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围炉写作与文本盛宴 ——从《深海钓》看凌春杰小说的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廖令鹏 参加讨论

    “围炉写作”是我读清朝王永彤所著《围炉夜话》时想到的。《围炉夜话》开篇说:“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我理解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家人农事归来,辛劳之余围坐在一起烤火,炉中的炭火噼里啪啦地燃烧,每个人都从内至外感觉到温暖。二是田家妇子之乐,我认为这是一种来自于农家人真诚淳朴的交流而形成温馨、简单的快乐。三是时间的哲学,寒夜围炉,长者谆谆言传,以一种风雨之后的平静之心讲述给晚辈,时间是在过程中体验的,因而也是缓慢的,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与生命的超然。基于这三点,我剥离出三个核心词汇:温暖、真诚、时间,结合凌春杰中篇小说《深海钓》(载于《民族文学》2011年第7期),来谈谈其小说的特色。
    《深海钓》一如既往地传递着温暖。特别是小说最后,对老赵耿耿于怀的张总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两人“疑似的恩怨”忽然烟消云散,张总心中豁然开朗,经过三天两夜的深海钓,张总经历了暴风骤雨、波澜壮阔的夜晚、舟倾楫摧的惊险、放饵垂钓的激情和平安归来的透彻,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事业、爱情、亲情、友情、价值、生命等重新洗礼,他的精神世界倏然升华。另一方面,老赵的形象也随之明亮起来,他虽然腰缠万贯,开着豪华奔驰,喝着上等的普洱和红酒,爱好深海钓鱼的冒险乐趣,但小说最后锋刃一亮,老赵原来并不是一个脑满肠肥的暴发户,他看透了世界的规则,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在大海——这个充满隐喻的世界中,他看清了生存世界的凛然秩序,超然脱俗地彳亍在城市与生命、金钱与物质、真情与真爱之间。《深海钓》带来的温暖,还因为有张总的妻子,她是美的化身,是精神世界的洗涤剂。
    凌春杰营造的温暖,绝不仅仅是理论阐释文本的结果,也不是童话或者寓言似的简单逻辑推理,而是冷峻的矛盾冲突或者心理斗争后,化解了人生或者生命,甚至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症结之后,生发于内心深处的洞明透彻——这就是凌春杰小说中温暖的本质,不仅如此,他的短篇小说《爹的河卡》(《广州文艺》2010年第4期)、《爹的存款》(《边疆文学》2011年第4期)等都是围绕这个意义展开的叙事,《爹的河卡》的温暖在于“河卡”与“温情”,《爹的存款》的温暖在于“存款”与“念想”等等。评论家杨宏海认为,文学,无论是打工文学还是新都市文学,都应该有温暖的情怀。温暖是作家“有责任的在场”,是作家对世俗世界的希望与表达,也是日渐冷漠的科技世界中人们渴望获得的人性“善之花”。从这个意义上说,凌春杰的小说像雨后彩虹,架起了人与人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
    《深海钓》的叙事风格是真诚而淳朴的,情节推进平实,稳中有变,简洁的语句显示出真诚的力量。凌春杰笔下的句子十分饱满,富有张力,经得起推敲,短篇小说集《爹的河卡》朴素的修辞运用,真诚的叙述,一字一句都仿佛缀着珍珠,颇有“经典”的气质。这与当下许多青年作者的叙述是不太一样的,他们追求故事的快感要远远多于叙事,急于推进情节目的只有一个:故事。过程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形式(实际上形式是完全具备意义的)。现代人阅读方式的改变是其写作的保护伞,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过程的忽略削弱了小说最有意义的元素——形式,从而消解了叙事的伦理。固然,小说迷恋于语言或文本,对于情节的运动有一定阻滞,给“快速阅读者”带来理解的难度,但是,小说并不是写给所有人看的,小说的创作与信徒的祈祷是一样的,作者是那个祈祷者,文本就是祈祷词,阅读者跟随着祈祷并非要完成一套既定的仪式,而是在祈祷的过程中忏悔,享受心灵宁静。凌春杰的小说摒弃花里胡哨的泛滥的故事,回归到真诚而朴实文本,并贯穿其写作,形成相对稳定的小说风格。
    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淡化了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意图、语境,而注重文本。基于文本的批评建立在解构意义上的转喻与隐喻,正是文本的阐释、衍生、指向等诸多自有的特性,文本的阅读者才能充分体会到审美的乐趣。厚重的文本是凌春杰在《深海钓》中打造的重头戏,其中隐喻的精妙给读者带来十足的听觉和视觉的盛宴。这个小说包含了非凡的生活信息量与审美信息量,充分反映了凌春杰小说语言的内在魅力,安静从容、优雅淡定、散漫随意、宁静亲和、轻言细语等词性相当的“轻柔”“温和”的形容词,也引导读者步入一个轻柔婉约、静谧温馨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作者塑造的与世俗世界相对立的理想世界,是老赵日夜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沉浸在世俗世界中的张总未曾想象的超然世界。
    经过《深海钓》这场文本盛宴,我们不仅体验了深海捕钓的惊险与欢畅,体会了豪奢繁华背后生活的孤独,体察了两个(类)男人对两种女人的不同的情感,感悟着世俗世界中人们灵魂的洗礼。这种阅读延迟了读者的内心时间,换句话说,时间变得更加缓慢了。这种感受来自于凌春杰小说对文本的高度崇拜,依赖于他对文本的隐喻性、阐释性、多指向性的有效把握。凌春杰的小说为我们内心世界提供了此起彼伏的温暖,随着炉火逐渐熄灭,我们的生命也随之化为灰烬,对他的写作,我姑且称之为“围炉写作”。
    原载:《文艺报》2011年10月10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