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为年度文学选本把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曾庆江 参加讨论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文学状况应当是合适的。说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恰逢文学最为繁盛的年代,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除了传统的图书、报刊杂志外,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说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众多的文字鱼目混杂,颇有些群魔乱舞的局面,让我们无所适从。随着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文学作品数量日复一日的增加,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没有时间全盘阅读一个阶段甚至一年的文学了,在这个时候,文学选本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所谓“文学选本”,说简单一点就是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选出更优秀的作品重新编排成集出版。文学选本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现存诗305首,并按照风雅颂进行编排,据说就是经过孔子删选的,因此《诗经》实际上是一部诗歌选本。《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这部文学选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自先秦至魏晋六朝文学的总体面貌,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此以后,中国的“文学选本”层出不穷,连绵不绝。例如我们平日极容易见到的《古文观止》《千家诗》《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都是极为著名的文学选本。
    时至今日,文学选本更加繁盛,形态也出现多样性。当下的文学选本大致体现为三种形态:其一是为某个时代所选,例如在新世纪前后,冠名为“20世纪”的各种文学选本非常多。2009年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各种各样的新中国文学选本(多冠以“60年”)几乎同时面世。其二是各种各样的文学选刊,例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诗选刊》《杂文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台港文学选刊》等,即使在各种文学期刊日趋低落的今天仍然有不俗的发行量。其三是最近一些年出现的年度文学选本。我要说的就是年度选本。
    年度文学选本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新玩意儿。早在“文革”结束不久中国文艺百废待兴之时,就出现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年度《全国短篇小说选》,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文学选本在传播文学、打造经典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文学数量的日益膨胀,文学商品化属性的日渐显现,年度“文学选本”也越来越多。这个“越来越多”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选本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宽泛,分类越来越细。如前些年的文学选本主要分为小说(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几大门类,现在门类分得更多更细,如2009年年初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2008年文学精选就包括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诗、故事、散文、随笔、诗歌、杂文、报告文学、悬疑文学、儿童文学等将近20种,虽然分类显得含混,但是体现了出版机构抢占市场的强大野心。其二,参与年度文学选本的出版机构也越来越多,由最开始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独霸天下发展到今天的长江文艺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长江文艺出版社打出“年度精选”为主题词,漓江出版社以“年选大系最佳”为出发点,春风文艺出版社则在“21世纪文学大系”的旗号下进行分门别类。此外,还有标明诗人立场的《中国诗歌年鉴》至今也连续出版了十多年。现今,参与年度文学选本的出版机构更多了。
    但是,在琳琅满目的年度“文学选本”面前,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思考,为当下的“文学选本”把一把脉。
    第一,谁有资格来盘点年度文学,担当“文学选本”的操盘手?文学选本至少有两层意义:其一是优秀的文学选本对创作能够起到示范、引导、推动作用,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其二,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要尽可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这两个层面上讲,担当“文学选本”操盘手应当是行家里手,同时在大众面前有相当权威性。谁能够全景扫描全年的文学创作并且做到优中选优?从这个角度出发,各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做法。例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年度文选就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选,雷达总负责。漓江出版社的年度文选虽然也是由中国作家协会来主持,但是和长江文艺出版社不同的是,他们委托中国作协所属专业机构或者相关的专门文学期刊进行编选。春风文艺出版社则更强调专家学者身份。可以说,三家出版机构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编选者,而不同的编选者对读者来说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如果说“文学选本”在文学传播中担当起二次传播的角色,那么这些编选者的身份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次传播的效果。
    其二,入选“文学选本”的标准是什么?如同“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编选者因为评价标准不尽相同,挑选出的优秀作品也不尽相同,这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对于好作品的评价标准我们不能画出具体的条条框框,但是关于好作品有没有一些相同或者相近的标准?比如说,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品的评价虽然是见仁见智,但是谁也没法否认它们内在的艺术价值,它们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检验,越发显现出经典作品的魅力。我们将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同一类型文学作品年选进行比较,发现相重合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9中国小小说精选》和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9中国年度小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前者选入150篇,后者选入130篇,一般是一位作者一篇,两部作品集中作者重合的55位,篇目重合的仅仅只有7篇,重合率是相当低的。再以长江文艺出版社的《2010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和漓江出版社的《2010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做简单的比较,前者选入28篇,后者选入35篇,但是重合的也只有6篇。可以说两个版本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那么优秀作品的标准或者依据是什么?这种“一家之言”是否能够达到选择文学经典、为文学存史的目的或者效果?
    第三,从出版时间上看,几家出版社纷纷将出版时间提前到元月,甚至我们在元月初在各大书店就已经看到各种版本的“文学选本”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表明出版机构实际上在上一年年底就已经将篇目选定付印,只等新年来到便批量上市。根据我国当前的出版实际情况看,有一些期刊是在下月推出上月号,例如7月推出6月号,因此也有期刊是在元月份推出12月号,从这个角度看,肯定会有少量的文学作品未能进入这个“海选”之列,那么在新年年初上市的“文学选本”会不会有遗珠之憾呢?按照文学精选的操作程序讲,应当等待所有的文学期刊出齐之后再进行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但是诸多出版机构在一些期刊尚未完整出版之前便急不可耐地推出“文学选本”,这究竟是在为文学存史,还是一种纯商业行为呢?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1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