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阅读“真实”的愉悦 ——评王若楠的《国际间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阿成 参加讨论

    王若楠是纯粹的哈尔滨人,《国际间谍》是作者根据一个不足5万字的电影台本进行二度创作,写成的一部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据我所知,关于多重间谍范思白的背景资料非常之少。因此,单纯地拥有哈尔滨人的身份还是不够的。这就给作者提出了挑战,除了相关的历史背景,还有语言,叙述方式和对整个结构与节奏的有效控制,等等。毫无疑问,这一点作者做到了。
    《国际间谍》并不同于一般的谍战小说,而是着重讲述一个国际间谍在哈尔滨的生存遭遇。这不仅是本作品的特别之处,也是作者的成功之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作品将受到读者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时,读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会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本质有更深的了解。
    《国际间谍》讲述的是一个叫范思白的加拿大人在中国从事多重间谍的活动经历。书中着重展示了他错综复杂的个人背景和他在间谍生涯中与各国、各方人士秘密的合作情况,特别是他为中国东北的抗日斗争事业所作的积极贡献。作品以范思白东窗事发走上逃亡之路开始,并按历史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我知道美国的一部叫《滴血宝石》的长篇小说就是这样开头的。但是,王若楠这样的叙述方式我还需要有一个消化过程。我总觉得这种方式对青年作家而言是不是有点保守了,还是对当下时尚写作的一种抵触。
    通过王若楠的小说,我们了解到,当时理性地生活或盘据在城市里的人只有三大类,为民族解放而战的中国人,为谋取本国利益(及个人利益)的外国政府之代表和企图把哈尔滨作为长久殖民地的日本侵略者——不过,这是一个被遮蔽、被包装起来的,为各自利益而战的秘密战线。在都市的繁华掩盖之下,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报机关和谍报人员,专职的、兼职的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此外,还有大量为生计去收集与出卖情报的私人侦探,甚至连普通平民也乐于此道。因此有人称,早年的哈尔滨是一所“间谍之城”。
    书中的主要角色范思白,是一个喜欢冒险、喜欢刺激的加拿大人,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家庭主义者,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和父亲,他之所以参加联军情报处,当英国人的间谍,当张大帅的间谍,当日本人的间谍,当意大利人的间谍,甚至和共产党真诚合作,除了他喜欢冒险和刺激的一面之外,也是为了获得更丰厚的经济报酬。他的理想是,到了老年时能拥有一处自己的牧场和舒适的生活。他需要金钱上的积累。正是由于他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才得到多方的聘用与利用。范思白又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个良知未泯的加拿大人。正像作品中他自己常说的那样“上帝在注视着我”。他的这种善与恶的低限操守,使得他和共产党有了亲密的接触与合作。当然,共产党与他合作是有偿的、需付费的。共产党的代表老赵始终对此予以真诚的理解和配合。正是这样的一种灵活,给了我们一种真实感。
    所以,作品中范思白所有的行为是理性的、专业的、非政治化的。这就是职业间谍。作者并没有强行地在他身上涂上某种赤色,仅仅是让读者看到他灰色之身上闪光的一面就可以了。同样,作家也没有刻意的表现范思白“被迫”做日本间谍的一面。相反,倒是明晰地看到了他在为日本人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敛财的事实。这里,作者并没有丑化他,对于他,一切都是正常的。他毕竟不是共产党员。这应当是作品的另一个成功之处。作品中,无论是秘密战线上的老赵、鲁小曼、娜达莎、小松原和土肥原贤二等等,每一位都是活生生的,他们来自那个时代,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完全是那个时代、那座城市生活状态的反映,更是国际大形式之下的人之行为的生动写照。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是真实的,给读者的是一个复杂的感受,让人难以简单地加以界定,从中享受到了“真实”带给他们阅读上的愉悦。
    在如今时髦作品满天飞的情势下,这部长篇小说对那些严肃的读者来说,显然是个好兆头。王若楠是一位有潜能,亦有前景的青年作家。这部长篇小说只是她的一个新起点,沿着这条路坚定地创作下去,她本人和读者一定还会有新的斩获。
    原载:《文艺报》2012年03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2年03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