    原载:三秦都市报 2011年03月01日
    
    原载:三秦都市报2011年03月0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