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继续加强两岸文学交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何标 参加讨论

    从1987年海峡两岸开放探亲到现在的大开放、大交流、大发展,两岸间的交流已历经二十多年了。其间,两岸经济交流成绩斐然;文化交流也还活跃,但发展不够平衡,缺乏长远安排,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其中,文学交流尤其处于滞后状态。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学是组成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切艺术的母体。目前两岸文学交流滞后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反映两岸开放、交流、发展的出色作品比较罕见。20多年来,台商在大陆的经营历经艰辛,为大陆经济贡献了很大力量。20年来,累计有7000多名台湾学生在不被台湾当局承认学历的情况下,仍然勤奋学习,他们的求学历程也是难能可贵的。近年来,赴台大陆游客数量激增,他们游览台湾的感受很多,分离数十年亲人重聚的悲欢离合令人感慨万千。这些,除了媒体报道和有少数纪实文章发表外,很少有令人瞩目和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问世。
    第二,两岸较具规模的文学研讨活动陷于停顿状态。早在两岸隔绝的38年间,两岸文学交流就曾在第三国第三地进行,如1976年美籍华人聂华苓女士,在依阿华州举办的“中国周末”;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的包括文学在内的台湾问题国际研讨会;1988年在韩国举办的国际笔会,由韩国作家许世旭组织,邀请两岸著名作家萧乾、林海音进行座谈。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后,双方作家逐渐开展直接往来。1995年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举办“张我军学术研讨会”;1996年1月全国台联与中国作协在北京举办“台湾文学研讨会”;1998年是两岸文学交流最兴旺的一年,先后有中国作协与全国台联举办的吕赫若、黄春明、陈映真作品研讨会;全国台联与鲁迅博物馆举办的“许寿棠殉难50周年纪念会”。2000年、2001年、2003年多家单位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林海音的文学活动。2004年中国作协在南宁召开“杨逵作品研讨会”。这些文学聚会,都有两岸的作家和专家学者参加。
    以后,由于当时两岸文学交流的领军人物萧乾和林海音先后逝世、陈映真先生生病就医等原因,两岸较具规模的文学交流几乎陷于停顿状态。但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文艺报》出版“纪念台湾乡土文学论战30周年”专刊;2009年9月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和中国作协举办“陈映真创作生活50周年座谈会”;最近,又有陈映真、朱秀娟、莫那能三位台湾作家加入了中国作协。
    第三,两岸文化交流还面临一些困难。最近江丙坤先生表示,希望两岸在明年针对文化交流进行深层讨论,由“海协”和“海基”两会完成相关的框架协议。江先生说:“两岸同根生,文化同源,血脉相连,文化是比经贸更重要的一环,虽然经济成果可让人民共享,但从长远看,文化却可以缩短两岸人民的认知与距离,对两岸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但岛内台独分子并未放弃“去中国化”活动,在他们执政时期造成的恶果,仍未清除干净。不久前关于要把“国语”改为“华语”、把“中文”改为“华文”的议论就是一例。此外,台湾学界中有些深层次的认识问题,如所谓“两岸文化同源不同路”,强调“两岸文化的差异与台湾文化特殊性”,以及“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不等于国家认同”等,尚待解决。
    最近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蔡武带团赴台参访,对消弭两岸隔阂,加深两岸人民相互理解,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推动两岸签订文化交流协议,看来还需要今后两岸继续共同努力促成。
    改变两岸文学交流滞后的状态,需要改变重经济、轻文化和不重视文学创作的片面观念;要促进两岸文学交流新的领军人物生成;要继续由专业部门同对台工作部门相配合,搭建两岸文学交流平台;要继续开设两岸文学交流作品创作奖项。建议中国作协逐步扩大吸收台湾省籍作家和定居或常住大陆台胞中第二代和第三代作家入会,并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活动。至于排除两岸文化、文学交流的阻障,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可以邀请两岸作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以统一认识,寻求解决办法。
    原载:《文艺报》2010年09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9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