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苏梅:纯净眼睛看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泉根 参加讨论

    苏梅的名字虽然早有耳闻,同行们多次夸扬过苏州这位潜心创作默默耕耘的儿童文学女作家,但深入阅读苏梅作品,还是最近的事。2010年秋冬,在儿童文学会议上,与苏梅两次相见。苏梅因兼任过《小学生拼音报》幼儿版编辑部主任,又因在苏州“书香童年”阅读推广中甚有影响,因而在这两次会议上都有经验介绍,我听了很受启发。尤其是苏梅作为一位从事过十多年幼儿园教学、具有幼教高级教师职称的作家,在如何坚守“儿童本位”写作立场,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应用性、教育性有机融合方面,经验独到,成效显著,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正是在这两次会议后,我深入阅读了苏梅的作品,我惊讶地发现:苏梅的作品是一座未经发崛的儿童文学富矿。
    从1996年发表处女作起,苏梅专心致志从事童话、儿童故事创作,迄今已在国内数十家儿童文学杂志发表600多篇作品,出版过长篇童话《喷火小雷龙》、短篇童话集《妈妈最爱讲的睡前故事云朵卷》以及图画书《恐龙妈妈藏蛋》等30多种单行本;连续两年主编两套幼儿园素养读本《花木马亲子故事屋》,编写出版有《看图说话写话500句》《超级妈妈宝典》等20多种丛书,并同时在《幼儿智力世界》《幼儿画刊》《阿阿熊》等多家杂志开设童话专栏。
    我深深地被苏梅这种全心全意地服务儿童的精神所感动。须知,所有这一切,是苏梅在完成了繁冗的行政工作之后进行的。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白天上班,晚上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熟悉她的孩子们和家长都说:苏老师心里只有童话,只有儿童世界。
    正是这种全身心热爱儿童、倾情儿童文学的精神和行动,铸就了苏梅儿童文学创作的精气神,营造出一个精致温馨的童话艺苑,透显出独具一格的儿童文学审美追求与艺术风韵。
    短篇童话《红红的柿子树》是我们解读苏梅童话艺术的样本之一。小猪阿罗因为忍受不了没有朋友的寂寞,他从《木偶奇遇记》里得到启示,种了一棵柿子树,希望柿子树长大后由木匠做成一个木头人,和他做朋友。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柿子树一天天长大,纺织娘、蟋蟀、小鸟都来到了柿子树,弹琴唱歌做窝,成了阿罗的好朋友。终于,当红红的柿子像红灯笼那样挂满枝头,阿罗盛情邀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他的果实与快乐:“小老鼠的头上顶着一个,刺猬背上扎着两个,小猫的裙子里兜着三个,小狗的篮子里拎了四个,两个兔子抬着五个……鸟窝周围的十个就归鸟的一家啦。”阿罗不但享受到了朋友的友谊与快乐,同时也让无数朋友分享到了他的劳动果实与喜悦。当那位木匠提着斧头来砍柿子树,完成为阿罗做一个木头人的承诺时,阿罗坚决不要了,因为“阿罗虽然没有得到心爱的木头人,却已得到了更多的朋友”。
    这既是一篇温馨感人的人文童话,传达着友谊、慈善、分享的主题,同时也是一篇构思精巧的知识童话,让小朋友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把握了数序与量词的搭配,将文学性、应用性与教育性机智地融为一体。
    深情刻描人物内心本然的真诚与善良,激情讴歌人性的温暖与美丽,通过艺术形象化的审美愉悦,与小读者进行两代人之间的精神对话,引导孩子们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这是苏梅儿童文学创作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而作家的丰富想象与精巧构思,特别是立足儿童思维特征的叙事视角与叙事语言,使苏梅作品具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魅力与人格磁场。
    苏梅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隐含着一个主题,怀揣着一种愿景,引导着孩子们向善、向美、向上的正面价值,在温暖阅读中得到精神成长。《恐龙妈妈藏蛋》的每一个文字都透显着母爱的伟大与柔润;《爱打洞的老爷爷》将热爱本职工作而性格执著的老爷爷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过目难忘;《老虎是我爸爸》大声说出“爱能改变一切”的理念;《再见,大头蟋蟀》演绎出关于勇气与友谊的喜剧;《会唱催眠曲的七个小矮人》则说明一个普遍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曾有一段时间,评论界在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教育性的功能看法上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凡是含有教育性,必然扼杀审美性,甚至没有文学性。这种二元对立的偏见,显然不符合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事实,苏梅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教育目的性,但同时又是审美的、艺术的、诗性的。我在阅读她的系列主题童话作品,如数学童话、科学童话、礼仪童话、安全童话、好习惯童话时,这种感觉尤其深刻。这些作品无疑包含着“智力教育”的因素,但它们同时是情感教育、成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上佳文本。世上自有儿童文学,从一开始就与儿童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位幼教专业出身的作家,苏梅自然最清楚文学教育对于儿童的要义,尤其是为幼儿园、小学生写作的低幼文学,对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人文素养的培植,健全人格的养成,情感发展的滋润,实在负有责无旁贷的重任。苏梅在去年南京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有这样一段发言:“童年的一次阅读、一次故事聆听、一场讲座,可能就这样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我会用一颗沉静的心,一双纯净的眼睛继续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推广的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这是作家内心的真实表白。阅读苏梅的作品,最使人感动的,正是透过作品所闪射出来的作家的那“一颗沉静的心”,那“一双纯净的眼睛”:那是一双真正纯洁而干净的眼睛,没有忧怨,没有杂质,没有飘忽睥睨,灼然有光,纯粹安静;那是一双浸透着烂漫童心的眼睛,一双最适宜与儿童为伴、为儿童而写作的作家的眼睛……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1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