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现代文学时代意义的理性探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戴皓 参加讨论

     李继凯博士的《全人视境中的关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对两位大师进行了“全人比较研究”,开拓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境界。
    全人比较研究于细致处见真知。作者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在事实的比较分析中,树立自身的论断,建构起了切合主题的清晰完整的框架体系。作者并非孤立地对两位文学家进行比较,而是将他们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进行整体的观照。作者指出鲁迅和茅盾都有着“为人生”的入世的功利文学观,他们的人生也是不断追求自我进步的“沉重型”的人生。早期的人生经历在他们对文学的选择上有着深刻的影响。五四时期,他们走在新文化的前沿。在二十年代末期,他们同时承受着右翼的攻击与左翼阵营的误解,在众人的狂热与个体的孤独中坚持着清醒的姿态。他们在文学创作中都有着自觉的民族重建的使命感,体现了两位新文化先驱者的崇高的人生观。
    这本著作也同样对鲁迅和茅盾的独特之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鲁迅和茅盾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激进和稳健两种不同的风格,源自于他们对于人世的不同心态。作者以追根溯源层层递进的方式,解析了他们对于人世的不同心态和成因。作者认为鲁迅对现代文学有着开创之功,而茅盾则有着建构之绩。他们领导着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的创新。鲁迅对现代白话小说体、杂文文体、现代散文诗文体做了成功的尝试。茅盾受益于鲁迅等先驱者所创造的新文化环境,又向前迈进进行了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实践。鲁迅勾勒平凡人生的“乡土文学”,茅盾凸现时代风云的“都市文学”,从不同的角度透视现代中国的变革,探索如何重建民族主体的问题。他们倾其一生创造的丰富多样而又带着鲜明个性的经典文本,长久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坛,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政治理想文学化的杰出代表。
    如何从时代精神需要出发,将当代性引入现代文学研究,寻找现代文学研究在当下新的价值和意义?《全人视境中的关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研究范例。作者认为文学研究需要从当代文化关怀出发。经历时间洗礼而依然屹立在文学史中的鲁迅和茅盾,他们的人文精神,一直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的灵魂。在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正是全人比较研究的目的所在。文学史上曾经神化过鲁迅和茅盾,近年来在消解偶像的过程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于他们的酷评也多了起来,对鲁迅和茅盾的怀疑、挑战与俗化成为一种风潮。作者从“全人”视角出发,冷静思考,力图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对鲁迅、茅盾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传统,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以此来重新透视现代文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鲁迅和茅盾的文化意义并非仅限于一时一地。作为体现“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不同类型知识分子中两个最基本的‘原型’”,他们的存在是超越了时空的。 他们的人生因为“沉重”而崇高。在当代,他们的沉重被刻意地消解,人生的使命与责任被主动回避,同时被消解的还有“为人生的文学”的价值观。作者深刻地揭示出鲁迅和茅盾所代表的现代文化传统对于重建健康社会精神价值观的意义。他们的“沉重”和“庄重”正是人生的内蕴所在,心灵有所承载的人生才是有质量的人生。作者认为比较研究应从个体的人生体验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全人观照。实事求是,尊重自身的感知,也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在现实的语境中进行“慎评”,力求作出中肯的判断。以理性的态度来把握鲁迅和茅盾在当代的意义,让研究与时代同步,这也是作者将“当代性”引入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有意义的实践。
    原载:《文艺报》2004年12月30日
    
    原载:《文艺报》2004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