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龙应台《目送》媲美《背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小洲 参加讨论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目送》很容易让人想起八十多年前,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背影》。有所不同的是,《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而《目送》牵系三代:看儿子们的青春,回忆自己的年少;看爹娘的老态,也审视自己即将迈入的老年。今年秋天,每个家庭如果要选一本跨三代共读、生活分享的书,《目送》绝对是今年最细腻动人的一本。
    以前读龙应台文章,很可感到一种快人快语的耿直,有敢说敢当的巾帼气势,堪可令人为之叹赏。虽有人亦模仿作此针砭时政之文,却不能与龙氏笔调相比,可见那姿态旁人总学不来,要算成龙应台别于他人的本领。不过许久不曾读到龙氏文章,去年听说出有一册《亲爱的安德烈》,但无从阅得,新近读到龙氏新作《目送》,与曾经读到的龙氏文章大不同,改凌厉之气而为温柔细腻,如封底一段文字:“龙应台的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似乎在交代龙氏文章有两种不同风格,接下来的话说:“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却将龙氏这种写作推到一个高度,让人以为龙氏以前那种犀利有肤浅之虞,其实这话正该颠倒来说,读过《目送》当知,此类温柔之作格局极小,都在围绕个人私生活里的点滴细节饶舌不止,喋喋不休,不免要可惜龙氏那股不屈不挠的意志。
    《目送》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与《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满山遍野茶树开花》三辑,共收文七十四篇。但这三辑体例不大清晰,大约看出下辑所收文章多随作者而发生在世界各地,大致归作两类,一谈周边人物,一谈家庭。前者琐碎杂乱,将私人生活每件事都口罗嗦写出来,做些抒情与感悟;唯后者谈亲情则大值一表,虽还是抒情,却真切含蓄,给人以感动。《目送》一篇置于书首,大约也为作者要表达心意,这篇写父亲的文字,有一段在文中重复两次:“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有一丝平静的哀痛。第二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亲,平实的细节里透出儿女情感,另还有《明白》、《胭脂》、《回家》、《五百里》、《缴械》、《女人》、《假牙》、《走路》、《语言》、《注视》、《魂归》这些写父亲写母亲的文字都好,看了催人流泪。读这几篇写父母亲人的文字很让我难过,禁不住要想到自己在今年初离去的母亲,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虽每月返家探望老人,却不能如龙应台那样,将每次见面相聚的情节记录下来,确乎不敢多想伤悲的事。读龙氏那几则文字,很佩服她的冷静和细心,留下这些日后难以回忆的感受,这大约是我读龙文多感叹之处,或者也是我对《目送》一书尚存好感之由。
    不过话说回来,龙应台以前写作《野火集》、《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类似今天网络上“愤怒青年”作风,今天读那些满是怒气的文章到底幼稚,但在三十余年前敢作此呼声,倒需要极大勇气,从这个角度讲,龙氏改换文风写柔婉文字,虽未必深沉,却也心意别致,只是不必流于小格局里,耽于矫情便好。
    原载:广州日报 2009年10月06日
    
    原载:广州日报 2009年10月0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