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新马另类的华裔短篇小说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辜美高 参加讨论


     最近见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编撰英文本<<峇峇目录---有关马海峡华裔资料选目提要>>1,赫然发现记录短篇小说约10多篇,两个重要的作者: 谢真实(译音)李丝化,译Lucifer ,堕落的大天使). 其中的李丝化, 研究者有认为是鼎鼎大名的历史家、编有<<新加坡华人历史150年>>的宋旺相.笔者曾应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任石昌渝教授之邀, 出席北京香山古代小说文献国际会议,在会上曾发布<<清末新加坡叻报的文言小说>>,.见到这个时期相关的课题的目录, 当然非常高兴.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这个<<目录>>中的11篇短篇小说,可以说是另类的近代短篇, 它们的语种是英文,但所描写的是另类华裔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无论题材或思想,都跟传统小说不很一样, 尤其是地域、背景、思想、宗教等方面,这些小说也可以约略看到东西方传统的揉合与撞击;可以属于近代小说的领域;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有类似的小说, 不论用什么语文书写,凡是关于华裔生活与思想感情的小说,都应该画入近代小说的范围,这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增加学科的区域、环球和视野,不会没有帮助的2.
    这10多篇小说的介绍和评论 , 是南洋理工大学的老师菲立普博士(他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所作.3.
    这10多篇小说, 应该属于另类的古代短篇小说, 篇目如下:
    1898年: <镶在镜框里的单程船票!>—(从槟城到仰光的逃婚记)—作者:谢真实-
    1898 年 <赌徒复仇与忏悔> —作者:李丝化
    1898年: < 胡成鸿的觉醒>---作者:李丝化
    1899 年: 疚与赎---作者:谢真实
     1899年: <会长的舞会>---作者: TBG
     1899 年:<冤冤相报> 作者:黄通宝
    1990年:<眼光短浅的文吝啬>—作者:李丝化
    1900年:<重获自由身> ---作者:李丝化
    1900年:<年关> 作者:父老(音译: 拿督)
    1900年<吊死鬼阿花索命> (原题<爸爸的日记这样记载…>).-- –作者:谢真实
     1907年 < 从烤乳猪说起>(节译英国小说家查理斯.兰牧Charles Lamb的小说On Roast Pig )—节译者:宋旺裕
     以上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目录>>所载, 其中<镶在镜框中的单程船票>、<赌徒的复仇与忏悔>、<眼光短浅的胡成鸿>是菲立普教授所未列出的,而菲立普士教授挂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网页上、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目录>>所未列入者, 有5 篇,篇目如下:
    
     1.<张经钟海外历险记>(主要是在菲律宾新马历险)(自传)
     2.<寿险中女儿的那一份> 作者Bertie Armstrong(似乎不是土生的华裔)
     3.<那个古老的故事>(荷牧) 从创作的观点, 菲立普博士加以入选;作者可能不是华裔.
     4.<罗得伲的解脱>(作者: 未署名)( 以一欧籍法官叙述他怎样通过主审案件主持公道, 使罗得伲等华人解脱困境的故事)(有关华裔的生活).
     5..<翁雅塔的婚事>作者:Kelvin Baxter(作者可能不是华裔)
     这样看来, 属于这个阶段的华裔作家的另类短篇小说可以有14篇之多,相当可观..这些小说,都出自<<海峡土生华人杂志>>(Straits Chinese Magazine, 1898年创刊, 1907 年停刊). 该刊以英文为主, 也偶尔刊登马来文作品, 以沟通中西文化为责职, 编者为林文庆、宋旺相..这个时期, 正值中国鼎革多事之秋, 他们尤其是林文庆, 也很关心中国时局,其言论对本地的社会文化的发展, 影响重大.他们两人, 都是留学英国的华裔精英份子,精通英文、马来文等语言.
     菲立普教授凭其专长, 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角度剖析这些作品, 兼论及其渊源与艺术成就.笔者所关心的跟菲立普教授不很一样. 我个人的偏爱,认为有5篇值得我们关注:
    1..<张经钟历险记>
    2.<吊死鬼阿花索命>
    3.<眼光短浅的胡成鸿>
    4.<镶在镜框里的单程船票>
    5.<会长的舞会>
    6.<重获自由身>
    现在让我简略介绍一些我认为值得注意的篇章:
     第一篇是东西文化传统的碰撞与承传的结晶.这是一篇后殖民理论批评的好料子.故事写殖民主义的代表西班牙人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拐走张经钟,张经钟是宋代哲学名家张载的后人,作为殖民的代理人, 张是"交混人"hybrid ,虽然常常自觉自己是炎黄子孙, 身上充满儒家文化的基因,祖上文化的光环,无时无刻不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无奈身不由己, 只能委身跟殖民主子合作, 学他们的语言,做他们的助手( 跟莎士比亚<<暴风雨>> Tempest 中的卡里班Caliban 一样. 其实, 他也不自觉跟殖民者一样,漫画化、丑化土人食人未开化,说他们长相不象人, 倒象鬼. 整篇小说似乎找不到反殖民主义的情绪.故事发生在中国, 然后转移到海外吕宋及马来亚柔佛州与新加坡.我们要感谢菲立普教授, 他指出, 最后一个岛影射新加坡, 因为作者玩文字游戏,虚构岛屿地名Ganiserop ,即Singapore 字母的重组, 是隐喻. 同样的,Herojo 是柔佛 Johore( 马来亚半岛末端的一州)字母的重组.
     这篇小说的乌托邦思想, 也是罕见的.<<镜花缘>>的女儿国, 男女易位, 也只是点到为止,而这篇小说的女权社会,有本地尤其是印尼米南卡包Minangkabau的马来母系社会的模式可以参照, 是李汝珍所想象不到的.这篇小说也可能继承西方文学中长期以来的性别之争, 从乔叟、莎士比亚的诗歌中”谁是一家之主”的课题,进行反思.
     第二篇是文本互涉的聊斋体, 是东方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冤死鬼找替身.马来妾侍阿花上吊, 冤魂不散, 想找代死鬼, 结果家中的妇女, 一个继一个死去, 因为是冤死的人, 一个接一个找替身的缘故.作者在小说末尾点出这样的华人民俗信仰.<<聊斋.梅女>>.等缢鬼小说,每每反映这种信仰,家喻户晓.菲立普认为这篇写得很好. 笔者认为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已经有相当多翻译成峇峇马来文4, 即使没有文本翻译的证据, 这方面的信仰, 可能来自华裔口头的传述.这一篇小说在艺术结构方面,我想未能有所突破,它的意义在于作者主观的意图,钩勒出异族通婚的悲剧以及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当时嫁给华族的马来妇女, 据说多数是不信奉回教的妇女,而马来妇女多数信仰回教,这些非回教徒的马来妇女嫁到华人家中当妾侍, 当然在家中不会有地位, 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 可能是导致妾侍如阿花自杀的死因(作者没有交代)读者根据这样的社会背景加以想象,也可以猜到几分.
     第三篇是新加坡女子教育提倡的前瞻性.张学诚说,六经皆史,小说何尝不是史?这篇小说的作者批评当时的富商很吝啬, 思想又落后,反对女子受教育.小说的作者也说, 富商反对以庆祝英女皇鑚禧而筹办新加坡女子学校, 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不必受教育,不可抛头露面.小说再现峇峇进步份子先进思想, 跟来自中国赤手空拳起家的富商的保守和顽固成一强烈对比.侧面我们看到的是当时人民的意识形态,富商落后固然是事实,但是反英的思想情绪也蛮高涨.富商站起来说话, 反对借英女皇鑚禧名义办女子学堂,在场的人居然有一半拍手叫好;作者回避这种文化认同的冲突,强调富商等人思想保守的一面.小说最后写富商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富商,老了20 多岁.目的是让他预见20多年后的情况, 那时的女子, 很多是专业人士, 有护士、教师...可是梦中的富商看了仍然执迷不悟!在文末,作者竟喊口号,呼吁读者支持筹建新加坡女士学校.(<<海峡华裔杂志>>曾发表多篇妇女课题的评论)(又: 当时殖民地政府允许双重效忠,见Frost 的论文: 跨文化的漂泊者, 1819-1918 早期新加坡海峡华裔研究)
    第四篇摩登的婚姻观 这是一篇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婚小说.故事发生在槟城,叙述一个英俊的青年,梦想娶一个如花似玉的太太(作者不否认追求美是人类的本性).头家(老板)见他一表人才,想招他做女婿,父母也以为可以得到很多嫁妆,并认为儿子的婚事, 父母之言,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也不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从小看了很多英文小说,思想 受到影响,认为男女的婚姻,是双方相悦而订结的契约.他不能盲目听从父母之命,找来一个马来巫师,请他作法,以预见未来的妻子.当他见到女子的幽灵,皮肤黝黑,身体臃肿肥胖,几乎昏倒过去.他说他当时分不清,是女孩的幽灵出现还是自己的幻觉,不过他马上决定逃婚.买了单程船,想逃到仰光.
    大喜那天,他借口先到办公室, 可是一去不复返,从此不见踪影..岳父嫁女蒙羞,大发雷霆,后来知道不是他的父母存心欺骗,退婚了事.那肥胖的姑娘,一年后忧郁死去,而他独身在仰光生活十几年后,才回到槟城,伺候老母.他携带回来的,是多年前那张单程船票, 并把它镶在镜框里,挂在客厅中.这篇是西式婚姻观念的反映,是卢骚<<社会契约>>思想的扩散. 婚姻观前卫, 但仍然保留强烈孝顺父母的儒家思想.
     第五篇, 华裔领导的侧面.(会长辈的舞会) . 小说可以证实历史,这篇小说中的会长用光绪纪年,至少表示对清皇朝的认同(有的篇章迳用公元,很值得留意), 会长为改良主义者, 显然跟中国改良派有密切关系. 林文庆曾秘密接待康有为到新加坡, 该杂志也曾发表一篇题为改良主义的评论) 根据这点滴的资料,可以看出会长的立场,以及作者破旧立新的决心.
    这篇小说很长, 主要写会长舞会的背景, 舞会的热闹, 会长对舞伴态度的转变, 最终真感情战胜门阀的观念.菲立普认为, 这是跟维多利亚王朝(1819-1901)士绅的修身有关.我想, 留英的学生大都有这种想法19世纪迪更生的<<远大前程>>描写毕可梦寐以求, 想当绅士(梦幻后来破碎) ,这一篇代表一代的海峡华裔的英国绅士的人格理想, 是正面的, 不是负面, 而且希望成为华裔领导的楷模.中国的士子何尝不是如此? <<<儒林外史>>写了很多士子为了当绅士, 绞尽脑汁, 落第的当不了绅士, 也想当名士, 丑态百出. 本篇倒不是暴露华裔士绅的丑态, 而是他们自觉的修养, 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必须树立榜样, 尤其是对待两性之间的婚事,必须打破门第之见, 严肃地面对男女之间的感情.笔者以为, 这是海峡华裔士绅力求革除封建思想的一种表现.东西方两大传统在某一种程度上有其重叠之处.
     第六篇 <重获自由身>的艺术成就.
    这一篇写作者的一个雇员,为一不可多得的机工, 不幸为流氓所陷害, 诬陷他是私会党党员, 因此遭警察扣留, 准备驱逐出境. 作者身为律师, 极力为他辩护, 证明他品行良好,证明他是土生土长(马六甲出生), 是英籍民, 应该交由普通法庭处理,而不是由华人护民司属下单位审理. 这些殖民地官员, 动不动恫吓华人, 要把他们驱逐出境, 送回中国!中国对这些土生土长的华裔是那么的陌生! 他们在中国没有亲戚友好, 一定会被饿死.李丝化向殖民地官员据理力争, 终于使薛伯贵重获自由身.菲立普认为这篇幅技巧高.可能是作者洞悉法律, 论辩头头是道的缘故. 论者以为李丝化即宋旺相, 著名的律师, 菲力普对这篇作品的评价, 不是溢美之词.整个故事主要情节, 由李丝化的雇员叙述,包括李丝化怎样营救他的过程,也是由这个雇员转述出来.
         结语
    我在这篇小文初步分析宋旺相的3、4个短篇.宋在<<海峡华裔杂志>>发表多种文章,范围广泛,而以史家之笔来写小说,涉及的题材包括法律、婚姻、社会陋俗、教育, 他的小说叙述平实,是他的论著的缩影.公案小说那篇---<重获自由身>, 是他的现身说法(他是律师出身); 宋也曾经以李丝化笔名发表为人父母的综合评论( 分别写于己于1901年6月与9月),鼓励父母以身作则,宣扬海峡华裔在社会、思想方面的改革,作为康梁改良运动海外的回应.另一个作者,谢真实只有3个短篇,都涉及爱情与婚姻的课题,他得风气之先, 但艺术的则表现平平.
    这10多篇小说,论者认为后继无人, 未成一个传统.这个结论,笔者必须花时间再加以验证.但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些小说, 连同<<海峡华裔杂志>>各栏所发表的其他文字,是新加坡华裔思想史、文化史的源头, 源远流长, 弥足珍贵.
     附言::周文业老师邀请我在大会发言,我临时想了这个题目,而稿子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有赖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高级馆员Thavamani女士及时协助打印资料,谨此致谢.
     由于时间关系, 我还没有把整份杂志从创刊到停刊全部看一遍, 可能还有些篇章漏看, 比如,<<封神演义简介>>, 国家图书馆<<目录>>按其体例不收, 菲立普士也略去没有评论,.我已经注意到第一卷第一期小说栏目4篇不为<<目录>>所收、不为菲立普士教授所提起5,所以海峡土生华裔小说准确数目有待进一步确定( 小说的篇数每期最多4 篇, 停刊前的一两年, 小说刊出极少; 里边还有话剧, 是叙事文学珍贵资料,容后报告.)
    参考书目
    1. Anonymous ,Crown Colony : Library of Congress( web. Country studies, US)皇家的殖民地
    2.Clammer,John R. , Straits Chinese Society(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80)(<<海峡土生华人社会研究>>)
    3.Frost, Mark Revinder, “Trancultural Dispora: The Straits Chinese in Singapore, 1819-1918”,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Working Series No.10, NUS ,Singapore, 2003跨文化的漂泊者, 1819-1918年间新加坡海峡华裔的研究)
    4.Philip,Holden ,” Colonial Fiction, Hybrid Lives: Early Singaporean Fiction in The Straits Chinese Magazine”, Journal of Commonwealth Literature , 1998?(殖民小说,中西合壁的生活----------刊登在<<海峡华裔杂志>>的早期新加坡小说研究)
    5.S.K.Yoong and A. N.Zainab,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ranslated into Baba Malay, A Bibliographic Study”, Malayan Journal of Lite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7, No.2, December , 2002:1-23(中国文学翻译成华裔马来文的目录研究)
    6.Song ,Ong Siang ,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Singapore :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1967)(宋旺相<新加坡华人百年史>>)
    7. Suryadinata, Leo (ed.) Chinese Adaptation and Diversity—Essays on Society and Literature In Indonesia, Malaysia and Singapore (Singapore: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1993(廖建裕<<华人的适应,不一样的方式—印尼, 马来西亚跟新加坡的社会与文学研究>>)
    8.Trocki, Carl A. Opium and Empire: Chinese Society in Colonial Singapore :1800-1910(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0(<<鸦片和英帝国>>)
    注释:
    1 Baba Bibliography, A Select Annotated Listing of Resources on the Peranakan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2关于什么才算是马华文学, 包括所用的语文, 在本地曾经有过激烈的辩论.本文从宽式处理.
    3 Holden, Philip ,Colonial Fictional, Hybrid Lives, Early Singaporean Fiction in The Straits Chinese Magazine, Journal of Commonwealth Literature , 1998 .2 ?? 殖民小说, 混合的生活, 刊登于<<海峡华裔杂志>>的早期新加坡小说研究
    4 见”Chinese Literary Works Translated into Baba Malay: A Bibliographic Study”, 文中<<今古奇观>>实在是翻译<<聊斋. 莲香>>以及一篇不知出自何处的短篇小说.
    5 1.Malaiyan Episode马来亚一幕2. ‘Twist Duty and Disgrace义务与廉耻之间3. Two Real Ghosts两个真正的鬼4. Wedded by A matron媒人撮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