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 长篇小说《农民工》深入思考经济社会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毕新伟 参加讨论

    虽然直到2006年国务院才确定农民工这个正式称谓,但农民工群体在上个世纪末其实已经很庞大了,积累了众多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世纪90年代农民工小说的兴起,无疑提供了一条走进农民工生活世界的路径。许辉、苗秀侠的长篇小说《农民工》(黄山书社2010年出版),与大量的农民工小说相比就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小说通过农民工外出创业、而后“凤还巢”回到家乡投资的故事,提出了一向为人忽略的农民工的文化资本问题。这实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创业不仅有着理论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有着实际的借鉴意义。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种资本理论,他认为资本可以分为三种: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可能性。文化资本是个人生活文化积累的显现,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帮助他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本。每个人都拥有一定量的文化资本,农民工也不例外,而且在勾心斗角、见利忘义的城市经济行为中,带有明显乡土印记的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可能显得更为稀缺,如果很好地利用,它的相对价值就会大幅度提升。
    小说中,在保城建筑工地,主人公张如意和伙伴们受到当地人欺负,在“铲沙子水泥事件”中他据理力争:“虽然我是个壮工,但我的人格、自尊和大家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今天我一不闹事,二不蛮缠,我只是把用我料的人抓个现行!龚经理,钱老板,我今天就是让你们看看,给句公道话。”公平竞争是现代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一种正当的经济伦理,张如意用传统伦理的“公道”思想,对现代经济行为进行了填充。在发工资事件中,张如意抵抗钱经理的拉拢,为农民工主持公道。他对钱经理说:“你也是农民工出身,我们受的苦,你也受过,怎么,你才做几天工头,就忘本了?中国有句老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你不按游戏规则做事,公司能走多远?”我们从中看出乡土社会形成的义气思想起了作用,仿佛在印证着《红旗谱》中朱老忠“出水才看两腿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民间人生哲学。经过这几件事之后,钱经理对张如意另眼相看,许他做小包工头,改变了他做壮工的命运,从此,他带着阜阳来的一帮人开始了创业生涯。张如意在阜阳这个被作者称赞人文荟萃的地方习得的信念伦理,作为一种文化资本从此向经济资本进行良性的转化,他的文化资本变成了有益于他的一种社会资本,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资本也可以以地域的方式呈现出来,一种以风俗、伦理、日常交往为核心而形成的地域性文化也可以作为文化资本来看待,在小说中,阜阳的地域文化被有意识地上升为吉尔兹所说的“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文化资本,有时候也能转化为社会资本,从而谋取经济利益。
    在宁城,依靠“阜阳人家”酒店,张如意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在宁城成了名人,还通过“阜阳人家”酒店的饮食文化吸引了外商到阜阳投资。阜阳文化在“阜阳人家”酒店得到了接近于原汁原味的展现,这里有食文化、酒文化以及阜阳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文、方言土语等专属于阜阳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知识散发着充满乡土气息的亲和力,不仅把当地的阜阳农民工吸引过来,而且还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宁城这座沿海城市的城里人。张如意的生意基本上是在“阜阳人家”酒店谈妥的,人们围绕在极具“地方感”的文化氛围里,城里的当地人和外地人共享着这个乡土气息浓重的感情空间,这使得生意商谈起来相当融洽。
    “阜阳人家”酒店不仅是张如意拓展业务的得意场所,还是他和刘丽芳感情连接的桥梁,在这个酒店里,他们的感情借助乡土文化的记忆明确下来。如果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和女性农民工所受到的歧视是不一样的,正如很多农民工小说所描写的,女性农民工在城市里不得不面临着性的被掠夺。刘丽芳同样遭遇到这样的事情,但她不是弱者,敢于以自己的方式对待城市男性的性骚扰,这说明她有自己的主见。她最好的异性朋友都来自阜阳家乡,而且“阜阳人家”酒店的名称也是她的主张,她的爱情和她的事业同样浸润在乡土伦理感情之中。由此可见,文化资本不仅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甚至还可以转化为爱情资本,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相比,我们现在知道欠缺的其实并不是文化,而是现代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现代城市的生活经验。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有时候可以互相吸纳,有时候却可能互相排斥。当一个人携带着本土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文化空间,本土的文化一旦成为弱势,那么这个人的文化品位就会被新的文化理念所更改。传统的、民间的文化伦理,也会面临被改变的尴尬命运。
    现代化启动以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迅速扩张起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念,金钱化的经济伦理首先在城市蔓延,并逐渐在农民工群体中散布,冲击着乡土社会的文化伦理。《农民工》所描绘的“新打工时代”就不容乐观,因为传统的伦理文化正面临解体的命运。
    这不容乐观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空巢的现象,第二种情况可以概括为人际关系的恶化。现代社会之所以取代传统社会,是因为能够尽最大可能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而要想使经济得到平稳持续的发展,人在追求财富的时候就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企图依靠不当的方式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只能造成经济行为的混乱,违背公平公正的经济原则。更有甚者,会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观,使人沉入到各种欲望的沟壑而难以自拔。小说最终提供了一种改善农民工生活以及发展经济的方案,那就是回家乡投资,作者认为对于不发达城市来说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拥有经济资本的张如意,这时候所看重的其实并不仅仅只是金钱,他知道文化伦理的重要性,他想要实现的,是经济发展和人际和谐的双重目标。这样,不发达的家乡就可以在和谐的人伦关系中创业迈进,农民工也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原载:《文艺报》2011年04月20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4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