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美的幻灭——《红楼梦》女性形象浅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召鹏 参加讨论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的尊重。《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红楼梦》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的美,而且内心更是美的。
    《红楼梦》中刻画了一大群美人,她们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相对的独立女儿国。这个小小的女儿国在短短的几年里,充满了"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之美,充满了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她们和以前的文学作品里的美人比较起来,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不但容貌美,而且内心也美。第二,美的有个性,至少有20个左右的主要人物写的个性鲜明,但互相间毫不雷同。第三,她们是现时生活的女性,不是仙女、也不是超凡出众女英雄。第四,她们是以平常现实的女儿之身,又体现了非凡的审美理想。第五、她们的一切都有一种青春的纯洁的气息。第六,她们的爱情纠葛,有灵的成分,也有肉的成分。
    一、红楼群芳的外在美——“秀外”
    《红楼梦》的女性,无论是小姐还是奴婢,都有难以用语言表示的外在美。
    如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薛宝钗“头上挽着黑油光的髻儿,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不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艳如水杏。”尤其让人回味的是“三春”:“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祆,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再看一下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袖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抛却其它因素,应当说王熙凤也是一个漂亮的女子。
    曹雪芹的笔法十分高妙,在他的笔下,一群美丽的女性在大观园里生活着,演绎着各种风情。大观园,实际上是相对封闭的女儿国,这里的生活是平静的,虽然偶尔会有一些风波,但总的来说是安闲的。物质生活自不必说,精神生活也不错,至少少女们在这里结伴而居,能让她们的美丽得以展现。拿林黛玉来说,家道中落寄人篱下,自是有些凄惨,可是在这里也一样能吟诗作乐。她的美,不仅仅是人间之美,更有“神仙味”。她的外貌,让贾宝玉为之恍有所思,足见“绛珠仙草”这一意象的神秘,甚至还多少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总之,生活环境的相对宽松,加之自身的姿容,使得红楼诸女尽显妖娆。
    二、红楼群芳的内在美——“惠中”
    
一个女性的外貌不俗,只能说是漂亮,只有当她拥有内在气质时,才能称得上是美丽。红楼群芳的美丽,不仅仅是上文介绍的外貌,她们大多吟诗唱词,颇有文气。其中能称得上才女之名者,绝非林黛玉一人。
    三十七回中,红楼群芳“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就展示了诸女的才华。比如在“赛诗会”上,众人咏诗:《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探春)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宝钗)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
    展示红楼群芳才气的描写很多,再如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众芳再次展示了不凡的才华: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史湘云.如梦令)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南柯子)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林黛玉.唐多令)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宝琴.西江月)
    除了能吟诗之外,红楼群芳对诗的评价也颇有研究,且看诸女的评论——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而宝钗则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 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由此可见,红楼诸女至少对诗作的标准有两点,一是讲求雄浑;一是讲求清新,而古诗词中,此两点的确为诗作之要理,可谓切中肯綮,颇有见地。
    如此诗作兼评论,别有情致,更有韵味,可比诗人,而这些出自于红楼女儿国,令人不得不叫绝:红楼女子多才华,除却外秀更惠中。
    如果评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就必须从“金陵十二钗”说起。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人物群芳谱中的亮点,也可以说,从她们身上可以寻找出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各种走向。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还是秦可卿、王熙凤、李纨,还是“四春”、妙玉、香菱,十二金钗的命运都可以归结为一种,那就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下面就选取其中几位,且看她们的命运。
    首先说林黛玉。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她的高出流俗的行止冗识——我想她是整个《红楼梦》中唯一的宠儿:给她安排了最高贵的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精神贵族生涯;给她安排了最高贵的死——避开了难堪的落魄,以脱尘的姿态飞仙而去,善始善终地完成了绛珠仙子的情债劫。但是聪慧过人但却寄人篱下的女主角林黛玉最让人心痛:她流尽最后一滴眼泪,熬尽最后一滴心血,燃尽最后一篇诗稿,在自己的唯一拥有的爱情之梦破灭之时悲惨离世。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没有再见过任何一个女主人公的一生如黛玉这样完美——曹雪芹太偏爱她,以至于让她不能忍受一点风尘的折磨,在宝玉成婚入洞房之前的刹那死去。而宝钗表面上温文尔雅、八面玲珑,其实一肚子苦水,自陷于欲望与自制的漩涡。她爱没有黛玉那样大胆,恨没有鸳鸯那样炽烈,没有湘云那样自由,没有袭人那样温顺。她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不能做。还不如糊里糊涂地生活,还能傻人傻福。不能象黛玉那样不能爱毋宁死,以死向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一世的精明也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还有元春不堪远离亲情之苦,不堪嫁入深宫之冷而香消玉殒;迎春善良软弱被恶夫虐待致死;探春如断线的风筝远嫁他乡生死未卜;惜春小小年纪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秦可卿不堪被亵渎玩弄郁闷而亡……她们个个有倾城之貌,最终却香销玉殒,可叹可怜!
    有必要再说一下史湘云。提起她就联想起那“只恐石凉花睡去”的绝美一幕。《红楼梦》创造了无数个美丽的瞬间,而这个瞬间我认为是最美的。湘云有着最达观的性格,有时候比男人都要爽朗和豪气。同时也有着最高贵的人格和修养。史湘云的出现,总是给我们带来一种欢快热烈的青春气息,读起来很轻松。作者描写史湘云,主要不是通过她和别人的冲突,也不是通过她的内心痛苦,而是通过她个人“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的一个个特写“镜头”来完成的。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穣穣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嘴里还在“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的作诗。在大观园的少女之中,能够这样坦然地在花园石凳上睡觉的,睡得这么香、这么甜、这么美的,又这么富有诗意的,除了史湘云,再没有第二个人。作者把史湘云的“憨眠芍药裥”设计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再好不过地说明了作者对史湘云这个人物是多么喜爱。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结局“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不仅写出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以及女尼妙玉这样一群上层的女性,还以深刻的同情精心刻画了晴雯、紫鹃、香菱、鸳鸯等相当数量的婢女的美好形象,写出了她们在低贱的地位中为维护自己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的艰难努力。这里晴雯是最令人喜爱的,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俏丽明艳,刚烈孤傲,敢于反抗。当她担着“狐狸精”的无辜罪名被赶出大观园、垂死于病榻之际,对着偷偷赶来探望的宝玉,挣扎着铰下自己的指甲,脱下自己的内衣交给他,哭着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即使死了,她也不肯低头,她要证明自己是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的。鸳鸯面对主人贾赦的无耻的占有欲,不惜以死来维护自己的意志,同样是壮丽的一幕。
    如果把写作与建筑相提并论,那么,曹雪芹就是一位文学领域杰出的建筑师。他倾注毕生精力构建的“红楼大厦”之宏伟、之磅礴、之厚重、之纷繁复杂,堪称中国之最。他倾一世之心血营造出了女儿国,然而这些秀外慧中又正值豆蔻年华的妙龄女子一个个离我们远去,她们有血有肉,有才华也有梦想,但是她们没有青春。她们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她们不属于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她们都逃不过“封建礼教殉葬品”的悲惨结局。这些美丽的女子不仅没有好的归宿,反倒个个香销玉殒,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也正是这些悲剧,才使得《红楼梦》能光照史册,华彩永存。
    原载:原创
    
    原载:原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